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教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世教会

哥白尼日心說和布魯諾之死

作者:鄭庭河 来源:东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2-08-15 12:38:32 浏览次数:


哥白尼於1543年臨終時才出版主張日心說的名著《天體運行論》,惟其觀點早已於學界傳開,羅馬教廷對此也並非懵懂——1533年即有學者向教皇講解哥氏的理論。實際上,哥氏本身也是天主教教士,而鼓勵或催促他出書的同儕也包括主教和樞機主教。哥氏死後,教會大學也一度不避忌在天文學課中使用該書,這顯示教界中人也並非全屬決然抗拒日心說者。

首先跳出來譴責哥氏離經叛道的,其實是新教領袖馬丁路德和卡爾文等。不過《天體運行論》的出版亦有新教徒的參與,包括哥氏學生列提克和出版者奧塞安德爾。惟在未告知作者之下,奧塞安德爾為了降低風險,私下補充了一篇旨在「救火」的佚名序言,宣稱日心說只是個「方便演算的方法」,建議人們毋須把其太當真——如此「權宜之詞」,或真的確保了該書的順利印行。

哥氏死後的第5年,布魯諾(Giordano Bruno)出世。布氏曾是那不勒斯多明我會(Dominican)修士,但頗受古典哲學,包括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屬少見的特立獨行者。他主張思想和言論自由,除了質疑主流神學,也敢於頂撞權威,以至經常得罪當權者。布氏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家,但和當時不少的學者一樣認同日心說,甚至提出「無窮宇宙」的前衛概念。他認為《聖經》的經義應著重在道德教化,而非天文學,顯然意指宗教不該干涉科學。

布氏的時代也是新舊兩教之間的矛盾和競爭逐步白熱化的時代。新教一向狠批教廷對偏世俗的古典知識和風氣太過縱容(文藝復興時代的教廷非常開明,甚至「流俗」),而教廷對此也開始有所「自省」和「自律」,包括於1542年設立羅馬裁判所以整治異端和敗德問題。於是,原本尚可通融的日心說開始被檢討,教廷越來越意識到其對主流神學的衝擊,包括顛覆根深蒂固的人類中心論和「天上聖界—地上俗界」截然兩分的觀念。

无论如何,若说布鲁诺因支持日心说而被裁判所迫害也未必正確。据不少研究者,他其实更因本身的自由思想和非正统神学,加上因违纪(乃至或被人诬告瀆神——如质疑「三位一体」和耶穌之神性)而冒犯了教廷,结果於1600年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被活活烧死。简言之,与其列布氏为早期宗教迫害科学的人证,不如封之为自由主义的殉道者。实际上,直到1616年,教廷才正式宣判哥白尼的日心说为「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