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悔改进行到底——丙降临期第三主日讲道(路3:10—18)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2-11 23:27:47 浏览次数:次
3:10 群众向他说:「那么,我们该作什么呢?
3:11 他答复他们说:「有两件内衣的,要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应照样做。」
3:12 税吏也来受洗,并问他说:「师傅,我们该作什么呢?」
3:13 他向他们说:「除给你们规定的外,不要多征收!」
3:14 军人也问说:「我们该作什么呢?」他向他们说:「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诈;对你们的粮饷应该知足!」
3:15 那时,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亚),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许若翰就是默西亚。
3:16 若翰便向众人说道:「我固然以水洗你们,但是比我强的一位要来,就是解他的鞋带,我也不配。他要以圣神和火洗你们。
3:17 木锨已放在他手中,他要扬净自己的禾场,把麦粒收在仓内;至于糠秕,却要用不灭的火焚烧。」
3:18 他还讲了许多别的劝言,给百姓传报喜讯。
前言:在传扬悔改的事上,没有一位先知能比若翰更卓有成效。他不仅让所有的人有了真实的悔改,且成功地激发了他们对默西亚的期待。若翰被称为旷野的呼声,这呼声来自于主对全人类回归的殷切期望。从伊甸园里,“亚当,你在哪里”开始,又延续于众先知的呼吁,直到耶稣的传道,你们悔改吧,天国临近了!悔改的呼声盘旋于人类的上空,响彻于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谛听悔改的呼号,将悔改进行到底!
一、推动我们过知足常乐的生活
今天福音中的税吏,军人,不管怎样说,都是有固定收入的公务人员,但他们内心没有满足、缺乏平安,他们想过一个知足常乐的生活。所以,他们听了若翰的传讲,悔改了。
自从原祖背命,远离天主之后,人类一直向丧亡的深渊狂奔。亚当,你在哪里?天父期盼我们回归的呼吁,声声不绝。从宏观的救恩史上看,他不断派遣先知,或者藉着各种波折、失败、灾难,使人痛定思痛,回转归向他。从个人的角度讲,天主的神不停地在我们混沌空虚的生命深渊上运行,搅动麻木的心灵,刺痛、警醒、推动我们过知足常乐的生活。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吗?他应该祈祷;有心安神乐的吗?他应该歌颂。你们中间有患病的吗?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他们该为他祈祷,因主的名给他传油:出于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并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告罪,彼此祈祷,为得痊愈”(雅5:13—16)。
这段常用于病人傅油圣事的圣经,不是引导我们通过受苦、忧伤、病痛重新与主修好吗?
我们不是常有各种的痛苦,忧伤吗?即便生活富裕,身体康健,也常常有不满足感,没有真正的喜乐与深度的平安。这些心灵的感受,很多时候就是天主对我们发出的信号,我们要悔改。如果我们在为人处世的事上没有亏欠,那么在人生的追求一定有偏差,或是对天主的信、望、爱上也不够成全。事实上,我们的许多难受就是在这三类事上出现状况而导致的,我们就更需要真实的悔改了。
悔改的困难与无力,使我们常常回避这些问题。因此,主刺痛,警示的工作一直在持续,直到我们的生活和信仰有实质上和整体上的翻转。特别是我们之中的不少人,已经蒙受了主的救赎大恩却依然留恋世俗,沉缅于罪恶,在悔改的事上常常一步三摇,或裹足不前,心灵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心硬。“在他们身上正应验了这句恰当的俗语:「狗呕吐的,它又回来再吃;」又「母猪洗净了,又到污泥里打滚”(伯后2:22)。对于这类的人,主挽救的工作还是没有停止。
面对犹太民族的多次背逆,主还是切望他们的回归。他感叹:“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残杀先知,用石头砸死那些派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鸡把自己的幼雏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却不愿意”(玛23:37)。尽管,犹太民族一再背逆,但耶稣仍痴心不改,在被他们钉死之时,仍为他们求情,“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
对于今天心硬的基督徒,主难道不是这样吗?他不断地敲我们的心门,迫切进入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真正悔改,过喜乐充满,平安洋溢的生活。在我们每一次良心发现,内心痛苦时,就是主再一次呼唤我们。或许下面的故事,能够让加深我们明了他寻找亡羊的苦心。
一个姑娘,在美国芝加哥的下层社会中堕落了。起先,她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后来,除了痛苦,一无所有。她跟朋友寻欢作乐,但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思念家乡的念头。
这些年,她母亲天天等候着她女儿的回来,她想:“女儿上哪里去了?我到何处去找她呢?”她想写封信叫女儿回家,但不知地点,无从寄出。几年来,她想尽办法也找不到她。一天,她把自己忧愁苍老的脸,拍成照片,洗印了许多,将这些照片一一贴在纸上,下面写上几个字:“回家!妈等着你!”
