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教闻

蔡惠民《天国驿站》(YA)坟墓空了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7-04-11 15:46:54 浏览次数:


 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位修女自称曾看见耶稣显现,消息很快便传到主教那里。于是,主教约见修女,希望了解一下。他问道:「当耶稣向你显现时,你有没有跟他交谈?」修女清楚地回答:「有!」为求找出真相,主教继续说:「如果再看见耶稣,请你问祂一下:我当主教以前,最大的罪过是什么?」主教知道只有天主和他的告解神师知道答案。大概三个月后,修女要求约见主教。当她进来时,主教便问:「你是否又看见耶稣?」「是的!」修女回答。「那么,你有没有问祂有关我的罪过?」「有啊!」「祂说甚么呢?」她微笑地回答:「祂说甚么都记不起了。」
   虽然,耶稣生前对跟随祂的人多次谈及自己的死亡和复活,他们都无法理解和接受事件的发生。按马尔谷的记载,门徒都因耶稣被捕而四散,只留下祂一人独自完成苦路。若望亦指出在耶稣复活那一天,门徒因为怕犹太人而把自己关起来。同样,在今天发现空坟的叙述中,玛利亚玛达肋纳,伯多禄和耶稣所爱的门徒,起初都显得大惑不解。
   为玛达肋纳来说,石头从坟墓移开,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有人盗墓,把耶稣的尸体搬走了。当伯多禄和耶稣所爱的门徒接到报告,跑到坟墓看个究竟时,他们发现坟墓不单是空了,里面还有殓布和耶稣头上的那块汗巾,整齐地放在不同的位置。如果耶稣的尸体被人搬走了,为什么他们要把殓布和汗巾除掉?按常理推测,有殓布裹着的尸体更方便运送。再者,如果盗墓者的目标是耶稣的尸体,这具尸体有甚么商业价值呢?一连串的疑点要求门徒为空坟寻找更合理的答案。
   原来,没有人目击耶稣复活一刻的发生,但新约却保留了很多与复活基督相遇的见证。归纳这些见证,我们可以肯定,复活是生命的延续,不过,却是一个完全转化的延续。所以,用「起死回生」来想象复活不足够,因为复活不单是同一躯体的再生。同样,用「出死入生」去描绘复活也不恰当,因为复活不是一个历史经验无法捉摸的灵幻空间。保禄曾经以播种为喻,指出人死后的身体,就如种子长出新芽一样,一方面是同一的种子,但另一方面,却是不同的形体(格前15:36-38)。
   玛达肋纳起初未能明白复活,因为她仍停留在「起死回生」的思维,希望在坟墓中寻找耶稣的过去。当复活的基督以一个转化的面孔出现在她面前时,她还以为是个园丁。随后,耶稣呼唤她的名字,勾起她一连串过去生活的回忆时,她才认出眼前复活的基督,就是昔日的恩师。
   所以,复活不单证明了耶稣是天主子,复活也把世界变成了一座空坟,一道通往永生的跳板。今天空坟的故事就是邀请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与复活的基督相遇。当我们愿意放下「起死回生」的执着,或「出死入生」的幻想时,我们便会赫然发现,复活的基督正伫立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片断,特别在哀伤、失落、痛苦、内疚、无能为力……的时刻。一如伯多禄以复活的眼光回顾耶稣的一生时,发现「天主怎样以圣神和德能传了纳匝肋的耶稣,使他巡行名处,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压制的人,因为天主与他同在一起。」
   同样,保禄劝勉我们,一个在主内重生的人,就是一座叫人产生信仰的空坟,因为在洗礼中,我们已经与基督同死同埋。在基督内,过去的忿怒,暴戾,恶意,诟骂,已被宽恕,治愈,并得以成为新的创造。让我们此刻细心反思,堵塞我们心灵的石头是否已经移开?以致人们进入里面时,一「看见」便会「相信」。
杜敬一《主日读经与福音》复活主日
(台北)天主教周报 2011 04 24
   关于耶稣的复活,若望福音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此事是怎么发生的。在整篇记载中,他强调「发现」与「反应」──门徒们与其他得知此事的人们,有什么反应?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关于耶稣的新生,是由祂本人亲自教导门徒们,并且让他们知道,祂将要上升回到圣父那里,天父己经与人类订立新的盟约,并让祂做整个宇宙的元首;同时,耶稣更让门徒们知道,祂要将圣神倾注在门徒们身上,并赋予他们使命。
   从第二十章的一开始,我们见到许多人急忙奔跑。首先是玛丽?德莲,其次是伯铎与若望两人一起坟往坟墓,这场景后来成为一幅著名画作的内容。(见上方附图)这图中两位门徒的表情,让我们可以反复默想此刻,这两位门徒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与心情?当然,我们反省的其实是:我们发现耶稣复活的伟大奥迹之后,我们自己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希望?
