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教闻

神父教友期望中国政府真正落实退耕还林

作者: 来源:天亚社 发布时间:2012-09-22 09:01:20 浏览次数:


参与退耕还林的陕西省宝鸡市山区的农民。图片来源:人民网。

 

  中国国务院周三(九月十九日)的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有关注环保的神职人员对中央政府鼓励及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表示欢迎。

  香港教区郑生来神父对天亚社说,订立全国低碳日是好消息,希望全国人民都会参与,他提醒国内教会要加强注意,神父可在弥撒讲道中或平日分享鼓励教友实践低碳生活。

  据官方《新华社》报道,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由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会议决定自明年起,将每年六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首个低碳日定于明年六月十四日。

  会议又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并把工程的范围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区市的七十五个县旗市区,扩大至包括陕西在内六个省区市的一百卅八个县旗市区。

  会议并汇报了退耕还林政策的工作,决定以提高补助、加强后期维护等方式,巩固成果。报道指出,实施退耕还林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六年,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一点三九亿亩,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二点二五亿亩。几年来,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到近百分之九十九,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二千六百多万亩。

  郑神父建议,当局可考虑非企业化耕种,即永续耕种与食物林这类新兴耕种方法。他解释,食物林即种植果树和其他可吃的植物,种植方法与树林的运作方式相似,「太阳可照射到地面和其他植物,树种的高度分为好几层,一些是高大的植物,一些没那么高,一些就更矮,一些是攀藤植物,还有些是在地面和泥土中种植的根类食物。」

  他指出,这些植物虽然密集,但具多样性。它们不用机器,较为简单,在家庭或社区也能种植。此外,植物四年就能成熟,因为地面全种植了,野草也较少,太阳也可照射到地上。

郑神父说,这类新兴且永续的耕种方式是目前最环保,又能出产食物,值得国家有关部门考虑和推行,而不用全部还林。

  陕西省的若瑟教友对天亚社说,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对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他期望,有关工程在基层农村能得到有效落实,政府也能在节能环保设施的配套上成立节能环保专业合作社,对沼气池、节能灶、太阳能环保设备等的维修服务予以保障。

  若瑟指出,退耕政策固然很好,「但到了基层就变味了,地方官员截留挪用退耕还林款,虚报冒领套取国家补贴,影响农民退耕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