她请人把这些贴有自己的照片的寻人启事,贴在芝加哥的每个客栈、旅馆,饭店、酒楼、商场……
一天,一个酒吧间的乐队,正奏着恶心的黄色小调,一个心灵空虚、生活堕落的女青年,从这魔窟里穿过,突然看见了她妈妈的这张照片和下面很大的一行字:“回家!妈等着你!”她像挨了一棒,扑倒在相片前的地上,泣不成声的说:“妈!女儿愿回家。”哭罢,她便回家了。
我们读了这故事,不知作何感想,若是我们沉醉于世俗,留恋于罪恶,而常感到内心的不安,圣言的刺痛时,就如这位堕落的青年所受到的心灵棒击,切要知道这是主声声的呼号,悔改吧,皈依吧!
二、催迫我们度信靠得力的生命
生活中的痛苦,除了由在上文中提到的三类亏欠造成之外,我们基督徒许多的负担,是我们的无知与盲目造成。换言之,是信仰长期没有进步的后果。经上明明的说:“义人因信德而生活。”(罗1:17)成为基督徒之后,信德的力量要成为我们生活、事业、信仰、事奉的基本动力,使一切“源于信德,又归于信德”(罗1:17)。
可是,许许多多的人,虽承认了主,却不从信靠主中得力,还是靠着自己属世的才能、知识、经验来应对人生。故此,常常捉襟见肘,后继乏力。对于主的邀请,凡劳苦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的话语,置若罔闻。对主的应许,凡信从我的永远不会饥饿,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渴,没有信心。我们的行事为人,应付各种困难,问题,总是在自我之中打转。这样的缘木求鱼的行径,只能让我们宝山空回。
今天,我们在信心上务要悔改,凡事不依靠自己,总要在第一时间,投入祈祷,相信天主,因着信德经历奇迹。为了增加和活泼我们的信德,主也巧妙地,用心良苦地把我们放在各种试探中。圣经说:“为此,你们要欢跃,虽然如今你们暂时还该在各种试探中受苦,这是为使你们的信德,得以精炼,比经过火炼而仍易消失的黄金,更有价值,好在耶稣基督显现时,堪受称赞、光荣和尊敬”(伯前1:6—7)。雅各伯宗徒也说:“我的弟兄们,几时你们落在各种试探里,要认为是大喜乐,因为你们应知道:你们的信德受过考验,才能生出坚忍”(雅1:2—3)。的确,主常常匠心独运,就为了我们牢固真实的获得世人所没有的神奇动力。有了这神奇的动力,我们就可以战胜世界,成为巨人。经上有言:“因为凡是由天主所生的,必得胜世界;得胜世界的胜利武器,就是我们的信德。谁是得胜世界的呢?不是那信耶稣为天主子的人吗”(若一5:4—5)。
沿海地区的某个海岛县,有二十万人口,可是,信天主的人却只有二百位左右。本堂神父焦急如焚,一直盼望有个福传的好机会。终于,他们开始策划了一次见证布道会。因为海岛的交通困难和天气多变的原因,他们打算把布道会所需的音响、灯具、舞台等提前运到会场,可是,好心司机教友,在货车发动之前,不小心从车上跌了下来,摔坏了脚。这时,神父不禁纳闷,嗔怪主说,主啊,怎么搞的?不过,还好,主又及时地派了另一位司机过来。后来的事,却更让本堂神父难受。布道会定在周五,周三,周四晴天,偏偏在周五下起大雨,后来周六又晴天。看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的靠近,雨就是没有停的意思,在更衣室的神父,又一次担心,焦虑起来,他想到,这次分出去的四百五十份的邀请书,不知能来的有几位。这时他又问主说,主啊,怎么搞的? 在责怪之余,这位属神的神父,意识到只有迫切祈祷,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他不断地呼求上主。结果,有四百多个位子的圣堂座无虚席。看着这么多的人,神父感恩的泪止不住地涌流。实在,“凡呼号上主名号的人,必然获救”(罗10:13),“凡相信他的人,不至于蒙羞”(罗10:11)。相信这次布道会的经验,对于这位神父又是一次信德的加强。主在吸引人归向他时,也藉着困难来增加牧人们的信德,好能更好地牧放羊群。
