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铎区瓯南堂区梅溪天主堂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28 18:10:02 浏览次数:次
平阳县梅溪乡(旧称十八都,包含梅溪、梅源)据传18世纪末期就有清桥村池姓教友每主日步行至到温州总堂去望弥撒,后义和团运动期间仇教份子烧了池姓教友的房屋,在温州总堂神父的帮助下,得以重建新屋,后因嫁娶关系,福音传播至岙内蔡氏、潘氏及万安柯氏等众多教友。
至公元1931年期间十八都(旧制称梅源、梅溪为十八都)天主教友集资在曹堡村后山脚下(现梅源乡)购买土地2.875亩地。在林孟赠、王志节、谢卿蒋、王运桃等众兄弟的努力下建立圣殿一座,附属楼房五间(其中住房3间,食堂2间)。并且堂区派遣陈仁算、潘仁钦、徐振银等先生为当时教堂司事。众多教友子弟在平阳县城一泉小学就读。
1949年,全国解放期间,教堂由当地人民政府借用,1955年由当地粮食部门征用,改建为梅源粮站。1958年秋天,鳌江区建造梅源水库。圣殿拆迁孙岙村建粮站。1966年期间,孙岙粮站拆迁回梅源老堂基变成粮食收购点。
1950年至1976年期间,受国家宗教政策的影响,信徒基本无法聚会。1979年圣神降临节后,梅溪、梅源教友组建祈祷所,但无固定祈祷所,在塘川乡、西架、凤岙、万安、岙内、赤溪、上村、山平田等教友家中聚会过主日,期间并无间断。由江南薛安当,肖江吴才,陈孝勤等教会众多司事在梅溪传教。
1986年改革开放,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在潘尚欢司事的带领下,信教群众日益增多。但无固定聚会地点。1989年众教友奉献集资,购买梅溪乡梅里村后村养兔场简陋房作为祈祷所。但一年后,祈祷所被村委会占用收回。
1990年冬,双梅信徒借用凤岙寨山脚谢秉朕教友房屋当做临时祈祷所,举行主日活动。因教友增加,无宽阔楼房与固定祈祷所,经各方努力、协商、讨论,考虑当时地理环境、人员分配、经济情况、传教策略等综合因素,经时认本堂神父同意,分为梅溪、梅源、万安三个堂点。梅溪天主堂在梅溪乡凤岙村寨山脚一片竹林荒地购地1.5亩地,在潘尚欢司事及王怀俊堂长努力下,建立6间瓦房(3间餐厅及3圣殿)。期间教友增加迅速,教友基本无法容纳,并且教友团结一致。
1997年在潘保禄司事及王应钱堂长带领下,在王益骏神父的帮助下,建立教堂7间圣殿及钟楼高30m,并与后经多次装修及改建。但因受国家城市化影响,教友外迁严重,传教工作一致受阻。教务事业发展缓慢。
2012年,因后教堂后山塌方,在陈柳妹及王良娟堂长带领下,治理后山塌方,建立救恩山,初具规模;山上设有活水井、慈母园、圣路坊、君王亭、若瑟园等。主历2012年10月3号,由温州教区朱维方主教主持祝圣,奉进教之佑圣母为主保。
梅溪天主堂现有约130户教友,领洗登记人数300多人但因梅溪地理位置偏僻,教友基本外出务工,现留下基本为年老病残教友,主日基本约为100人左右,加之教友培训机制落后,福传形势较为严峻,但愿仰赖主保圣母转祷,复兴梅溪教会福传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