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铎区楠溪堂区周宅天主堂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6 15:10:02 浏览次数:次
周宅天主堂简史
周宅天主教会最早由陈强山先生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居住渡头村起始,当年连遇旱灾水灾,又遭台风达九次袭击,如此灾难连连,使人民生活陷入困境。由陈先生代表教会带头做慈善举动,从泰国运来的粮食物资救济百姓,藉着诸多的慈善事业使不少村民受感动而吸引入教,信教人数逐日增多,为了有固定的聚会场所,首先将教堂设在李宅村李姓人家,之后迁移至渡头村李顺梯家的楼上。民国廿年,枫林天主堂的林隐泉神父(宁波舟山人)委派金仲川先生为负责管理此地带的教会,包括下家岙、霞美村、港头村、渡头村、周宅村等,最后在周宅村里买下如今的土地并兴建教堂。当时此地为种植苎麻的园子,其中有部分是一个周姓信友所有的,他无偿赠与了教会,还有其它部分就花高价购得,而正中原是一处古墓,当地人视为不吉之地,也被拆除盖起了圣堂,耗时两年。所有购地和建堂资金均来自国外的捐助。于民国廿五年(1936年)三月举行了开堂庆典,适逢若瑟月,故奉大圣若瑟为本堂主保。
建堂后有过数位驻堂先生在此专职发扬基督精神,保护教会财产。然而1958年至文革期,因当时国家形势所逼,宗教信仰无法保障,教堂所有财产被迫没收,并被大队用作他途,而其间的房屋被某村民占用24年之久。直到八十年代宗教政策落实后,信友们还是在苍坡村一户人家里过宗教生活,后经本地信友们的强烈要求及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才于1994年收回所有房产。
2012年初,发现教堂梁木结构被白蚁侵蚀而腐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危和改善环境。于2012年10月拆除这座达七十多年的老教堂以重建新教堂。建造总耗资180多万,历时一年。其占地面积1078㎡,建筑面积771㎡。
这是教堂的外观全貌。大门及小门作为出入的通道,而且考虑到残障人士,故开启特殊通道,非常人性化。
在附属房及祭衣房上方矗立着耶稣像,模仿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基督展开的双臂象征拥抱该村民,不管教友或非教友,因为,耶稣的爱是无私的、全部的、彻底的。
教堂外墙的颜色令人肃然起敬,赏心悦目,具有古典的质朴。
这是圣堂的夜景。灯光的照明非常协调。这使得教堂锦上添花,更加美丽、漂亮和神圣。
正大门的设计亦别具一格,新颖别致。最上方是三位一体的标记,显示天主教会的信仰;居中显而易见的是信德年的标记,表达该堂是在信德年建成启用的,凡进入此门者应有信德;大门主体位置刻有四福音的象征物,表示借福音认识教会、耶稣、天主。
这是圣堂的内景。唱经楼阁楼处有本堂的主保圣若瑟像,位于中心的位置,无论从外边抑或从里面往外看都可以看到由花玻璃制成的若瑟像。此外,圣堂内上层花玻璃围绕着圣若瑟的生平事迹,犹如若瑟之家。
大门入口处也摆放着移动、入门圣事形的洗礼盆,象征借此圣洗加入教会,成为教会的肢体。与洗礼盆平行的是告解厅,圣盎博罗削主教说,教会拥有水与泪:即水的洗礼礼与忏悔的泪。圣堂内的摆放有条不紊、大方、庄严、温馨……
这是圣堂的圣所,特别有创意。1、灯光的设计就非常独特,使用暖色射灯用来照明礼仪空间的重点,读经台、主礼座位及祭台,同时区别其他的灯光。2、背景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色彩怡人;避免了其他教堂圣所的单调、死板,粉白的“坟墓‘(墙壁)和十字架。3、光荣复活的耶稣伸开双臂欢迎进入圣堂的教友及来客。4、鱼状形,是初期教会基督的象征。鱼头形朝下,按黄神父构想,表达降生成人的奥迹,从天而降,居我人间。鱼头形的上端犹如圣爵,表达每当举行感恩祭就是联同耶稣十字架的祭献呈给天父。5、礼仪中的焦点十分突出、明显,读经台、祭台及主礼座椅。主礼座椅位圣所的顶端,这正符合现代礼仪空间的要求及标准。
圣堂灯光夜景。
这种构思及创意是难能可贵的。在乡村能有这么一座教堂是整个村庄的福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虽然不是天衣无缝、十全十美,但个人认为,她应该是目前教区设计得最有特色的一座教堂,打破了没有钟楼不是教堂的风格,走出了千篇一律的格局,堪称教堂建筑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