您的位置:首页 >> 礼仪生活 >> 梵二礼仪空间之谈----赴港学习教堂建筑及空间设计之总结与感想
 礼仪生活
梵二礼仪空间之谈----赴港学习教堂建筑及空间设计之总结与感想
时间:2013-02-07 14:58:59  作者:安德肋 神父  点击:3902次  来源:本站原创    

   

      2012年9月1日~8日有幸赴香港参加关于“梵二礼仪空间”研习会,本次参与人数共有一百多位,其中神父七十多位,修女、教友二十多位,分别来自全国不同的教区。经过七天紧凑而有意义的学习交流之后,真是获益匪浅,大开眼界,不只是眼睛开阔了,心灵的眼睛也开阔了。一下子觉得我们都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因为关于教堂建筑与空间的设计我们总以为很在行抑或从未关心过建造教堂事宜,以致于很多教堂内外被建造的不洋不土,不伦不类,这脱不了我们神父的责任,我们不能再理直气壮地说“无关我事”……唏嘘叹息之余,令我有种内在的能力催迫着把今次有关教堂建筑与设计的学习予以总结分享给司铎弟兄和教友们,并结合本教区目前建堂方面的情况与大家共同反思。
一、教堂外观
      梵二会议都过去五十年了,可我们中国的神父、教友依然不晓得什么是“梵二精神”,什么是“本地化”?仍然一致认为哥特式或罗马式就是天主教堂的标准风格。礼仪宪章123#“教会从来没有把某一种艺术风格,看作是本有的,而是就各民族的特性与环境,就各派礼仪的需要,采纳了各时代的作风,而形成了历代弥足珍惜的艺术宝藏。”如此说来,教堂建筑就没有规定是哥特式或罗马式,当然这些建筑的确很有艺术,很有造型!令人敬仰和生畏,总之用现代流行的话说确实很“酷”。但是西方很多知名雄伟的教堂都是梵二以前建造的,迄今几百年了,事实上,为我们梵二后的礼仪用途上却存在诸多的困难和不适应。(之后的第二点会详细谈及)
现状事实:   之所以内地出现很多所谓的哥特式或罗马式甚或两者结合的教堂,因为没有真正学习梵二礼仪精神,缺乏对天主教建筑方面的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导致了风格造型上的不和谐,也使建筑结构技术上的问题和复杂越来越明显化,可谓后患无穷,说句不好听的话,教堂最终是中看不中用。故此,我们要避免“拿来主义”了,把认为西方好看的种种建筑风格翻版并进行所谓的综合,正如现代社会有很多“山寨版”的产品(尤其是手机),真的都是些好看却不中用的产品,根本不耐用的,这是极大的浪费材料资源又不利环保。其实我们的教堂建筑也是如此,效仿的只是别人的外观,却及不上技术与质量有何用呢?更痛心的是有的教堂竣工了却没法予以良好使用或问题接踵而来,又不得不进行修缮,如此折腾可是枉费了教友们的奉献,辜负教友们的期望啊!
