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捆绑中释放——丙常年期第四主日讲道(路4:21—30)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1-29 00:04:44 浏览次数:次
4:21 他便开始对他们说:「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
4:22 众人都称赞他,惊奇他口中所说的动听的话;并且说:「这不是若瑟的儿子吗﹖」
4:23 他回答他们说:「你们必定要对我说这句俗语:医生,医治你自己吧!我们听说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乡这里行吧!」
4:24 他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一个先知在本乡受悦纳的。
4:25 我据实告诉你们:在厄里亚时代,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起了大饥荒,在以色列原有许多寡妇,
4:26 厄里亚并没有被派到她们中一个那里去,而只到了漆冬匝尔法特的一个寡妇那里。
4:27 在厄里叟先知时代,在以色列有许多癞病人,他们中没有一个得洁净的,只有叙利亚的纳阿曼。」
4:28 在会堂中听见这话的人,都忿怒填胸,
4:29 起来把他赶出城外,领他到了山崖上,──他们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
4:30 他却由他们中间过去走了。
前言: 耶稣说,你们听到的经文今天应验了。尽管,他的同乡因为起了妒忌,使耶稣的宣告在他们身上落空了,但默观本日福音中耶稣的作为,仍发现至少在耶稣身上,这段经文也已应验了。因为他已经从许多捆绑人的束缚中超越出来,如福音上所言的:“从他们中间过去走了”。今天的我们愿意相信和跟随耶稣的话,也必会领受经上所宣告的:穷人得喜讯、俘虏获释、盲者复明、受压迫者享自由。
一、 从人的盘算中走出
初读本日的福音时,甚感困惑,为什么耶稣偏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明明知道先知在本乡不受悦纳的,也知道同乡们的骄傲与执拗,反而要激怒他们,弄得自己差点被推下山崖。为什么不缓和一点呢?如果,言语平和一些,幸许会博得他们更多的好感,岂不对传福音更有利吗?
不过,我们知道耶稣所说的每一句都是父要他说的。主自己声明:“我没有凭我自己说话,而是派遣我来的父,他给我出了命,叫我该说什么,该讲什么。我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所以,我所讲论的,全是依照父对我所说的而讲论的。”(若12:49—50)。他听天主的胜过听人的。他完全相信天主的思念高过人的思念,天主的行径高过人的行径(参依55:7—9)。只有完全听从圣父的旨意,才会使他的宣告成为事实。尽管有时只讲只行天父的旨意,会显得不合时宜、不近人情,会招致更多的困难与失利。可是,他深知,一个人只有从自我的盘算中走出,从属世的忧虑迈出,完全顺服天主的话时,才可能万事亨通。圣咏开篇有言:“1:1 凡不随从恶人的计谋,不插足于罪人的道路,不参与讥讽者的席位,而专心爱好上主法律的,和昼夜默思上主诫命的,象这样的人才是有福的!他象植在溪畔的树,准时结果,枝叶不枯,所作所为,随心所欲。”(咏1:1—3)。
耶稣向来就是以天父的心意为主,为重,把天父的命令摆在首位的。经上说他:“看,我已来到,为承行你的旨意”(希10:9)。对于那些阻挡他承行主的旨意的人,不管是谁,或者曾有过怎样美好的表现,他也会近无情的说:“撒殚,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玛16:23)。山园祈祷时在极大的恐惧和忧闷中,他仍说:“阿爸!父啊!一切为你都可能: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是,不要照我所愿意的,而要照你所愿意的”(谷14:36)。
一个人能够从自己的打算,属地的忧虑,自我的中心里走出,不能不算是人生的一大成功。可惜,我们虽常常承认耶稣救主,实际生活中却常常架空他,仍然自我做主,被自我层层捆绑,以致身临泉旁仍渴。而这些层层捆绑我们的无非就是人的顾虑,属世的追求,人的虚荣等等。不管是什么事与物,在本性与世俗看来有多么的合乎情理,只要阻挡我们去聆听、信靠、承行主旨的,我们都要跨越。
耶稣是自由的,是富有的,是光明,就是因为他常常注目并承行父的旨意。我们要像耶稣一样,常常活在天主的旨意中,来去无牵挂,一心只为主。唯一的方法,就是跟随他。如他一样,把天主的话当话,当成死命令,奉为真福的源泉。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认真的读经,专心的听道,切实的实践,“要让基督的话充分地存在你们内”(哥3:16)。如此,“天主子使你们自由了,你们的确是自由的”(若8:36)。
