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教闻

【评论】教会团体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待重视

作者:一袖清风,中国一位天主教徒网管 来源:天亚社 发布时间:2012-11-02 14:30:10 浏览次数:


 为教会做慈善服务的义工参加聚会。

    普世教会是一个大团体,在一个庞大系统下有序的运行了两千多年。团体的核心是基督。教会中有很多小团体,它们也是以基督为核心,建立自己的管理系统运作著,以各种方式向世人传扬著主的喜讯。可是在中国教会,这样的小团体虽多,却一直是摸著石头过河。

  我在教会一些福传平台工作十多年,也接触过各种神恩的福传团体,如网络语聊平台、网站资讯平台、教会电台、慈善团体,以及由教友成立的服务团体,大家面临的共同点是,系统管理难以实施,服务人员不固定,专业人员缺乏。

  教会每个团体都是由热心教友组成,大家很愿意牺牲工作以外的时间去服务。这样的服务也是教会的优良传统,在教友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可也就因为这样,问题来了。

  首先,因为是义工,所以在没有多余时间的情况下,团体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拖一拖。这些情况司空见惯,你不能指责,也不能对义工有规范要求,有人愿意奉献时间已经不错了,谁能保证自己一直能在第一时间为团体无偿奉献呢?

  于是有人出嫁了,要离开团体,有人怀孕了,要离开团体,有人上学了,要离开团体,有人要出远门去创业了,要离开团体。各种原因的离开,使团队从刚刚建立时的热情,慢慢出现疲软状态,再到最后的得过且过,也成为很多团体无法摆脱的轮回,它们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了海市蜃楼。

  其次,愿意做事的人往往像超人一样,身兼数职,忙得团团转,累得要趴下,而当这个领导人离开后,团体也不复存在。如果幸运的话,可能有其他人接替了工作,然而,因为之前的经验并没有很好传承,于是新领导要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开始。如果再换一个领导,又要重新开始,没有明确的远景和长期规划,使得团体在运行几年后进步甚微,甚至原地踏步,及至黯淡消失。

  我接触过一个做了三年的教会短波电台,也是由不断更换的义工每周轮流抽时间做节目。在一次专业培训中,他们发现三年来大家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却原来对这个专业不了解,如果不是接受培训,可能再做三年也不会有进步。

  教会各个团体很需要专业固定的服务人员,这点我相信谁也不会否认,可是要实施起来却很难,毕竟能全心全身奉献给教会的祇有修道人,教友都有家庭和事业,除了已退休的教友,能全身投入教会团体的中青年毕竟是少数,而且能这样做的,总不会被理解,甚至要面对周边人们的冷嘲热讽:「这人信教信疯了,家也不管了。」

  有些教友也会告诉你:「孩子,为教会做事虽然好,但要以家为重啊!」教友说得对,年轻人嘛,赚钱养家天经地义,毕竟人的精力有限,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祇能心有余力不足啊!

  一位负责教区报纸和网站的朋友曾说:「实在很忙啊,每天忙得很晚睡觉,长此以往,家里也不理解,朋友也笑话他不顾家。面对各种压力很大,如果教会可以发工资,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告诉别人这是我的工作了。」

  很多时候,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家人,但如果这是一份拿工资的工作,我相信不会有人质疑员工为了老板太拼命吧?

  耶稣说,人生活不仅靠饼,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言语。团体成员的灵修也影响着团体的成长,在祈祷中不断分辨团体的使命,这是团体的灵魂所在。但耶稣这话也说出了饼对世俗人的重要。

  上面这位网站负责人道出了很多服务者在为教会和为世俗生活之间挣扎的心声。如果教会团体适当地实行有偿服务,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我想很多人更愿意为教会工作付出比世俗更多的奉献,也使得团体能有固定工作人员。

  当然这在目前来说祇是美好愿望,中国教会尝试去这样做的团体并不多。大家还有很多疑问,譬如,凭甚么相信你能做好?谁来监督你的工作?团体一直没有成熟,这样做为时尚早?教区或者团体没钱等等,都是常见理由。

  其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没钱,我想大部分教区都会精神支援,而不会经济支持,而国内教会也没有可以帮助这些团体走上正规化道路的基金会。另一种压力来自不少教友对教会的有偿服务还不能理解,觉得为教会服务还要拿钱,在情感上接受不了,在这种压力下,教友宁可在教外找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义工是团队初期发展的需要,那么固定服务人员就是团队长期发展的必要。有团队的系统管理架构,有固定的服务人员,必然会重视团队专业的培训,一个团体的持续性发展就在祈祷和人为的努力中事半功倍。

  教会不缺人才,缺少的是留住各种人才的方式。

  中国教会需要更多成熟的团体,在各个领域发挥她的福传使命,任何成功的结果都需要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