提议改观:    所以,现在建堂不一定要采取哥特式或罗马式了,因为那些建筑虽然气魄雄伟,却很费资金,工程难度高而大,且不适宜梵二礼仪精神了。教会要善用教堂建筑,外观当然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明显的,因它是天主教的标志性建筑物和象征性表达方式之一。但我们需要明白圣堂是天主与其子民同行的“会幕”,为迈向天国永恒的共融,我们在世上的信仰表达就是使不可见的成为可见的。所以我们建堂必然要在符合梵二礼仪精神下去设计和建造。建筑教堂外的遵守规则:形状(风格)、场地(环境)、线行(人流)、秩序(功用的先后)、材料、色调、阳光、空气、水、在此原则下规划和设计定会有更创意更艺术更能表达信仰的教堂。由此可知,就是具时代性和实用性的教堂,建议造型为圆形或扇形或方形,而不是一味的把教堂加长、加宽、加高。高耸的塔楼构造从使用角度说是无用途的,与其浪费资金建造钟楼,不如花费到建设其他为牧民有用的设施上。
二、圣堂内部
      人的信仰感悟和表达都需要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的零距离,且要有意识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神圣礼仪,那么在教堂建筑方面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而圣堂内部的设计、布局直接影响人们进入后敬拜、祈祷、举行礼仪的情绪。
现状事实: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圣堂内的格局象似剧院或礼堂,还能使人肃然起敬的心么?或其内的装饰摆设令人眼花缭乱,毫无简洁秩序,且幽暗阴深,这样还会使人收心祈祷么?再联想一下,若圣堂内的装饰简洁大方,信仰中心表达突出(十字架或圣像),使人有种温馨安宁,留恋忘返的感觉,才使人易进入祈祷的心室。总之,用一个字表达何谓理想的圣堂----“家”!教堂就是我们信仰的一种表露和归宿,就是我们的家,是在世上有形可见的家,为迈向那不可见的“家”。也是天主和我们在一起的居所。所以我们有责任把这个家搞得好,绝非盲目甚至攀比似地建造。必须在梵二礼仪精神之理念下设计,圣堂内设计布局的规则:天(天花板)、地(地板)、门、窗、壁、器(家具)、阳光、空气、水、音响、颜色、温度,遵此规则我们就会懂得圣堂内白天的光线要充足,切忌把祭台间装饰得富丽堂皇,灯火通明,这样会失去礼仪重心表达。圣堂是我们祈祷之所,是引领人进入祈祷的心境,所以华丽的装饰与不和谐格局反而使人心走神。再者,门和窗也需搭配,天花板和地板的装饰需要考虑在圣堂内的声音传送问题。我们应当明白梵二以前的大教堂之所以高大,长而宽,其礼仪根本不是象如今需要教友的参与,司铎的弥撒礼仪无人听懂,教友只需自顾念经(也因此经文和热心敬礼演绎形成至今),由于没有音响设备,靠回音之重来传送声音,而这些声音只用于音乐,所以才有唱经楼,更好的把音乐从后传送到前面圣所,在拉丁礼仪中这样前后相呼应的声乐确实是很好听。而当今的礼仪需要语言的宣讲与交流,如此重的回音怎让人听懂和领悟呢?就无法使人有参与感了,由此可知,梵二后的西方教堂建筑基本上已不采用哥特式或罗马式或巴洛克式的了。试想我们还停留在这样的建筑,甚或对此等建筑风格还表示情有独钟,是否我们在倒退了,还是进步了?
提议改观:  综上所述,当今教堂已不再需要唱经楼。歌咏团和指挥员当在祭台边众人所见的位置,与教友共同唱歌赞美(不是教友看着他们演唱)。座椅排列当使每个教友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被要求看得见主礼(不是看见圣所而已)。若圣堂内长度过长了,致使距离太遥远了或是有柱子挡住了(不可再建造柱子了)都不会使人专心投入。我们需要听得清声音,而不是听得见就够。高耸广阔的空间为参与礼仪根本没有多大意义了,(个人认为理想的高度是5~6米之间,当然要按长、阔、高比例),有的堂内高度达十来米甚至二十米多实在有很大的浪费,因为将来对天花板,穹顶及灯等维护就是很现实的困难问题了,而且空间越大,回音的控制问题就越难解决。
    再者,光在礼仪空间的运用:分“主题”照明、“副题”照明、“普遍”照明。以灯光显示不同空间的不同功能,即有重点和次点的分别。方法是利用灯光或自然光聚焦地照明“主题”:祭台、读经台、主礼座位;照明“副题”:祭台背景、十字架、圣体柜、圣像等,显出其不同层次和角色。然后再以整体的灯光火自然光照明一般的空间,达成“普遍”照明。一切灯光以柔和暖色为宜,不适宜装光耀刺眼的白光。