某神父接到一次特别的邀请,一位教友的客户要请他吃饭。这位客户是国内某知名空调的生产采购负责人。神父应邀回来时,才知道其中的原委。原来,这位客人对信仰有浓厚的兴趣,很想了解天主教是怎样的。客户说自己一直与当地许多的螺丝厂家有业务来往。可是,他发现其他的厂家出产的螺丝,每包应该是一百枚的,都只装有九十枚,只有这位教友的产品,不仅数量足够,而且每一包中还多出五枚,作为备用。整个螺丝市场里,为什么只有他如此讲信用,不随波逐流、不弄虚作假,不贪图小利?当他与这位教友进一步沟通之后,教友亮出了自己的信仰。由此,这位客户不仅将当年所有的价值一千万的订单给了这教友,且很想知道神父是怎样教导自己的教友的?俗语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道理七岁小孩都知道,往往八十老翁做不到。为什么在这唯利是图,诚信贬值的世代,这位教友能够从世人中分别出来,因为他实在拿主的话当话。一次他向听告解的神父诉说生意场上的缺斤少两的事,神父特地告诉他,一定要作一名诚实的商人,从此,他就将神父的劝导百分百地落实于生意中,不管其他同行怎样。
二、从罪恶的束缚走出
设想你我怀着好心,对自己深爱的人做一些天大的好事却惹来他们的粗鲁对待:轰出会堂,赶出城外,领到山崖,企图推下摔死我们,我们是平静地离开?还是气极败坏,恶拳相向,以武力解决呢?今天,耶稣却在众人的愤怒围攻中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好似一首诗中说的:“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愤怒、妒忌、暴力等罪恶,会让人更加的恨上恨加恨。可是,耶稣不仅离开了那个失控的,不可理喻的环境,更主要是他的心中没有怨,没有恨,只有深深的怜悯与无奈。不以恶胜恶,而以善胜恶,他在十字架上表现得更淋漓尽致。“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
一个人愿意从罪恶的环境中离开,已相当不容易。如果,连心中的贪恋,犯罪的倾向也一并根除的话,实在需要极大的努力。这光靠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原罪(罪性)深深污染了我们的人性。唯有依靠主耶稣,我们才能得胜。
如:面对伤害,人往往会本能的仇恨。一些过往多年的伤害,想起时,仍然难以释怀。被仇恨捆绑的心灵,永远活在痛苦中,经常要在回忆中再度受伤。每一次的受伤,仇恨又会升级。可是,接受耶稣基督为主的人,却不这样。圣斯德望在同胞的愤怒之中被石头砸死之时,为什么会“遂屈膝跪下,大声呼喊说:「主,不要向他们算这罪债!」”(宗7:60),因为他充满基督的神,更真实的原因,是他“看见天主的光荣,并看见耶稣站在天主右边”(宗7:55)。
很久以前,在美国乔治亚洲有个案例,被告是位被控性侵犯白人女子的黑人。开庭当天,恰巧陪审员全是白人,怀疑他涉有重嫌,也不睬信他的不在场证明,判他有罪。这位黑人只能入狱服刑,最后他说:「主啊!我的见证人,我真的不是嫌犯,求你洗刷我的冤屈,我要每天向你祈祷。」十六年后,透过DNA检查,终于发现他不是犯人,他来法院时,手中拿着新约圣经。宣判无罪后,有位记者质问他:「你会不会憎恨把你关进牢房的法官与陪审团?会不会想要报仇?」他回答说:「不,若把愤怒与憎恨放在心里会使我死亡,我想要活下去,现在我要去找工作了。」他是非常聪明的人;不能饶恕只会使自己死亡。
人除了受仇恨的束缚外,尚有其他的罪根在我们内,使我们“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但我所不愿意的,我若去作,那么已不是我作那事,而是在我内的罪恶。所以我发见这条规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总有邪恶依附着我”(罗7:19—21)。如何才能彻底解决罪的问题呢?圣保禄说:“我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感谢天主,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罗7:24—25)。
三、 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