当危机,挑战来临时,就是操练信德的大好机会,我们切要认清主的美意,是他在催迫我们强化信德,在信德上有更一步的皈依。
三、吸引我们活得主蒙福的人生
悔改进入到一定深度后,我们就会触及到一个问题。我这样做有什么永恒的意义与价值,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悔改而悔改,或者只为过一个知足常乐的生活,或者将信德当成一种属天的动力,那么,悔改就没有什么重大,深远的价值与意义了。今天,所有人在若翰的带领上,开始了期盼默西亚。为得到主的悔改才是圆满成功的悔改。得到主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确实,主在我们生命中发动悔改的工作,不仅要我们能过一个知足常乐的生活,也不仅让我们获取信德的动力,更要吸引我们将整个的人生目标,锁定在他身上。
现在社会上常讲,要活出自己,要自我实现。的确,天主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大计划,这计划的终点,就是为了得到主,享受主应许的一切的丰盛。基督徒更要明了这一点。要把得到主成为我们生命的主题。这就是人远远高贵于其他动物之处,更是基督徒美好的呼召。我们所有的工作,努力都是为了得到主,这才是完美蒙福的人生。如果没有得到主,即便在世上取得重大成功,在永恒之中都被算为枉度一生。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则墓文。“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这精练的墓文写这位亡者,开始学文,企图走科举中试的道路,可是,三次投考总是名落孙山。后来,又改行学武,可又不是学武的料,武场应考射箭时,竟然远远射偏,射在校场中击鼓的小吏身上,被逐出的考场。无奈之余,开始学医。学了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有所成就了,就自己开了一个良方服下去,不料却被毒死了。这位长眠者的一生,真是失败的人生。他的失败不仅在于他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潜能,盲目地选择职业,更在于在有所选择之后,没有以一贯之,坚持到底。他的人生是没有主题的。
今天,我们基督徒,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服务于不同的岗位,但是,基督徒的身份就是为了得到主。如果最终我们没有得到主,与主失之交臂的话,我们的人生要比这位亡者更悲剧。
主清楚地知道,因着人世的复杂,罪恶的迷惑,我们容易迷失生命的大方向。所以,他也不断地走近我们,敲我们的心门,寻回我们,让我们紧紧地注目他。尤其当我们的生命偏离和迷失时,他总是藉着各种事物提醒我们,领回我们。
当厄玛乌的两位门徒失望离去时,他一路的陪伴、聆听、交谈、开导,使他们的心重新火热起来,又藉着分饼使他们重新认出他。当圣方济·沙勿略醉心于世俗的学问和名利时,他藉圣依纳爵的多次劝导,和他震撼性的圣经话语:“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或者,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玛16:26),使他迷途知返,成为一代大圣人,大使徒。有时,他也藉着一些美好的见证吸引人们全然向他。如:圣女玛大肋纳得到主之后,就紧紧地跟着主,世上的一切对她已经失去的吸引力。所以,当她去耶稣的坟上扫墓时,发现了坟墓空空如也,她的悲伤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她只有不住地哭泣。即使她见到了天使的显现,她的心仍被痛苦笼罩,她不停地问,你们把他放在哪里了,执意要去取回他来。圣保禄说:“我已学会了,在所处的环境中常常知足。我也知道受穷,也知道享受;在各样事上和各种境遇中,或饱饫,或饥饿,或富裕,或贫乏,我都得了秘诀。我赖加强我力量的那位,能应付一切”(斐4:11—13)。这越发表明,得到主之后,即使生命中仍有试炼,重担,他仍然从容淡定,笑看人生。