    还有圣堂内的圣像摆设,一般少不了十字架、主保圣人雕塑或圣像画,再配以圣母或其它圣像,注意这些搭配需要和谐,一定要有秩序的表达其象征性和其意义,比如救恩史、主保圣人传、堂口历史、圣经故事,不能够随意选取画像张贴悬挂就好了。犹如介绍某人生平时将相片、纪事颠倒是非,本末倒置都是违背礼仪空间的规则。总之,“主题决定装潢”。
三、整体建筑使用之布局
      依照目前本教区十几年内所建教堂的式样,有很多都是两层或三层结构,将圣堂提到最上层,为的是有更多的使用空间,除非有足够大的地盘才会将教堂建成独立的单层一座式。二层三层没有不好,注意的是合理利用空间设计为牧民工作有益的设施,本次学习中常常提到的一句富有原则性的话“功用决定空间”,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中保持清醒慎重,预先构思本地所需要的设施和空间,比如办公室需要几个,学习室几个,房间需要几个,接待室等,必须规划妥后当再施工建造,否则以后再更改功能总是极其麻烦而困难的工程问题。
      我们也知道,近几年建堂的一大目标是越大越好,殊不知这是种错误的思想。天主教的发展的确不如基督新教快速,但我们相信自己的发展也是趋于稳重,很多偏远地区盖堂缺乏结合实际情况,教友人口才几十个人的也要盖个三五百人的教堂。建堂的原则是根据主日进堂人数比例,不是根据春节,圣诞节人数筹建的。试想,一个容纳二三百人的教堂每主日进堂只有几十个教友实在令人寒心和失落,倒不如拥挤在一个房间才显得热闹非凡,公祷唱歌也齐声响亮,令人振奋。故此,建堂切勿盲目地扩大面积,还是慎重考虑,结合牧民实际需要,宁愿圣堂小点而多些其他的空间设施用于福传。总之,“经济决定规模”。
四、教堂建筑团队
      事实上,要建造一座里里外外都很理想的教堂需要周密的策划和各种基建团队的合作,这一点在我们建堂的组织里是极大的缺失和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必须清楚晓得,盖堂和盖房子不是一样的事,教堂建筑难度大于房子,因为需要有些能符合表达我们信仰的艺术、风格、布局、设施等。为此,建堂的权威与责任首先是主教,然后是礼仪委员会、教区建筑发展委员会(可惜眼下温州教区没有完善此等组织),本堂神父及本堂教友所提供意见值得重视和落实,但不是整个建筑的主导者(我们恰恰是本堂神父或堂长或所谓的内行人来当家)。教会上层的领导(神职界)应该与建筑师、设计师(室内室外)及艺术家等,充分合作和互动,才会产生成功的圣堂设计。而艺术家应该在初期就多参与整个兴建计划,务使整个计划能有协调和谐的效果。由此可知,温州教区所有的建堂根本没有这样健全而完善的实施工程,几乎都是不正规地土建罢了。许多建堂不是把神父累死,就是让一个所谓的好心或热心教友负责建堂,结果问题接踵而来。质量把关、材料购买、管理疏漏、安全隐患等等。为此,教区该重视此等问题了,没有健全的组织去操作和实施怎么可能会有好结果?(关于建堂其实已经发生很多问题了,解决方案却显得遥遥无期)我们必须引以为鉴,快快组织建堂团队以求将来更好的建造、护养天主和我们同在的“家”!
       今次赴港学习实在获益多多,有很多方面值得反省,也有很多实例深受启发,但苦于本人文笔笨拙和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将经验和感受一一记录与大家分享。最后,冀望教友们该谦虚地与神父合作共建“美好家园”,神父们也该对建堂之事多些关注和祈祷吧!建堂工程若没有神父的参与犹如轮船没有舵手,必然会有诸多祸患等着我们……

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堂区报刊或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天主教温州教区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天主教温州教区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天主教温州教区网,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堂区报刊或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心情排行榜
天主教温州教区  © 2011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16394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86号  后台管理 投稿邮箱:tangqutongxun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