充满热火的耶稣,第一次回乡福传,迎接他的却是巨大的失败。如果,换成普通的人,可能就此心灰意冷,偃旗息鼓了。可是,耶稣却从容地从拒绝他的人群中走出来,他相信只要坚持,他一定会有百倍的收获的。他真的如经上所说的那位锲而不舍,不断撒种的人。尽管许多种子不能收成,但是他确信,只要遇到良田,就会有百倍的收获,定会弥补曾经的损失。他不注目那看得见,而注目那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失败,是挫折,是拦阻,而看不见的是失败中的蕴藏着的成功的种子,是挫折时激发的动力,是拦阻处让人吃一堑,长一智的台阶,更重要的是,他心中那股永不熄灭的火,不断地燃烧,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
“「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我有一种应受的洗礼,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路12:49—50)。
一个人能够从失败中崛起,继续前行,就没有什么再能阻挡他的脚步的,也没有什么再可以压制住他们,使他们丧失奋斗的勇气了。凡跟随主的人,都有这样的见证,因为主常常在他们心中推动,赐给他们希望,给他们异象,使他们不断地从失败中站起,奋力前进。圣保禄说:“我们在各方面受了磨难,却没有被困住;绝了路,却没有绝望”(格后4:8)。对于多次要将他置于死地的犹太同胞,圣保禄也说:“我在基督内说实话,并不说谎,有我的良心在圣神内与我一同作证:我的忧愁极大,我心中不断的痛苦;为救我的弟兄,我血统的同胞,就是被诅咒,与基督隔绝,我也甘心情愿”(罗9:1—3)。
希望与梦想,或者说异象与召叫,尤其是来自天主的某种呼召,常让人充满激情与斗志,百折不挠,最终成就非凡事业。圣保禄为什么自夸:“所以对于事奉天主的事,我可以在耶稣基督内夸口,因为我不敢提及别的,只说基督借我,以言语,以行动,借着奇迹、异事的能力和天主圣神的德能,所作的使外邦人归顺的事,以致我从耶路撒冷及其四周,直到依里黎苛,传遍了基督的福音;并且专在没有认识基督的地方传布福音,引以为荣”(罗15:17—20)。因为,在艰苦卓绝,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福传生涯中,他坚定主赐予他的异象从不动摇,从而能不断从主领受力量和希望。
天主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特定的人生计划,为使一切总归于基督元首。在实现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必会经历多次的跌倒、挫折、失败,但是,主说:“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路12:32)。天父实在常常给我们热火、毅力、灵感、希望,让我们走出失败的阴影,迈进一次次的丰收。
某本堂神父一直想推动某个落后的A堂口,开始福传。终于在圣诞节前的周六,可以邀请到一个深受教区与堂区欢迎的布道团队过来布道了,当神父要求堂务人员去组织和配合这事时,他们犹豫再三才答应了。可是,在圣诞节的弥撒中,神父向全体教友宣布此事,并要求他们发动与邀请外教的人过来听道时,想不到当众就有堂长起来反对,说圣诞节布道太麻烦,不要举办了。弥撒后,神父再次与他们沟通,他们又勉强同意了。然而,过了两天,他们竟然再次集体反悔,不愿意举行布道会。神父为此事,又生气,又伤心,觉得自己做神父太失败了,竟然在推动福传时受到羊群的顽抗。伤心之后,他再次为这事的受挫感谢,赞美主,因为太多的经历,使他深知抱怨,指责,批评是无济于事的,除了向主感恩才能真正打破僵局。两天后,圣诞节晚上神父在另一个B堂口举行弥撒时,看到有两三百的外教青少年来到教堂,热闹非凡,看到这些进进出出,活跃可爱的小孩子,他内心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不要拒绝小孩要我跟前来。在弥撒结束时,他跟从内心的声音,向所有的小孩发出邀请。请他们不仅自己要来,也要带领同伴过来,参加在周六晚特别为他们准备的青少年布道会。而周六这天的布道原来是安排在A堂口的。想不到,这样一经调换,放在了B堂口,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当那天布道时,就有五十来位外教青少年决志,愿意每周六来教堂参加学习与活动,愿意认识天主了。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总结:感动于经上的记载:“他却由他们中间过去走了”(路4:30)。我们也盼望从一切的束缚中走出来:从人的盘算中出来,只把天主的旨意摆在第一位;从罪恶的束缚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从失败的阴影中出来,只跟从天主的推动与他赐下的希望和梦想。让我们在深深地信靠耶稣,紧紧地跟随基督中,也印证经上应许的完全实现吧!
