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理 |
里昂的圣依内利 (2007年3月28日) |
教宗本笃十六世 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讲解的教理 圣伯多禄广场 2007 年 3 月 28 日 里昂的圣依内利 各位亲爱的兄弟姊妹, 有关教会最初几个世纪的伟人的教理讲授,今日我们会遇到人格高尚的里昂的圣依内 利(sant’Ireneo di Lione)。关于他生平的资料,来自他自己的证明,这些证明被殴瑟比 奥(Eusebio)收录在他的《教会史 Storia Ecclesiastica》第五册内,而传到我们手上。依 内利极可能于 135 与 140 年之间,出生在斯米纳(Smirne,即今日土耳其的伊之米 [Izmir]) ,并于年青时在该处进入主教保理加布 (Policarpo),圣若望的门徒,的学校。 至于他何时从小亚细亚迁往高卢(Gallia),我们无从得知,不过这次的迁徙,应该与里 昂的基督徒团体最初的发展有关,因为在这儿于 177 年,我们发现依内利的名字出现 在司铎团的名单内。而他亦正是在这一年以送信者的身份,被派到罗马,将里昂团体 的一封信带给教宗艾利德奥(Papa Eleuterio) 。这次的出差罗马,使依内利得以逃过由 马卡欧理奥皇帝 (Marco Aurelio) 发起的教难。该次教难至少有四十八人成为殉道者, 其中包括里昂的主教自己,已年届九十高龄的柏天伦 (Potino) ,他因为在狱中所受到 的虐待而丧生。于是,当依内利从罗马回抵里昂,即被选为该城的主教。这位新主教 将自己整个投入主教的职务中,直到 202 与 203 年之间,很可能以他的殉道作结束。 依内利首先是个有信德的人和牧者,是个处事有分寸,深入认识教义的富饶,怀着传 教热诚的善牧。身为作家,他一直坚持这个双重目标:从各异端的攻击中保卫那真正 的教义,和清楚地解释信仰的真理。而他留给我们的两部作品,完全符合这些目标:2 它们是一共五册的《驳斥众异端 Contro le eresie》,及《宗徒的宣讲释义 l’Esposizione della predicazione apostolica》(这作品亦可称为最古老的「天主教教义的教理」)。可以 肯定地说,依内利是与众异端对抗的先锋。事实上,第二世纪的教会那时正受到一种 所谓「玄识论」(gnosi) 的教义的威胁。这教义指称,由于一般普罗大众不够程度理解 那些艰深的事物,因此教会所教导的信仰对他们只是象征而已;相反,那些启蒙者, 那些知识分子 — 即他们自称为「唯知者」(gnostici) 的 — 却能够明白隐臧在这些象征 内的一切,如此一来,他们便形成一种优质的,唯智型的基督信仰。明显地这唯智型 基督信仰,又会因为各种相异的诡怪奇异思潮不断再分门立户,纵然这样,却吸引了 很多人。这些不同思潮有一共通点:二元论,他们不相信天主只有一个,祂是所有人 的父,是人类和世界的造物主和救主。于是为了解释世界的祸患,他们声称与那位美 善的天主在一起的,尚有一恶本原。所有物品,物质都是出自这恶本原。 依内利紧守着圣经有关创世的教义,就二元论和唯智派的悲观主义对物质世界的贬 抑,加以反驳。他坚决地重申,物质、躯体、肉身,原来的神圣性并不低于灵魂。事 实上,依内利的作品并非止于对异端的驳斥这么简单:他实际上是教会首位创立了系 统神学的伟大神学家;他自己也提到神学的系统性,即整个信仰内容的连贯一致。而 他的教义的中心思想则是有关「信仰的法则」(?Regloa della fede?)这问题,及这法则 的传达。对依内利来说,这「信仰的法则」,实际上与「宗徒的『信经』」(il Credo degli Apostoli) 是一致的,因而给我们提供了解释福音的钥匙。宗徒「信经」是福音的 一种综合,帮助我们明白福音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该如何阅读这福音本身。 事实上,依内利所教导的福音,是他从斯米纳主教保理加布那里所接受的同一福音, 而保理加布的福音,则可以上溯至若望宗徒,保理加布正是他的门徒。由此可见,真 正的训导并非来自教会的简单信仰以外,由那些知识分子所发明的一套。只有那由各 主教所传授的福音,才是真正的福音。这福音是经由一条从未中断过的锁炼,自众位 宗徒那儿交到这些主教手上。所以这些主教不会教授别的事物,只会教授这简单的信 仰,而这简单的信仰,同时亦是天主的启示的真正深奥所在。因此 — 依内利指出 — 在大家所熟悉的「信经」背后,教会再没有另一套秘密教义。并不存在一种专为知识 分子而设的高级基督信仰。教会公开宣认的信仰与所有人拥有的信仰是同一个信仰。 亦只有这信仰才是从宗徒传下来,才是来自众位宗徒,即是来自耶稣和来自天主。所3 以,一旦归属这个由诸位宗徒公开地传给他们的继承人的信仰,各基督徒应该遵守他 们的主教所说的一切,尤其要注意那个出众和最古老的罗马教会的教导。这个教会, 基于其古老性,拥有较大的「宗徒性」(apostolicità) 。事实上,她是从宗徒团体的柱 石,伯多禄和保禄,吸取其根源。