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岁月

当前位置:

首页 / 芬芳岁月 / 芬芳岁月

郑神父和他的福传三个三

作者:河北邯郸 张建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07-28 14:28:44 浏览次数:


提起邯郸教区郑瑞平神父,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天主教会的福传标兵。他1995年晋铎,1996-2000年在武安曾亲手给2万人付洗使之归依天主教会,创下了有名的武安福传模式:“有爱就有宣讲”,“怎么信就怎么讲”。之后在永年传教也是成绩斐然,把永年堂区的教务和福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后又被教区派往菲律宾进修传教学,学成回国后任成安大寨堂区本堂神父至今。近年来,他和他的福传团队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为主辛勤地耕耘着、播种着。近来笔者有幸近距离地和他接触了几次,下面分三个方面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亲身感受:
1. 一、3个“品牌”
近年来郑瑞平神父对福传的贡献最有名的是他亲自组建的福传三个“品牌”:
1. 福传拉拉队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当前手机成为当代人不可缺少的通讯和沟通工具,如果把基督的福音和信仰方面的知识发到他们的手机上,让人们打开手机即可接收到天国的好消息,那该多好呀!这一美好的愿望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天,在郑瑞平神父的策划与组织下终于实现。就是利用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每天免费为会员发送一条教会知识短信,内容有福音分享、教会新闻动态、教理和灵修知识等。这样满足了一部分教友既想了解教会知识又简捷快速的要求,特别受到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每天查阅圣经的特殊行业教友的喜爱。目前福传拉拉队有会员近4万名,而且还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2. 火头军
基督新教发展迅速,大家有目共睹。郑神父借鉴他们的移民福传发展模式,即传道人走出去传福音;他又深入分析台湾辅仁大学探究台湾天主教会走向衰败的原因,发现传道员的多少和教友数量成正比关系,即传道员的数量决定教友的数量。
所以郑神父下大力量培育传道员,大力支持传道员走出去传福音。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支传道员队伍——火头军。火头军,顾名思义是烧火的,圣神是火,而我们就要为福传工作添油加火,因此各地的神父教友们也戏称郑神父是最会“煽风点火”的人。另外一个意思,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火头军的目标是让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成为福传这趟时代列车的发动机。
火头军传道员走在中国福传的最前沿,他们有口号:“火头军,火头军,走遍天下传福音”;“电话一响,火头军到场”;“要想传福音,就找火头军”。无论哪个教区,无论哪个堂区,不论距离有多远,火头军传道员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举办培训班、布道会等福传任务。很多热血青年、福传精英加入到火头军福传队伍当中,神州大地、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们串串艰辛而又美丽的脚步。
(3)基基团
基基团即基督徒基层小团体,基基团聚会即小团体聚会,她是徐锦尧神父和郑瑞平神父终生努力的方向和使命。天主教教友走进教堂参与弥撒领圣体,必不可少,但教堂里解决的是“你和主的关系”及“我和主的关系”,这还缺少一个“你”与“我”的关系,教友们不能在教堂里尽情释放“我”与主的那份情感,缺少彼此分享与聆听的经验。基基团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她是教堂大聚会的有益补充。在这里大家可以推心置腹地交流沟通,从不认识到熟识,直到发展成为好朋友,透过彼此的友帮互助,成为生活中或者生意上的好伙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友们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教友帮教友,人生越来越好走。”
“村村建立基基团,人人都是传道员”是郑神父提出的口号。他福传所到之处必讲基基团聚会,在他的倡导下,各地的基基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丰富了教友们信仰生活的同时,提高了教会的凝聚力,为福传和教会的发展、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二、3种理念
郑瑞平神父对福传的贡献,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那就是他超前的、高效的、切实可行的福传理念。
1. 与时俱进
古人云:与时消息,与时俱进,与时携行。郑神父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推新福传措施和福传理念:
通过成立福传拉拉队,组建天主教福传网站,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方便快捷地把基督的福音送到人们的面前。
他把所学的NLP技术和教练技术以及心理学和成功学运用到福传工作中,灌输到教友们的意识当中:
“意愿百分百,方法千万条”;
“没有人限制你,是你自己限制了你自己“;
“不能改变的一件事,永远不能成为阻止我们行动(福传)的理由。”等等
