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位朋友谈谈天主教(七)
作者:支忠 来源:温州教区网 发布时间:2025-05-03 22:34:23 浏览次数:次
第二节 孝媳卢德
一、卢德经受考验
犹太妇人纳敖米原来与丈夫生活在白冷村。他们一家辛勤劳动,艰难度日。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严重的灾荒,这家人只得逃荒到摩阿布乡间。但是灾难却接连降临到这个家庭,先是纳敖米的丈夫突然去世,十年之后,纳敖米的两个儿子又因病而撒手人寰。
因为丈夫与儿子都在摩阿布失去了性命,纳敖米一天也不愿意多呆在这个伤心之地了。痛苦之中,她决定回到故乡白冷村去度过晚年。她虽然也爱两个儿媳,但考虑到她们都是摩阿布当地人,如果回到摩阿布娘家去,生活会比较容易一些。
长媳愿意留在当地,次媳卢德却自愿照顾婆母,她坚持要跟婆母回到犹太地区,因为纳敖米实在太孤单了。卢德说:“你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
纳敖米有次媳陪伴,心里当然高兴。两人整束行装,立刻启程回白冷去了。
二、天主指引卢德
她们两人回到白冷的时候,正是犹太人收割大麦和小麦的季节。
英明的梅瑟早就知道有人会挨饿,所以曾命令田里的余穗应留给贫困者。“当你们收割田地的庄稼时,你不可割到地边,收获后剩下的穗子,不可再拾。”(肋19:9-10)
卢德为奉养婆母,每天到地里去捡余穗,回家后给婆母做麦饼吃。
卢德捡麦穗的那块地是属于当地的大富户波阿次的。波阿次是恭敬天主的义人。他知道卢德的孝行后,就吩咐工人在割麦时要故意多留一些让卢德捡取。他见到卢德时就说:“你孝顺婆婆的事,我都听说了,愿天主厚待你。以后你就跟在我的工人后边拾麦,午饭时就留在这里吃麦饼。”
卢德带着比平时多好几倍的麦穗回到家里,把一切都告诉给婆母,婆母明白是天主指引卢德来到波阿次的地里,她心里非常高兴。
三、天作之合
纳敖米心想:波阿次是个敬天主的好人,又是自己亡夫的亲族,按照梅瑟法令,波阿次是可以娶卢德的。假如波阿次娶了卢德,那么婆媳俩的生活也就有了依靠。
纳敖米关照卢德打扮好,夜里去打麦场上向波阿次求婚。卢德的真诚感动了波阿次的心。波阿次严格按照梅瑟法律做了规定的一切,然后就与卢德成亲了。
后来,波阿次与卢德有了他们的儿子敖贝德。敖贝德就是圣王达味的祖父。
《卢德传》
启示与评析
一、亿万家庭的典范
卢德与波阿次结婚后组成了一个再婚的家庭。一家三口人三个姓,相互之间因经历不同、个性不同、经济利益冲突很容易因隙生嫌,矛盾不断。但这个家庭却齐心合力,互敬互助,安宁和睦,千百年来成为基督徒家庭的典范,这倒底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这个家庭的一家三口从认识到结合后的生活都充满了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齐心合力
俗话说:“全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卢德一家三口人,怎样做到三口人一条心呢?齐心,不是说你向我看齐,或我向你看齐,而是指大家都向天主的教导看齐。不是谁服从谁,而是共同服从天主。天主教导子民有爱心,在卢德的家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爱心呢?
