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教闻

中国主流媒体宣扬徐光启文化科学贡献

作者: 来源:天亚社 发布时间:2012-05-01 13:15:46 浏览次数:


    【天亚社.中国上海讯】中国多家主流媒体上周纷纷报道徐光启诞辰四百五十周年,高度赞扬他对中国近代科学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徐氏家乡上海市宣布由今年四月至十二月,举办「纪念明末爱国科学家徐光启诞辰四百五十周年」系列活动。

  徐光启(1562-1633)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明朝末年将西方科学知识引入我国的第一位国人。他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农学家,即使在当代华人社会,也广为教外人所认识。

  在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英语报章《上海日报》于四月廿四日徐光启诞辰发表文章,形容他是「中国伟大的应用科学家之一」。

  文章采访了市徐汇区文化局官员黄树林,他赞扬徐氏的「清晰与开明的思想,接纳先进知识与技术,在当时非常宝贵,到今天仍然是上海人民的遗产」。

  四月廿三日,徐汇区政府与多个部门共同在南丹路光启公园,举行「忆上海先贤,明爱国之志」纪念会,为两块石碑揭幕,内容选自阮元《畴人传──徐光启传》与竺可桢《纪念明末先哲徐文定公》。领导官员及徐氏后裔代表又向徐光启墓敬献花蓝。

  至于纪念徐氏诞辰周年的研讨会定于五月十一日举行。据香港亲北京报章《文汇报》说,与会专家、学者就徐光启「会通」中西文化以及在农业、水利、天文、历法、军事等方面的功绩,进行主题报告和交流发言,「以纪念徐光启,探讨其科学精神、学习其爱国思想,弘扬历史文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到十二月七日,在光启公园还会举行徐氏雕塑落成仪式,两尊雕像以其《农政全书》和《徐氏庖言》为背景制作,前者阐述徐氏的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后者是他对西洋器械的奏疏和论辩。

  据上海《东方早报》说,连同公园内已有的《夜观星象》和《徐利谈道》两尊雕像,「使得光启公园成为主题公园」。

  徐光启墓地经过了近四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在文化大革命(1966-76)期间,部分墓地被占用并受到破坏,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政府拨款修缮墓地,并辟为南丹公园。到一九八三年,为纪念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将之改名为光启公园。

  不过,上述的媒体报道大多集中于徐氏的「爱国」及「科学」精神,祇有部分以较少及次要的篇幅提到他受洗皈依天主教,以及与利玛窦神父(Matteo Ricci,1552-1610)之间的友谊。

  天主教上海教区近年积极推动徐光启列品案。目前,罗马教廷正在审理当中,冀望能与他的合作者、意大利籍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一起宣圣。

  在徐光启冥寿当天,上海教区全体八十六位神父及二十余位教友,到光启公园徐氏墓前参加纪念礼仪。

  据教区网站报道,副主教马达钦神父在礼仪中讲到徐光启将天主教信仰带入上海,成为上海的开教者。这位虔诚教友,信德坚固,德行卓著,不遗余力地传扬天主教信仰,不仅以言语及著作,更以充满爱德的行为见证信仰。

  在宣读福音及祈祷后,在《基督宗徒》的歌声中,神父们向徐光启墓献花。礼仪结束后,他们参观了徐光启纪念馆及土山湾博物馆。

  徐光启逝世后,获赐葬于三水会合之地,其后代也在此繁衍生息,称为徐家汇,也是徐汇区名称的由来。后来徐氏后人将土地捐赠给天主教传教士,徐家汇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天主教活动中心。

  建于一九一零年的圣依纳爵主教座堂,一双宏伟的哥德式钟楼高五十六米,曾经是当地最高的建筑物。随着近二十年来徐家汇发展成为上海最繁忙的商业区之一,教堂尖塔已隐没于众多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大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