因此所有其它教会,都应该和罗马的教会意见一 致,承认她拥有衡量真正的宗徒传统,衡量那属于大家的教会的唯一信仰的标准。透 过这些理论,此处非常精简地作一摘要,依内利从根本反驳这些唯知者,这些知识分 子的言论:首先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那属于大家的信仰更超越的真理,因为他们所说 的,并非出自宗徒,而是他们自己所发明;其次,真理与救恩并非只属于少数人的特 权和专利,而是透过各位宗徒的继承人的教导,特别是透过罗马主教的教导,所有人 都可以得到。尤其是对唯知派传统那个一直受到非议的「秘密」特性,依内利注意到 其中的众多结论,及这些结论彼此之间的自相矛盾,他又特别就宗徒传统的真正意思 作出解释,我们可以将他的解释归纳为三点。 a) 这宗徒传统并非私有的或秘密的,而是公开的。对依内利来说,教会所传递 的信仰的内容,毫无疑问地,正是接受自各宗徒和接受自耶稣,接受自天主子的同一 内容。舍此之外再没有另一个教导。因此谁希望认识那真正的教义,只要认识「那个 来自宗徒的传统及那个向所有人宣讲的信仰便成」:这传统和这信仰「借着主教的继 承一直传到给我们」(《驳斥众异端 Contro le eresie》3,3,3-4)。如此一来,主教的继 承:人的本原,与宗徒传统:教义的本原,互相呼应,彼此相符。 b) 这宗徒传统是「独一」的。反观唯知主义却细分成众多派别,教会的传统的 基本内容是独一的 — 就如我们所见的 — 为此依内利称之为「信仰的法则」(regula fidei) 或「真理的法则」(regula veritatis) :正因为是独一的,于是能够透过民众,透过 相异的文化,透过不同的民族而创造合一;跟真理一样,不分语言和文化,这信仰的 内容属于所有人。在《驳斥众异端 Contro le eresie》这作品的第一册,依内利说了一 段非常语重深长的话,他说:「虽然教会散布于全世界,却好像居住在唯一的一所房 子内,小心地保管着[宗徒传下来的信仰] ;教会又以这同样的态度相信这些真理,就 好像只有一意一心;教会在完全一致中宣讲、教导和传递这些真理,就好像只有一张 嘴吧。世界有不同的语言,可是『传统』的力量却是独一的和同一的:即如建立在德 国的各教会没有接受了一种不同的信仰,亦不会传递一种不同的信仰;其它建立于西4 班牙 ,或于塞尔特,或在东部地区,或在埃及 ,或在利比亚,或于世界的中心的教 会,她们全部都不会传递一种不同的信仰」 (1,10,1-2)。大家可以见到,当时是 200 年 左右,正是这普世性,大公性及真理的团结力量,在基督启示给我们的同一真理内, 将这些如此不同的现实,从德国,直到西班牙,以至意大利,到埃及,直至利比亚, 结合起来。 c) 最后,正如他以希腊文所说 — 他的着作均以希腊文写成 — 这宗徒传统是 ?pneumatica?,即是由圣神所领导(希腊文称「神」为 ?pneuma?)。由此可见,这传统 的传递,事实上,并非交托在一些学识高低不一的人手上,而是托付给天主自己的圣 神,祂保证这信仰被忠诚地传递。这亦正是教会的「命脉」所在,那众多的神恩均从 这儿蕃殖出来。因此,对依利内而言,教会与圣神永不可分,他在《驳斥众异端 Contro le eresie》的第三册这样写道:「我们从教会接受了这信仰,并会将其保管:借 着天主圣神的工作,这信仰有如一贵重的宝物,被保管在一珍贵的瓶,即在教会中。 由于这信仰是万古常新的,因而令到保管着它的瓶 — 教会 — 也得以长青不老…… 教 会在那里,天主的圣神也在那里;而天主的圣神在那里,那里便有教会和各种恩宠」 (3,24,1)。 大家可以看到,依内利并非局限于定界传统的意义,他所说的这传统,完全有别于传 统主义,是一个永远整个由圣神带动的传统,圣神使这传统充满生机,并令到这传统 正确地被教会理解。因此,根据依内利的教导,教会的信仰该以能展现这信仰的特性 的方式传递,即是「公开的」,「独一的」,「充满圣神的」,「灵性的」。易言 之,只要逐一从这些特性开始作检视,便可以成功地分辨出教会在「今日」所传递的 信仰的真实性。另外,人的尊严,肉身和灵魂在依内利的教义中,是牢牢地紧扣着天 主的创造,基督的肖像和圣神永不止息的圣化工作。为此,这教义成为进行以下这行 动的「最佳途径」:与一切怀着善意的人,一起澄清有关价值问题的交谈对像和界 线;和不断将新的冲劲,注入教会的传教行动内,注入真理的能量内,这真理正是世 上所有不同价值的原泉。 |
|
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堂区报刊或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天主教温州教区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天主教温州教区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天主教温州教区网,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堂区报刊或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