纳敖米是犹太人,听说天主在白冷眷顾自己的百姓,她就决心立刻返乡,这也是她心向天主有信德的表现。她劝告媳妇留在摩阿布,不顾及自己的孤单及无人照顾,也是体谅到她们留在娘家生活会更容易些。也纯粹出于对她们的关爱。
波阿次遵守梅瑟律法,收获时给穷困者留下一些麦穗让他们拾取。这虽然照顾了卢德,但也照顾了其它的穷人。他照顾卢德也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因为她的孝心感人。当卢德夜里向他求婚,他仍然约束自己,并无越轨举动。后来,他同意娶卢德,但也坚持遵守梅瑟制定的法律程序,不敢轻慢天主。
卢德虽是摩阿布人,但她在犹太人家中多年,早已恭敬天主。她表示自己要追随婆母的志向时说:“我要一直跟随你到死,不然愿天主重重地降罪于我。”把爱护婆母作为自己追随天主的实际行动。
2. 孝敬长辈
千百年来,卢德成了孝行的典范。固然,卢德性格特点的底色是“孝”,但卢德的孝顺不是孤零零地存在,而是与其它美德完美结合,交相辉映的。
如卢德以婆母的天主作为自己的天主,决心侍奉婆母,跟着她回到白冷。这里的“孝顺”是与“信仰”结合在一起的。又如:为了奉养老人,卢德天天出去捡拾麦穗,一天之中未见她休息过。这里的“孝顺”是与“勤劳”结合在一起的。再如:卢德与波阿次的工人一起吃午饭,但是她只吃了一半,其余的就带回家给年迈的婆母吃。这里的“孝顺”是与“俭朴”结合在一起的。
圣经中对波阿次的着墨不多,但也写出了波阿次的孝心。婚后,波阿次也将纳敖米接到家中,和卢德一起尽心照顾纳敖米。
二、小笑话,大道理
“因着智慧,家庭得以兴建;因着明智,家庭得以稳定。”(箴24:3-4)上文我们已经提到:卢德组成的一个新家庭得到了天主的祝福。后来,这个家庭中的一个后代成长为以色列历史上声名远扬的圣王达味。人们常说的“优秀之家出伟人”绝非虚言。
我们也看到有些家庭充满了猜忌、埋怨、算计、争吵、暴力,当事人痛苦不堪。
究其原因,是他们的认知出了偏差。
有一则笑话,很能说明问题。
某地有左右两家,左边这一家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右边这一家则是父母慈爱、儿女孝顺,是和谐快乐的一家人。
吵吵闹闹的左邻这一家有一天到右邻来访问,想了解他们家快乐的秘诀。右邻说:“其实也没什么啦! 不过你一定要我讲我就讲,就是你家都是好人,我家都是坏人。”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家父母儿女兄弟在一起,做错了事都是‘你’做的,做对了事都是‘我’做的。你家都认为自己是好人,事情做错了都是怪别人。而在我们家,事情做错了都是‘我’做的,‘你’没有错,错的是我,对不起!就这样子。”
一个人不怕你做错事情,人非圣贤嘛!谁没有过错?错了你要认错。最怕错了又不认错,还要讲别人错,这样子不但兄弟吵架,甚至母女、父子都会吵架。
和和气气的这家人都说:“我是坏人,事情做错了都是我做的!”实际上,他们是坏人吗?
吵吵闹闹的那家,他们往往说:“我是好人,事情做错了都是你做的!”实际上,这能解决问题吗?
举个例子说:一杯茶喝了一半,哥哥随手就把杯子放到桌子边上。小弟弟来很粗心的一碰,就把杯子碰掉、打碎了,手也烫到了。
哥哥就骂他:“你怎么把我杯子打碎?”弟弟就说:“你为什么不把杯子放好?”两个人就吵起来了。
如果哥哥看到弟弟把杯子打碎了,就说:“这水有没有烫到你?都怪我没有摆好。”弟弟也说:“都是我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对不起!”这样讲不是天下太平了吗?
你怪人家不好,人家也会怪你;你谴责自己不对,那什么过错人家都会原谅你。大家为人处世把这观念守好了,那你走遍天下都太平。
当然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不能是嘴上敷衍,而要出于真诚,有爱心。
如果我们能像卢德的家庭那样,把自私、封闭、任性的无形窗帘打开,把耶稣请到家中,让爱的阳光照射进来,那家庭一定会成为人世间幸福的港湾了。
第二章“旧约的启示”小结
旧约的 启示 人物 | 若瑟 | 卢德 |
天主全知全能 | 天主对以民的发展有宏大的计划,而人却不知 | 天主为降福卢德,引导她去波阿次地里 |
天主仁爱 | 上主爱若瑟,多次救助他 | 上主爱卢德,让她得幸福 |
天主祝福人类 | 祝福若瑟,善人终得好报 | 天主祝福卢德一家 |
天主忠信 | 天主绝无虚言,若瑟的梦都实现了 | |
天主不可探测 | 天主为帮助以民发展,作了妙不可测的安排(若瑟被卖到埃及,以民在埃及后来蓬勃发展) | |
天主看重人的美德 | 若瑟的“善” | 卢德的“孝”; 波阿次恪守盟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