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教闻

观察家指教廷重申信仰原则未必立竿见影

作者: 来源:天亚社 发布时间:2012-05-12 22:26:55 浏览次数:


      

         位于北京最繁华商业街王府井的圣若瑟天主堂。〔资料图片〕


       中国教会观察家认为,教廷中国教会事务委员会发表的公报内容符合关注者的预期,但未必有即时效果。

  委员会今年的大会于四月廿三至廿五日举行,结束后翌日发表公报,内容包括教友培育和恪守信仰原则两个重点。

  委员会首先促请国内的牧者勉力巩固教友对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训导的认知,指出在剧变的社会和经济飞升的处境中,平信徒的整全培育是重大任务。

  对信仰原则,公报批评有些人接受了非法的祝圣成为主教,篡夺教会没有给予他们的主教职权,处理教务、施行圣事、擅自参与合法的主教祝圣礼;也有合法的主教参与非法祝圣主教事宜,使教会面貌模糊不清。

  在北京已退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延黎说:「这份公报的内容大体上和关注者预料的差不多。」

  他指出,公报清晰地重申了梵蒂冈对中国天主教会所持有的一贯立场,并针对中国天主教会目前的处境以及所遇到的具体情况表明了梵蒂冈的态度。

  任延黎观察到,公报强调对主教、神父和教友的培育,「最突出的和有针对性的一句话就是『牺牲了信仰的、教律的重要元素,根本就不可能有福传』」。

  他认为,公报显然仅以中国教会为对象,是教廷宗教训导权的体现。「公报没有言及与政府的关系,说明梵蒂冈目前不愿再做一厢情愿的事。至于公报能对中国教会目前的局面产生甚么作用,则最终取决于中国天主教徒对它的反应。」

  香港教区圣神研究中心执行秘书林瑞琪相信,教廷公报将产生长远作用。

  他认为公报的两个重点之中,教友培育「重要但不迫切」,由于神职人员尤其是主教的表现和操守影响着教友领袖的士气,因此梵蒂冈处理教会纪律问题更为迫切。

   除了公报所提到的法律精神,这位资深研究员认为,「福传的大前提必须是保持基督奥体的完整性」。

  在香港的中国教会问题观察家管平雄认为,公报的两个重点密不可分,因为主教在教友培育中担当重要角色,但如果部分主教的言行「使教会面貌模糊不清」,又怎么能达到对「平信徒整全培育」的目的?

  他指出,公报虽有批评两类主教,却未涉及包括政治环境等导致中国教会困难重重的其他因素,「也未解释引起大陆神职和教友产生观点分歧的教廷相关举措,更未对原本已获教廷宽免的主教在近期又与非法主教共同参与合法主教祝圣礼的行为作出清晰表态」。

  这位非天主教徒观察家认为,这样做或许有助教廷搭建和中方对话的管道,却无助于化解当前教会内部的分歧及面临的困惑,从而削弱了公报对中国教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