他提出并推行的街头福传模式,在教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的复活节,他又推出敲门福传,又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面对新形势下的福传,郑神父想法设法调动起每一个教友的福传心火和热情,让教友们心中那颗为主做工的心跳动了起来,为传播福音的那种激情释放了出来,胸膛中那团福传的热火点燃了起来。
2. 和谐发展
天主是爱。我们基督徒最大的特征就是身上洋溢着爱的气息,所到之处给人留下的都是爱的标记。
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是我们基督徒福传的前提,更是推动福传的催化剂和促进剂。
郑神父特别注重强调引导教友在各方面的“和谐”上下功夫。在他的号召下,现在邯郸教区很多教友村庄“会长即是村长”,教友们在各种社会工作中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为基督徒这个名号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近年来在邯郸教区非常流行街头福传,之所以搞得轰轰烈烈:锣鼓队、秧歌队、军乐队、文艺福传队,再加上辅祭班、唱经班 ……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福传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3. 信仰与生活结合
信仰与生活结合,超性与本性结合,天堂和地堂结合是郑神父福传的一贯主张。基督徒的信仰不能脱离生活,超性生命也不能离开本性生命而单独存在。为此,郑神父提出:
“基督徒灵性生命的成长不影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手抓信仰,一手抓建设,教会、社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用。”
“福传给人的不只是空洞的教会理论知识,更应传递基督的大爱”;
“教友间友帮互爱,帮贫济困也应是福传的附加内容。”等等
通过基基团聚会,通过教会组织的各项爱心行动,解决需要帮助者的实际困难。这样彰显天父荣耀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信仰的华美与风采,让每一个基督徒在现世度一个更快乐、更充实、更积极、更丰富的人生。
三、3种精神
透过郑神父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到福传的三种精神:
(1)团队精神
一流领导靠团队,二流领导靠人才,三流领导靠自己。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郑神父深谙此理,他常说的一句话:“纵使我浑身是钢,又能打造几颗福传的螺丝钉?”
他善于帮助、鼓励团队成员的成长,善于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善于因人而用,善于释放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的福传团队中,有博士、有管理专家;有会计师、工程师、教师;更有打工者、司机、养殖户等等,他们在天主圣神的指引下,在郑神父的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为福传合力地推进着。
(2)谦卑精神
“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 玛23:12   )
郑神父为人随和,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没有架子。他给福传团队的成员打电话或者见面第一句话都称呼对方为“领导”,和教友们讲话时都是用“咱”而不用“我”,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看到他谦卑的美德。
有一件小事,就是在去年圣诞节前夕,大寨堂区主管福传的李玉山会长,收到郑神父发给他的一条短信,意思是冬季是农村福传的大好时节,神父把堂区的福传重担拜托给他,最后的落款是:“郑瑞平神父叩上”。从此,李会长深受感动,勇挑福传重担,提出1%福传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在堂区施行以来,立竿见影,卓有成效。
3. 实干和忘我精神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但对郑神父可以说:三十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老家肥乡县西屯庄村是肥乡堂区甚至邯郸教区的样板村,经常举办培训班及各种教会会议,郑神父作为教区办主任,常常到该村教堂去,但很少能抽出时间专门回家看望一下自己年迈的双亲。父母有时思念儿子,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在参与弥撒之时,远远地望着在祭台上献祭的儿子……
还有一次,笔者随同郑神父到山西长治福传,当地会长安排神父中午休息,学习班是上午11点半结束,下午2点开始,可是郑神父不同意,记得当时他对会长说的一句话:我是来讲课的,不是来休息的。所以硬是让会长把下午的讲课时间提前至12点半。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郑神父的忘我与实干。
他有分管的堂区,还在教区担任重要职务,又是福传拉拉和火头军的直接领导人,全国各地有那么多地方都想邀请他去讲课和介绍福传经验。最近,由郑神父牵头,联合耶稣圣心善会以及使徒报社和信德报社发起的“圣心杯”“我与福传”全国征文大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用什么词语来评价郑神父对福传工作的付出呢?我想只能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了!

“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郑瑞平神父就是在效仿着、传播着、实践着圣保禄宗徒的传教精神——福传在“我”内生活,活着就是为了福传!福传在郑神父心中是一个永恒情结,让我们用他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一切为了福传!


上一篇: 拓展途径传福音

下一篇: 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