4:22 众人都称赞他,惊奇他口中所说的动听的话;并且说:「这不是若瑟的儿子吗﹖」
4:23 他回答他们说:「你们必定要对我说这句俗语:医生,医治你自己吧!我们听说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乡这里行吧!」
4:24 他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一个先知在本乡受悦纳的。
4:25 我据实告诉你们:在厄里亚时代,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起了大饥荒,在以色列原有许多寡妇,
4:26 厄里亚并没有被派到她们中一个那里去,而只到了漆冬匝尔法特的一个寡妇那里。
4:27 在厄里叟先知时代,在以色列有许多癞病人,他们中没有一个得洁净的,只有叙利亚的纳阿曼。」
4:28 在会堂中听见这话的人,都忿怒填胸,
4:29 起来把他赶出城外,领他到了山崖上,──他们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
4:30 他却由他们中间过去走了。
前言: 耶稣说,你们听到的经文今天应验了。尽管,他的同乡因为起了妒忌,使耶稣的宣告在他们身上落空了,但默观本日福音中耶稣的作为,仍发现至少在耶稣身上,这段经文也已应验了。因为他已经从许多捆绑人的束缚中超越出来,如福音上所言的:“从他们中间过去走了”。今天的我们愿意相信和跟随耶稣的话,也必会领受经上所宣告的:穷人得喜讯、俘虏获释、盲者复明、受压迫者享自由。
一、 从人的盘算中走出
初读本日的福音时,甚感困惑,为什么耶稣偏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明明知道先知在本乡不受悦纳的,也知道同乡们的骄傲与执拗,反而要激怒他们,弄得自己差点被推下山崖。为什么不缓和一点呢?如果,言语平和一些,幸许会博得他们更多的好感,岂不对传福音更有利吗?
不过,我们知道耶稣所说的每一句都是父要他说的。主自己声明:“我没有凭我自己说话,而是派遣我来的父,他给我出了命,叫我该说什么,该讲什么。我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所以,我所讲论的,全是依照父对我所说的而讲论的。”(若12:49—50)。他听天主的胜过听人的。他完全相信天主的思念高过人的思念,天主的行径高过人的行径(参依55:7—9)。只有完全听从圣父的旨意,才会使他的宣告成为事实。尽管有时只讲只行天父的旨意,会显得不合时宜、不近人情,会招致更多的困难与失利。可是,他深知,一个人只有从自我的盘算中走出,从属世的忧虑迈出,完全顺服天主的话时,才可能万事亨通。圣咏开篇有言:“1:1 凡不随从恶人的计谋,不插足于罪人的道路,不参与讥讽者的席位,而专心爱好上主法律的,和昼夜默思上主诫命的,象这样的人才是有福的!他象植在溪畔的树,准时结果,枝叶不枯,所作所为,随心所欲。”(咏1:1—3)。
耶稣向来就是以天父的心意为主,为重,把天父的命令摆在首位的。经上说他:“看,我已来到,为承行你的旨意”(希10:9)。对于那些阻挡他承行主的旨意的人,不管是谁,或者曾有过怎样美好的表现,他也会近无情的说:“撒殚,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玛16:23)。山园祈祷时在极大的恐惧和忧闷中,他仍说:“阿爸!父啊!一切为你都可能: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是,不要照我所愿意的,而要照你所愿意的”(谷14:36)。
一个人能够从自己的打算,属地的忧虑,自我的中心里走出,不能不算是人生的一大成功。可惜,我们虽常常承认耶稣救主,实际生活中却常常架空他,仍然自我做主,被自我层层捆绑,以致身临泉旁仍渴。而这些层层捆绑我们的无非就是人的顾虑,属世的追求,人的虚荣等等。不管是什么事与物,在本性与世俗看来有多么的合乎情理,只要阻挡我们去聆听、信靠、承行主旨的,我们都要跨越。
耶稣是自由的,是富有的,是光明,就是因为他常常注目并承行父的旨意。我们要像耶稣一样,常常活在天主的旨意中,来去无牵挂,一心只为主。唯一的方法,就是跟随他。如他一样,把天主的话当话,当成死命令,奉为真福的源泉。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认真的读经,专心的听道,切实的实践,“要让基督的话充分地存在你们内”(哥3:16)。如此,“天主子使你们自由了,你们的确是自由的”(若8:36)。