   旧约中,我们几乎很少看到描绘人们奔跑的经句,因此,一旦在经文中出现这类的字句,它总是能立刻攫取我们的眼光。《圣咏》第149篇第15节说:「他(天主)向大地发出自己的语言,他的圣旨便立即迅速奔传),《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第九章第28节对此有一回应:「上主在大地上,要彻底迅速完成祂的(语言\话语?)判决。」
天主的圣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大地飞驰奔传,同时又在万物之间展现伟大的威能。同时,好似镜射般地,那仰望上主的,依撒依亚先知说,「必获得新力量,必能振翼高飞有如兀鹰,疾驰而不困乏,奔走而不疲倦。」(40:31)
   在获知耶稣己经复活的消息后,伯铎与若望两人立刻行动起来,因为他们获知的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玛丽?德莲目睹了已空的墓穴、听见墓穴张着大口向她诉说这无声的好消息,她狂奔,(她是,在众门徒之间的『那一位』门徒)那已空的墓穴,在她唇间,转换成为人可听见的话语,这天大的消息既是一个疑问、又是一件邀请。因此,另外两位门徒立刻起身奔跑。
   奇怪的是: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好急的呢?难道一切不都己经结束了吗?耶稣的故事,不是划下了句点吗?
人们面对生命时,总要奋力地奔跑。跑什么?不是远离生命(当有人威胁我们时)就是跑向生命(当我们怀着盼望)。门徒们也因此有跑:他们渴望知道某一件事情,这事远超过他们能力所及的,他们更渴求一件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但他们借着渴求而获知。
   于此同时,因他们奔向奥迹,他们引起其于此同时,因他们育向奥迹,他们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因此即便在两千午后的=日,依旧有许多人跟随他们奔跑的脚步,追寻那个奖赏。首先是若望看见,之后是伯铎看见,他们看见的只是一个舞台:他见到许多记号,他更立刻相信发生了一件伟大的事情,远超过自己所能想象、所能衡量的,他们又听见玛丽?德莲的见证,最终他们也亲眼目睹复活的耶稣,听见祂用自己的话,亲自解释这一切如何应验经上的各种预言:或是,在多默的情况中,亲手触摸祂,并且继续柑信祂、继续奔跑。
   耶稣曾说:「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借着那属于天主圣父的大能,祂说:「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复活」(若6:44)。如今,由于被门徒们奔跑的身影所吸引,我们得知耶稣基督已复活的大消息,我们心里也更与他们一样充满渴望,「所以,我们既有如此众多如云的证人,围绕着我们,就该卸下各种累赘和纠缠人的罪过,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日常注视着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祂为那摆在祂面前的欢乐,轻视了凌辱,忍受了十字架,而今坐在天主宝座的右边。你们要常想,祂所以忍受罪人对祂这样的叛逆……」(希l2:1-3a)

