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会士费道明神父
作者:天主教温州教区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3-01-04 11:58:07 浏览次数:次
費道明神父(Marie-Dominique PHiLiPPE)为当代极受重视之哲学家、神学家、灵修大师。
費道明神父於1912年9月8日出生於法國北部(Cysoing),家中兄弟姊妹共有12人,費神父排行第八,他們中共有三位道明會士和四位隱修女。
他在耶穌會中學(Lille)畢業後,於1930年11月進入聖道明修會(Amiens),1931年11月發願,且自1931-1938在比利時(Saulchoir de Kain)研讀哲學和神學。1936年7月晉鐸。費神父以亞里斯多德的智慧為學士論文主題,日後再取得神學博士學位。
1939-1945年以及1951-1962年,他擔任道明會巴黎省研讀修院(Saulchoir d’Etiolles)的哲學及神學教授;並且1945-1982年在瑞士福立堡大學(Fribourg)擔任哲學教授。
費神父在從事研究的初期,就已經體認到更新哲學及神學教導的必要性,以為應該要回溯至哲學及神學各自的源頭:經驗―依據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以及默觀的信德―步武聖多瑪斯 .亞奎納及聖若望,他們的著作深深地影響了費神父,他再三精研、努力不懈。他將研究真裡的順序依據三種智慧:哲學智慧、神學智慧、神秘智慧,依次展開。
費神父在教書之餘,也到法國及瑞士各個不同的場合中,作哲學及神學的演講,其中的對象包括有:基督徒工會秘書、公司主管、精神分析專家、醫生、天主教家庭協會、神恩復興團體、藝術家等等。他也在許多修院中講道,特別在加爾默羅修會、本篤會、道明會以及屬同一修會家庭的白冷會;以及在法國各地的愛德之家,其中主要是在瑪德羅賓的所在地(Chateauneuf-de-Galaure):為期17年為司鐸,以及多次為愛德之家成員帶領避靜。除此之外,也在非洲的塞內加爾、多哥、盧安達及為不同的青年的團體帶領避靜。
自1949年開始,費神父撰寫眾多哲學及神學靈修著作,至今總數超過35本(其中不少將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此外還有大量的論文。其中的內容包含著廣泛的興趣及研究領域:藝術哲學、對於數學及醫學的省思、形上學研究、聖若望福音註釋、關於基督及聖母瑪利亞奧秘的著作、關於家庭的著作等等。
1975年在瑞士的福立堡,因著數名法國學生的請求,他在維持道明會士身份的同時,建立了聖若望使徒兄弟會;幾年之後又建立了聖若望默觀修女會,之後是聖若望傳教修女會。這三個修會結合了許多的平信徒和聖若望在俗奉獻成員,形成了一個在教會中新的精神性家庭,即聖若望家庭。
1982年,當他回到法國繼續各式各樣的使徒工作之際,也將主要的心力投入於聖若望會士在陶成會院中(聖若望修會母院,亦為神學院Rimont及初學院Saint-Jodard兩處)哲學及神學的教導上。另一方面,身為修會會祖及總會長,費神父也教導著這個成長快速,並有極大國際性延伸的新修會。自1974年起,他和卡洛爾?沃蒂拉樞機建立起深刻的友誼,藉著多次的會面和書信往來,若望保祿二世不斷地在他哲學的研究上,以及在聖若望家庭兄弟姊妹身邊的角色上,鼓勵支持他。
2001年總會長一職交接予若望?伯多祿?瑪利亞神父,費神父仍舊以會祖的身份,堅持不懈地在弟兄姊妹身邊,透過演講及避靜向他們通傳在哲學及神學上研究的心得結果。這些神學靈修和哲學的著作已經出版,尤其是《回到泉源》(Retour à la source, Fayard, 2005)一書,呈現出他對人性位格的哲學反省。
2006年6月30日,費神父在亞爾斯(Ars)慶祝晉鐸70週年。第二天,修會聖部部長法蘭克?羅德樞機(cardinal FrancRodé)出席聖若望使徒兄弟會士晉鐸禮,並向費神父表達崇高的敬意。在幾個星期之後,他因腦溢血意外而喪失語言功能;一個月後,他不再能說話、也幾乎不能動。在這深刻的靜默中,他寧靜安詳地等待與他如此渴望認識、也渴望讓人認識的那位相遇。2006年8月26日,他在身邊眾多修士修女如同孩子們一般的圍繞之下逝世,並留給他們一份光明的遺產,這遺產來自於一個為人服務、為基督服務而完全付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