某神父接到一次特别的邀请,一位教友的客户要请他吃饭。这位客户是国内某知名空调的生产采购负责人。神父应邀回来时,才知道其中的原委。原来,这位客人对信仰有浓厚的兴趣,很想了解天主教是怎样的。客户说自己一直与当地许多的螺丝厂家有业务来往。可是,他发现其他的厂家出产的螺丝,每包应该是一百枚的,都只装有九十枚,只有这位教友的产品,不仅数量足够,而且每一包中还多出五枚,作为备用。整个螺丝市场里,为什么只有他如此讲信用,不随波逐流、不弄虚作假,不贪图小利?当他与这位教友进一步沟通之后,教友亮出了自己的信仰。由此,这位客户不仅将当年所有的价值一千万的订单给了这教友,且很想知道神父是怎样教导自己的教友的?俗语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道理七岁小孩都知道,往往八十老翁做不到。为什么在这唯利是图,诚信贬值的世代,这位教友能够从世人中分别出来,因为他实在拿主的话当话。一次他向听告解的神父诉说生意场上的缺斤少两的事,神父特地告诉他,一定要作一名诚实的商人,从此,他就将神父的劝导百分百地落实于生意中,不管其他同行怎样。
二、从罪恶的束缚走出
设想你我怀着好心,对自己深爱的人做一些天大的好事却惹来他们的粗鲁对待:轰出会堂,赶出城外,领到山崖,企图推下摔死我们,我们是平静地离开?还是气极败坏,恶拳相向,以武力解决呢?今天,耶稣却在众人的愤怒围攻中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好似一首诗中说的:“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愤怒、妒忌、暴力等罪恶,会让人更加的恨上恨加恨。可是,耶稣不仅离开了那个失控的,不可理喻的环境,更主要是他的心中没有怨,没有恨,只有深深的怜悯与无奈。不以恶胜恶,而以善胜恶,他在十字架上表现得更淋漓尽致。“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
一个人愿意从罪恶的环境中离开,已相当不容易。如果,连心中的贪恋,犯罪的倾向也一并根除的话,实在需要极大的努力。这光靠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原罪(罪性)深深污染了我们的人性。唯有依靠主耶稣,我们才能得胜。
如:面对伤害,人往往会本能的仇恨。一些过往多年的伤害,想起时,仍然难以释怀。被仇恨捆绑的心灵,永远活在痛苦中,经常要在回忆中再度受伤。每一次的受伤,仇恨又会升级。可是,接受耶稣基督为主的人,却不这样。圣斯德望在同胞的愤怒之中被石头砸死之时,为什么会“遂屈膝跪下,大声呼喊说:「主,不要向他们算这罪债!」”(宗7:60),因为他充满基督的神,更真实的原因,是他“看见天主的光荣,并看见耶稣站在天主右边”(宗7:55)。
很久以前,在美国乔治亚洲有个案例,被告是位被控性侵犯白人女子的黑人。开庭当天,恰巧陪审员全是白人,怀疑他涉有重嫌,也不睬信他的不在场证明,判他有罪。这位黑人只能入狱服刑,最后他说:「主啊!我的见证人,我真的不是嫌犯,求你洗刷我的冤屈,我要每天向你祈祷。」十六年后,透过DNA检查,终于发现他不是犯人,他来法院时,手中拿着新约圣经。宣判无罪后,有位记者质问他:「你会不会憎恨把你关进牢房的法官与陪审团?会不会想要报仇?」他回答说:「不,若把愤怒与憎恨放在心里会使我死亡,我想要活下去,现在我要去找工作了。」他是非常聪明的人;不能饶恕只会使自己死亡。
人除了受仇恨的束缚外,尚有其他的罪根在我们内,使我们“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但我所不愿意的,我若去作,那么已不是我作那事,而是在我内的罪恶。所以我发见这条规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总有邪恶依附着我”(罗7:19—21)。如何才能彻底解决罪的问题呢?圣保禄说:“我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感谢天主,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罗7:24—25)。
三、 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
充满热火的耶稣,第一次回乡福传,迎接他的却是巨大的失败。如果,换成普通的人,可能就此心灰意冷,偃旗息鼓了。可是,耶稣却从容地从拒绝他的人群中走出来,他相信只要坚持,他一定会有百倍的收获的。他真的如经上所说的那位锲而不舍,不断撒种的人。尽管许多种子不能收成,但是他确信,只要遇到良田,就会有百倍的收获,定会弥补曾经的损失。他不注目那看得见,而注目那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失败,是挫折,是拦阻,而看不见的是失败中的蕴藏着的成功的种子,是挫折时激发的动力,是拦阻处让人吃一堑,长一智的台阶,更重要的是,他心中那股永不熄灭的火,不断地燃烧,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