陈日君《朝夕相随》(YA)在基督内我们开始复活了
   如果我们经历过有亲人过世,我们会更易了解宗徒们在耶稣被埋葬后的心情──空洞。他们心爱的师傅不在了,已见不到祂,听不到祂的声音了。随着空洞而来的是害怕。当然他们也害怕犹太人会来难为他们,但他们害怕主要是因为感觉空洞,失落了依靠。
   就在这空洞和害怕的感觉中,他们的思想更离不开那离开了他们的师傅。就是那已离开了他们、却又好像还在他们中间的师傅,使那跟随祂到底的若望,及那在祂苦难中否认了祂的伯多禄还留在一起。
   忽然玛利亚玛达肋纳来说︰「有人把主搬走了」,两位宗徒马上跑去看个究竟。坟墓是空的,但殓布仍留在那里;那末不可能是有人把祂搬走。若望述说,他进去,看见了,就信了。其实更准确该是,他「开始」信了,因为他马上加上「他们还不明白耶稣必须从死者中复活的那段圣经」。空了的坟墓,加上圣经的预言,使宗徒们醒悟了。
   这里叙述的是若望自己的信仰过程,不是神学辩证。为那曾和耶稣一起生活,又是耶稣特爱的宗徒,空墓和圣经使他「开始」了解复活的奥迹。
   路加在宗徒大事录所写的,已是后来的事了。伯多禄给外教人科尔乃略上了一堂慕道速成课程──纳匝肋的耶稣曾传道、行善、驱魔、被人处死而第三日天主使祂复活了。祂显现了给我们一班见证人,并吩咐我们宣讲救恩的福音。
   为一个不识圣经的人,耶稣的显现比空坟是更有力的证据,所以伯多禄强调,我们「在祂从死者中复活后,与祂同食共饮」。这耶稣正是我们久已认识的师傅,祂真的死了又真的复活了。
   若望所说「圣经的预言」,及伯多禄所用的字眼「天主使祂复活了」,指向保禄多次强调的同一真理︰耶稣的复活是(以色列复兴)人类复活的开端。
   复活主日是一个开端。复活节有八天,复活期五十天。让我们维持这复活主日的兴奋,与新领洗的兄弟姊妹一起善用这释奥期,充分发挥新生命的动力。
   今天的读经二可取自哥罗森书,也可取自格林多前书。两者都描述信徒该度的新生活。
   哥罗森书说:「你们既然与基督一同复活了」,就该「脱去旧人」「穿上新人」。「该追求天上的事」「不该思念地上的事」。甚么是地上的事?是「淫乱、不洁、邪情、恶欲、贪婪……忿怒、暴戾、恶意、诟骂、秽言、说谎」。甚么是天上的事?是「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彼此担待、互相宽恕……言谈温和」,也就是保禄在别处列出的「圣神的美果」。
   格前提及一件教友乱伦案。保禄宗徒严厉声明,以这淫乱行为自夸的,不配再称为信徒。信徒也要和他划清界线,否则这细菌会毒害整体,正如以色列人为庆祝逾越节先消除屋里旧酵母而食用无酵饼一样。
   甚么是旧酵母?是「淫荡、贪婪、拜偶像、辱骂人、酗酒、勒索……」。甚么是无酵饼?是「纯洁和真诚」。圣保禄继续说,「在世上」淫荡的人多的是,我们当然不能出离这世界,但我们绝对不可同流合污,要有勇气向世界显示基督徒的人生观。
   我们今日的教徒真有福,在这愈来愈远离天主的无神文化、虚无文化、死亡文化中,基督在世的代表不怕作出反潮流的呼声,维护家庭的价值,宣扬生命的福音。
   若望和伯多禄一起跑,伯多禄跑慢些,但若望还是等他来才踏入空墓。让我们常珍惜伯多禄的领导!
