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教闻

评论员认为泛民分裂令香港民主添隐忧

作者: 来源:天亚社 发布时间:2012-09-11 00:09:30 浏览次数:


立法会选举投票结束后,选举事务处人员进行点票。图片来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有时事评论员认为,泛民主派虽在本届立法会选举取得关键的三分之一议席,但香港今后的民主发展仍有不少隐忧。

  香港回归以来第五届立法会选举于昨天(九月九日)举行,所有地方直选和功能界别,包括这次新增的十个议席,共七十席已经产生,泛民主派取得廿七席,未来在修改行政长官或立法会产生办法等议题上,他们仍有足够的否决权。

  然而,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对天亚社说,泛民候选人虽赢得廿七席,但除了在「超级区议会」五个议席中取得三席外,他们在地区直选只得十八席,「这是颇重大的挫败」,因为选民人数比上届多了百分之八,但他们的议席却没有增加。

  本届立法会投票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三,有逾一百八十三万人投票。

  林和立解释,这是因为各民主党派之间出现分裂,「他们虽然没有互相厮杀,但却走向两极化」,激进派与温和派似乎难以协调,甚至以后的斗争还会存在,「这将是香港民主发展的隐忧」。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执行秘书陈丽娜也认为,这次泛民主派在地方选区失利,令香港日后推动民主发展更为艰难,并显示「中国政府已全面掌握了选举工程」。

  她对天亚社说,最近的国民教育课程争议影响投票人数,但建制派的成功配票并轻易动员长者投票,显示整个选举制度是巩固建制派的力量,对泛民主派不利。

  陈丽娜不讳言,泛民主派各自为政,「选举策略只是不停喊自己选情严峻,没有好好协调」,这是问题所在。她认为,大家应该认真检讨,反省今后的路要如何走。

  林和立说,香港市民素来对政治比较冷感,但似乎经过两个多月来梁振英当选行政长官和反国民教育事件的洗礼,尤其国教科触动了学生和家长的神经之外,还促使为数不少市民走出来抗议和表态,长远来说为推动公民社会是好事。

  不过他说,泛民主派议员虽占逾三分之一,但在议事厅内仍是少数,加上他们的分裂,除了发出批评的声音外,能做的事不多。

  林和立认为,这次选举结果对于二零一七年能否普选特首和立法会起不了关键作用,「北京不能容许一个不听话的特首」,所以不会因为这次亲北京的建制派能控制地区直选选票而降低选举特首的门槛。

  他又说,选区越大要控制选情就越困难,「地方选区的范围较小,建制派控制选票较为容易,反观全港超级区议会议席,配票就困难得多」,建制派一位资深议员因而连任失败。「北京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更不会冒险。」

  泛民主派在地区直选夺得十八席,比上届少一席;在传统的功能组别,包括教育、法律、会计、卫生服务、社会福利及资讯科技共六个界别均胜出,比上届多两席;加上超级区议会的三席,共廿七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