“「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我有一种应受的洗礼,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路12:49—50)。
一个人能够从失败中崛起,继续前行,就没有什么再能阻挡他的脚步的,也没有什么再可以压制住他们,使他们丧失奋斗的勇气了。凡跟随主的人,都有这样的见证,因为主常常在他们心中推动,赐给他们希望,给他们异象,使他们不断地从失败中站起,奋力前进。圣保禄说:“我们在各方面受了磨难,却没有被困住;绝了路,却没有绝望”(格后4:8)。对于多次要将他置于死地的犹太同胞,圣保禄也说:“我在基督内说实话,并不说谎,有我的良心在圣神内与我一同作证:我的忧愁极大,我心中不断的痛苦;为救我的弟兄,我血统的同胞,就是被诅咒,与基督隔绝,我也甘心情愿”(罗9:1—3)。
希望与梦想,或者说异象与召叫,尤其是来自天主的某种呼召,常让人充满激情与斗志,百折不挠,最终成就非凡事业。圣保禄为什么自夸:“所以对于事奉天主的事,我可以在耶稣基督内夸口,因为我不敢提及别的,只说基督借我,以言语,以行动,借着奇迹、异事的能力和天主圣神的德能,所作的使外邦人归顺的事,以致我从耶路撒冷及其四周,直到依里黎苛,传遍了基督的福音;并且专在没有认识基督的地方传布福音,引以为荣”(罗15:17—20)。因为,在艰苦卓绝,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福传生涯中,他坚定主赐予他的异象从不动摇,从而能不断从主领受力量和希望。
天主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特定的人生计划,为使一切总归于基督元首。在实现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必会经历多次的跌倒、挫折、失败,但是,主说:“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路12:32)。天父实在常常给我们热火、毅力、灵感、希望,让我们走出失败的阴影,迈进一次次的丰收。
某本堂神父一直想推动某个落后的A堂口,开始福传。终于在圣诞节前的周六,可以邀请到一个深受教区与堂区欢迎的布道团队过来布道了,当神父要求堂务人员去组织和配合这事时,他们犹豫再三才答应了。可是,在圣诞节的弥撒中,神父向全体教友宣布此事,并要求他们发动与邀请外教的人过来听道时,想不到当众就有堂长起来反对,说圣诞节布道太麻烦,不要举办了。弥撒后,神父再次与他们沟通,他们又勉强同意了。然而,过了两天,他们竟然再次集体反悔,不愿意举行布道会。神父为此事,又生气,又伤心,觉得自己做神父太失败了,竟然在推动福传时受到羊群的顽抗。伤心之后,他再次为这事的受挫感谢,赞美主,因为太多的经历,使他深知抱怨,指责,批评是无济于事的,除了向主感恩才能真正打破僵局。两天后,圣诞节晚上神父在另一个B堂口举行弥撒时,看到有两三百的外教青少年来到教堂,热闹非凡,看到这些进进出出,活跃可爱的小孩子,他内心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不要拒绝小孩要我跟前来。在弥撒结束时,他跟从内心的声音,向所有的小孩发出邀请。请他们不仅自己要来,也要带领同伴过来,参加在周六晚特别为他们准备的青少年布道会。而周六这天的布道原来是安排在A堂口的。想不到,这样一经调换,放在了B堂口,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当那天布道时,就有五十来位外教青少年决志,愿意每周六来教堂参加学习与活动,愿意认识天主了。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总结:感动于经上的记载:“他却由他们中间过去走了”(路4:30)。我们也盼望从一切的束缚中走出来:从人的盘算中出来,只把天主的旨意摆在第一位;从罪恶的束缚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从失败的阴影中出来,只跟从天主的推动与他赐下的希望和梦想。让我们在深深地信靠耶稣,紧紧地跟随基督中,也印证经上应许的完全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