吴智勋《和平纶音》(YA):寻找复活的基督
   若望福音的主要信息是︰「天主降生成人,居住在我们中间」。复活的基督不再像以往一样,在人间宣讲及行奇迹,祂以另一方式存在。整个教会都努力去寻找及经验居住在我们中间的基督。今日福音记载教会内有三种人,他们合作寻找复活的基督。
(Ⅰ)玛利亚玛达肋纳︰她对耶稣怀有感恩的心,因为耶稣宽恕了她,改变了她的一生。感恩的心使她站在十字架下,给予耶稣无言的安慰,也使她参与安葬耶稣。这份感恩的心使她安息日一过,天还未亮就上坟,成为第一个发现空墓的人。在寻找复活基督的旅途上,她功不可没,四部福音都提到她,承认她的地位。
(Ⅱ)伯多禄︰虽然他曾因软弱而跌倒,毕竟他仍是教会的领袖,晓得自己有责任为教会找寻真相。这份责任心使他不顾危险跑上坟去看个究竟,他看后却不明白。他的寻找带来一连串的疑问。
(Ⅲ)若望︰他与基督有一份心灵相通的爱心。他与伯多禄一起跑去寻找耶稣基督,但他没有停在推敲询问的层次,他一看见墓中的情形,就相信基督复活了。
   整个事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教会需要不同的人合作,去寻找在我们中间复活的基督。首先,感恩的心很重要。不少基督徒深深感受到天主的眷顾,积极地将此好消息转告别人,像玛达肋纳一样,不辞劳苦大清早去为基督服务。此外,有出自一份责任心去寻找的,如神职人员、修道人、导师、公教家庭的父母,他们自觉有责任为教会、为家庭找寻复活的基督。有以上两种还不够,教会需要与基督有心灵相通的人,他们以一份神秘的经验,一份不能以理性逻辑解释的经验,帮助人认出︰「这就是主」。三种人各有其重要性,三种经验的配合,使教会发现基督在人间的临在。
   寻找复活的基督应有一份迫切性。玛达肋纳、伯多禄、若望三人都「跑着」去寻找基督。无论人多么感恩,多具责任心及神秘感通经验,但缺乏迫切性去追寻,他也找不到复活的基督。
   今日福音最后有一句话︰「原来他们一直不明白经上所载『耶稣必须从死者中复活』的那句话」。原来找寻耶稣是要借助圣经的。倘若门徒多注意圣经,恐怕不需寻找得如此辛苦。复活的基督以不同的标记存在于我们中间,圣经的启示,提供了最佳的寻找指示。
   让我们急切地去寻找,借着圣经去寻找,连同教会内不同恩赐的人去寻找,我们会发现,复活的基督原来在我们中间。
阎德龙《道亦有道》(YA)耶稣必须从死者中复活
   在一些盛大的宴会中,主办团体会邀请主礼嘉宾向参礼者致词。基督复活主日为教会大家庭是最重要的一天,因为主耶稣为我们死而复活了。今天,我想引用昔日胡振中枢机于二零零二年,也是他为复活节写的最后一篇牧函与大家互勉。牧函中提及:「基督在你们中,作了你们得光荣的希望。」另指出:「基督徒的爱德,蕴藏着向全世界传送信、望、爱信息的责任,而惟有透过内心真心的皈依,完全渗透基督的望德,我们才能达成这项使命.并在黑暗中,更忠诚地成为世界之光,作基督望德的工具。」
   在复活庆典的夜间礼仪中,候洗者公开表明自己愿意放弃过往的生活,借着主的洗礼,由黑暗走向光明,成为天主的子女,加入教会的大家庭。他们对上主的召叫,作出响应,动机只有一个:他们爱耶稣基督,并相信祂就是救世主。这份「爱」及「信」使他们从今天开始充满「希望」,面对世界,向世界宣示耶稣基督就是救世主。正如读经一伯多禄和信众表达他们就是耶稣死而复活的见证人。由于教会和众信徒一代接一代的为基督作见证,我们今天才能相聚在这里,接受信仰的宏恩。
