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教闻

堂区以领洗人数作奖罚款指标,本堂指乃无奈之举

作者: 来源:天亚社 发布时间:2014-12-14 11:28:46 浏览次数:


【天亚社.中国温州讯】近日有报道指华东温州教区一个山区的堂区以领洗人数作为奖罚款指标,受到教区内外的教友关注。然而,采用该方法的本堂司铎直言,此乃无奈之举,吁其他地方不要学习。

  温州教区楠溪堂区十二月二日于周宅天主堂,举行年终教务会议,由本堂黄超心神父向十个堂口的四十五位堂务人员,就一年来的教务情况作总结汇报,其中今年共有四十二人领洗,有二十位教友亡故。过去十年,总共有三百零九人领洗,一百八十二人亡故。

  他又在会上执行了去年制定的堂区奖罚政策,即以各堂口领洗人数的多寡作为奖罚指标:达标的堂口奖励五百,每增加一人奖励二百,以此类推;未有领洗人员的堂口罚扣堂口全年收入的五成,未达指标数额每一名人数罚款三百,也是以此类推。

  会上的小组讨论在这问题上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议论纷纷。在各组代表汇报中,有人先指明此项举措「重点不在赏罚,旨在激发鼓动教友的个人福传意识,带动本堂教友们一起有共同目标,努力引人进教」。

  事实上,不仅这些堂口代表,就是其他地区的教友,对以福传成果进行奖罚也引起一些讨论,且大多不表认同。

  陕西教友若翰对天亚社说,以金钱奖罚作指标会给人世俗化的感觉,未必能推动教友自发性,甚至有点令人反感。他说:「宣扬福音是教友的使命,是天主交给教友的工作,但以金钱衡量感觉减低了神圣性。」

  曾参加过福传培训班的贵州教友德兰表示,福传事业是为了光荣天主,拯救人灵,而「福传员是耶稣基督的『战士』,他们是为天主作战,从魔鬼手中夺回人灵,若以金钱衡量他们的工作,那不是侮辱了他们吗?」

  另一位上海教友伯多禄说:「不是说是天主拣选我们吗?那若天主不拣选,也与传道员无关吧?那为何要向他们罚钱呢?若因为担心付不起罚款而作假,那不是要传道员说谎吗?这为难福传员之余,更是有机会要他们跌倒。」

  不过,有人从会议大合照观察到,堂务人员全是「抱着孙子串门级的」教友,相信神父推行这种方法可能有其原因。

  对楠溪有点了解的温州教友若望表示,该堂的青壮劳动力都出门谋生,「剩下都是老弱病残」,相信本堂神父和堂区骨干制定这样的奖惩制度,也是为了让大家建立福传意识,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吧」。

  他对天亚社说,楠溪堂在温州教区里,可说是「数一数二的穷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但黄神父在那里服务了十多年,盖了至少六座教堂,都是自己到处募捐。

  想出这奖罚方法的黄超心神父对天亚社说,他过去在这里服务都是着重修复、重建教堂,现在已经有七所教堂弄好,在某些堂口的硬件设施上有很大的改善,但在福传方面却未能显著进步,「我感到很惭愧,怎样延续教会?不知怎面对天主」。

  然而,这里二、三十岁的青年都出外打工,留下的都是妇女、老人,黄神父续说,「他们没多少收入,学历低,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福传没有自发意识,意识薄弱」。

  他想到社会上的公司都有很多指标,有些「令员工有压力,但也做成他们的动力」,所以循这方向思考,看看这方法是否也能刺激教友福传。

  黄神父说,堂区十个堂口的财务都是独立的,他从不过问,不过他也知道堂口的收入都是来自奉献箱的一点点献仪,偶然有些外来教友到来参观,才可能会有多一点点捐献,「大家也有点看重金钱,这为他们也成了推动力」。

  不过,他指出,奖金一定要用在福传相关的爱德工作之中,不能作其他用途;至于受罚的也只是象征性,如果有困难不能交出罚款,也不会勉强。「我觉得制度一定要有的,有指标也是要努力达到,若不大家也不当一回事。」

  至于会否担心教友害怕罚款而作假时,神父肯定地回答:「不会!我不敢说全叫得出他们的名字,但对于这里千多名教友,我是全认识的,他们都是很纯朴的,不会做这样的事」。

  今年,他们总共有四十二人领洗,有一半是老人,年龄都在六、七十来岁,年青的有七、八位。

  对于今年的入教数量和质量,神父坦言都不满意,但表示最重要是新教友不抗拒天主教。「虽然他们的信仰基础有限,但至少他们接受教会,接下来是要想怎样组合他们,这会是我们另一也是更大的挑战」。

  黄神父强调,他不鼓励其他地方也采用这方法,「每个地方不一样,总有自己的困难和挑战,用甚么方法才算适合,只有他们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