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礼仪论坛香港召开 探讨礼仪牧灵与梵二精神
作者: 来源:公教报 发布时间:2013-10-26 09:58:54 浏览次数:次
「亚洲礼仪论坛」十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在香港举行,来自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加者共同探讨「礼仪牧灵在亚洲」的处境,并庆祝梵二礼仪宪章颁布金禧。
十月二十一日假明爱公众会堂举行的开幕仪式上,香港主教汤汉枢机致辞时表示,梵二礼仪宪章颁布五十年来,给天主子民带来「灵性、信理和牧灵上的祝福」;礼仪改革促使各地信徒能自主地、主动地和有效地参与礼仪。
来自马来西亚的亚洲礼仪论坛主席李国兴主教致开幕辞时说,论坛聚集亚洲各地的礼仪人员,有如大家庭般一起探讨及分享教会推动礼仪的经验。他以香水比喻这次礼仪论坛说:「会议把这气味从香港传到亚洲,再传播至整个世界。」
致辞后由天主教圣华学校学生表演舞狮,汤汉枢机、李国兴主教,以及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主席罗国辉神父为醒狮点睛。
汤枢机重申礼仪改革贡献
开幕礼后假坚道主教座堂举行隆重晚祷,主礼汤汉枢机在讲道中说,礼仪展现天主的信息与面貌,正如圣道礼与圣体圣事燃点教徒的信仰心火,让他们在聆听基督圣言及擘饼中认出基督。
汤枢机指人须怀有纯洁、清澈及喜乐的心才能看到天主,「我们可透过感恩祭,藉教会礼仪及聆听天主圣言,经验天主的临在。」
汤枢机鼓励教徒除了透过礼仪与主相遇,亦要活出信仰,祈求天主派遣圣神,让他们活出信仰的喜乐。他强调喜乐源自天主的生命,而教徒透过礼仪能加以分沾。
菲律宾礼仪学者沙罗伦蒙席(F. Salvador)十月二十二日发表主题文章,探讨亚洲的礼仪牧灵,他指教会的礼仪随着梵二革新,亚洲各地的教会能够善用当地语言并推动礼仪本地化。他期望礼仪牧灵不单是在亚洲的礼仪,而是具亚洲幅度的礼仪。
谈到礼仪革新,蒙席指亚洲教会需要积极参与,「礼仪牧灵亦要结合歷史和神学处境」,否则难以结合本地处境并本着传统去回应当地礼仪需要。
他亦强调翻译礼仪用语的重要,指出各地教会把拉丁文礼书翻译成当地语言,可帮助教徒投入礼仪。
至于推动礼仪牧灵工作,他说梵二鼓励各地教会因应本地情况和规范推动礼仪;各地教会亦时有修订礼仪经书,过程能体现本地化。
沙罗伦蒙席对本报说,亚洲各地教会团体在保持传统与教会本地化两方面均取得平衡,他指新福传尤其需要藉着本地化,引导世人投入礼仪及教会生活。
分享本地化经验与挑战
亚洲礼仪论坛十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假教区中心举行的各地报告环节上,多个地区代表分享当地礼仪牧灵经验与挑战。
缅甸参加者Maria Joseph Soosay神父会上向本报表示,各地教会因应当地文化,在礼仪上展现不同面貌,他说:「各地文化不同,如中国有它的传统、印度亦有印度文化,普世教会的礼仪如何与文化结合?这是很好的学习时刻。」
来自中国内地的胡修女称,她们在当地没有太多机会去认识礼仪,故期望此行能体验及汲取不同地方的经验。
与会的礼仪人员、圣经学者及信徒亦于十月二十四日闭幕当天发表大会总结文件,总结亚洲的礼仪牧灵现况;闭幕感恩祭在尖沙咀玫瑰堂举行。
本届约有一百八十人参加论坛,其中约一百人来自本港,其他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台湾、日本、斯里兰卡、汶莱、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柬埔寨、印尼及马来西亚等地。
已故礼仪学者安鹏浩神父(A. Chupungco)于一九九六年在亚洲主教团协会支持下组成了「亚洲礼仪论坛」,以凝聚亚洲的礼仪学者及礼仪工作者,同年首届聚会在菲律宾举行。亚洲礼仪论坛透过每年聚会,讨论亚洲各地教会相关的礼仪议题。(高╱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