  「你们该思念天上的事,不该思念地上的事。」(哥3:2)天上的事就是「你们无论作甚么,在言语上或在行为上,一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作,借着他感谢天主圣父。」(哥3:17)因此,要为基督作见证,我们当以耶稣基督的教导,作为我们生活的目标与方向,并将之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
   今天整个教会隆重庆祝基督的复活,让我们藉这机会反思一下:究竟基督的复活为我有甚么意思?宗徒们跑到坟墓,并没有见到耶稣,见到的是一个空的墓穴、墓穴里只剩下耶稣的头巾和包裹着耶稣的殓布。圣经记载他们见到这一切就相信了。信仰要求我们对天主有绝对信赖的心,相信上主既许必践、言出必行。现实生活中,人们彼此欺骗的事件经常发生,但上主对人的许诺却会一一实践。
   若望福音中有两节圣经值得大家留意:「那时,先来到坟墓的那个门徒,也进去了,一看见就相信了。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明白,耶稣必须从死者中复活的那段圣经。」(若20:8–9)虽然门徒还不明白「耶稣必须从死者中复活」这句话,但他们却相信了。这份信心需要在生活中与基督相遇建立的。一个人无论在环境顺逆、成败得失或喜怒哀乐中,仍然坚信死而复活的基督,这才是有深度的信仰。
   透过今天所聆听的三篇圣经和胡枢机的复活节牧函,让我们在这庆祝耶稣死而复活的日子里,再一次反省:
一、 我们怎样建立对上主完全信仰赖的心?
二、 我们如何在黑暗中,成为世界的光,为主基督的复活作见证?
韩大辉《寒梅丹心》(YA)空墓
公教报 2008年3月23日 第3344期
   福音说,一周的「第一天」,就在清晨,玛达肋纳来到那坟墓,满以为是密封的,却发现墓石移开,伯多禄和耶稣所爱的门徒闻讯也来了,发现坟墓真是空的。空墓为这「第一天」拉开新创造的序幕。
   门徒走了,玛达肋纳留下。难道墓穴不是空了吗?还有甚么可看?在今日的复活节赞歌里,我们再一次问玛达肋纳,「看见了甚么?」她说:「我看见永生基督的墓穴和他复活的光荣、作证的天使、头巾和殓布。」
   原来她留在墓前,却有一番经历,肉身的眼目见不到甚么,但圣神渐渐点燃她的信德,她就看到心中所爱的人和美妙的救恩:纳匝肋人耶稣是天主子,天父以圣神和威能祝圣祂,使祂宣讲天国、驱魔治病、造福人群。可是,人却把祂钉死在木架上,但天主使祂第三日复活,并显现给天主拣选的见证人。从此,救恩实现了。
   究竟那三天发生了甚么事?中世纪神学家卢柏作了一个美妙的解释。墓里墓外虽发生同样的事──救恩的实现,但事态却不同。
   墓里,圣神带着主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救恩,神妙地、快速地飞驰了奥秘的三天,即三个时期:「法律前期、法律期和恩宠期」,从创世到末世,清除一切罪障、洁净人类历史,为使所有人因信靠主而得救。
   墓外,圣神如风飘入每人心中,潜移默化,把心中顽石挪开,使人信靠基督,共沾救恩。此事有人早,有人迟,际遇不一。那些早归顺基督的人便成为祂的肢体。联同基督元首吸引众人归向祂,基督肢体便成为有形可见的救恩渠道。为此,教会传福音、行圣事、显爱德、求合一。
   墓里所发生的事是隐密的、快速的、神妙的、超越的,那是天主的时间;墓外的情况是可见的、缓慢的、具体的、当下的,那是涉及人的回应。
   那些信靠基督加入教会的人,当然可以获救,至于不因己罪而不认识基督的人又如何?我们没有整全的答案,但那空墓可提供一些启迪。
   从墓里圣神的飞驰,我们可以肯定,救恩并非仅仅给予认识基督的人,而是给所有的人,包括生于基督之前或之后的人,甚至夭折或被堕胎的婴孩。但由于我们欠缺那透视的特恩,看不到「墓里」发生的事,难以洞悉基督奥秘的救恩如何在这些人身上发挥力量。
   从墓外宗徒的见证,我们可以肯定,基督已战胜死亡,具有天上地下的权力,祂的使命在于掌管所有人,不论他们是生是死,凡「父交给祂」的,祂连「一个也不失掉」(若六39-40)。
任何人要享取救恩,须信靠基督。
   可是,许多人身处的社会、宗教、文化和环境不允许他们接触到基督,甚至有些反对基督。天主并不放弃他们,仍会在他们不认识基督的情况下,赐予相称的恩宠,因应他们的具体情况而光照他们,并能在只有天主才知悉的情况中,使他们在自由中开放自己,信靠基督而获取救恩。
   这相称的恩宠来自基督牺牲的成果,并由圣神通传给他们,因而使他们与教会(基督的肢体)连上神妙的关系,尽管这关系不会使他们有形可见地成为教会的分子。为了使人认识基督,教会仍持守祂的嘱咐,向普世传福音,尽量找回其他兄弟姊妹,使众人早日正式地成为基督的肢体,或至少跟随自己的正直理智,顺从圣神,保持那神妙关系,终能分沾救恩。
   墓外不知墓里事,墓里墓外却神通。   
夏志诚《要你问答》(YA)宗教导人向甚么?
公教报 2008年3月23日 第3344期
  「宗教都是导人向善」,这句话我们应该都听过,它多少反映着普罗大众对宗教的心态。如果这样的讲法有它的道理,那么,在庆祝复活节的今天,就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究竟在主复活的事件中,基督宗教要导人向甚么呢?
主复活了
   我们的信仰核心不是一套伦理法则,告诉我们甚么该做,甚么不该做,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对神明膜拜,求神庇佑,而是「主复活了」。主耶稣从死者中复活起来是初期教会传播的中心信息。今日读经中伯多禄的宣讲、保禄的书信及若望福音的记载,都表达着同样的信仰内涵。
   说「主复活了」是信仰的内涵,因为我们并无任何证据可以拿来证明此事。第一个去坟墓的门徒也只是「看见耶稣头上的那块汗巾,不同殓布放在一起,而在另一处卷着」(若二十7)。坟墓是空了,耶稣的遗体是不见了,但这些都不能证明甚么。我们可以选择信或不信耶稣的复活,然而,真正的门徒却是「目睹一切就相信了」(若二十8)。
门徒复活了
   我们虽然没有证据,却有证人!主的复活使门徒也从死者中复活过来!不是吗?先前的伯多禄因一个婢女的一句话就怕得连翻否认自己的师傅,当耶稣被捕时,其他门徒亦四散而逃,但如今他们却都不再害怕,不再躲避,反而站在群众中间,毫不掩饰自己门徒的身份,承认自己就是那位如同罪犯般被钉死的耶稣的追随者,这不就是复活吗?他们的转变,甚至置生死于度外的为主作证,就是主复活的最有力证明。
我复活了
   主耶稣是复活了,门徒是复活了,但是我呢?这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仔细反省、认真回答的问题。怎样才知道自己有否复活?听听保禄的话:「你们既然与基督一起复活了,就该追求天主的事」(哥三1)。
问一下自己,每日忙着的是甚么事?内心所最渴望的是甚么?甚么使自己最难过、最放不下?究竟我所追求的,有多少是天上的事呢?从圣事的角度来看,我们都领了洗,都应该是与主同死同复活的人了,但事实上,可能我们所关注的,仍只是些暂短易逝的事,保禄所说的,确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试金石。
结语
   基督宗教也是导人向善,不过,它首先导人向死,导人怀着信心,倚恃父爱,穿越死亡,到达复活,那真实而永恒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