结语:不管是出于对知足常乐的生活的天然的追求,还是在困乏无力时通过信心得力,或是人生陷入幽谷,迷失和偏离时,主引领我们回转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让我们“卸下各种累赘和纠缠人的罪过,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希12:1—2),将悔改进行到底!
3:11 他答复他们说:「有两件内衣的,要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应照样做。」
3:12 税吏也来受洗,并问他说:「师傅,我们该作什么呢?」
3:13 他向他们说:「除给你们规定的外,不要多征收!」
3:14 军人也问说:「我们该作什么呢?」他向他们说:「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诈;对你们的粮饷应该知足!」
3:15 那时,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亚),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许若翰就是默西亚。
3:16 若翰便向众人说道:「我固然以水洗你们,但是比我强的一位要来,就是解他的鞋带,我也不配。他要以圣神和火洗你们。
3:17 木锨已放在他手中,他要扬净自己的禾场,把麦粒收在仓内;至于糠秕,却要用不灭的火焚烧。」
3:18 他还讲了许多别的劝言,给百姓传报喜讯。
前言:在传扬悔改的事上,没有一位先知能比若翰更卓有成效。他不仅让所有的人有了真实的悔改,且成功地激发了他们对默西亚的期待。若翰被称为旷野的呼声,这呼声来自于主对全人类回归的殷切期望。从伊甸园里,“亚当,你在哪里”开始,又延续于众先知的呼吁,直到耶稣的传道,你们悔改吧,天国临近了!悔改的呼声盘旋于人类的上空,响彻于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谛听悔改的呼号,将悔改进行到底!
一、推动我们过知足常乐的生活
今天福音中的税吏,军人,不管怎样说,都是有固定收入的公务人员,但他们内心没有满足、缺乏平安,他们想过一个知足常乐的生活。所以,他们听了若翰的传讲,悔改了。
自从原祖背命,远离天主之后,人类一直向丧亡的深渊狂奔。亚当,你在哪里?天父期盼我们回归的呼吁,声声不绝。从宏观的救恩史上看,他不断派遣先知,或者藉着各种波折、失败、灾难,使人痛定思痛,回转归向他。从个人的角度讲,天主的神不停地在我们混沌空虚的生命深渊上运行,搅动麻木的心灵,刺痛、警醒、推动我们过知足常乐的生活。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吗?他应该祈祷;有心安神乐的吗?他应该歌颂。你们中间有患病的吗?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他们该为他祈祷,因主的名给他传油:出于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并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告罪,彼此祈祷,为得痊愈”(雅5:13—16)。
这段常用于病人傅油圣事的圣经,不是引导我们通过受苦、忧伤、病痛重新与主修好吗?
我们不是常有各种的痛苦,忧伤吗?即便生活富裕,身体康健,也常常有不满足感,没有真正的喜乐与深度的平安。这些心灵的感受,很多时候就是天主对我们发出的信号,我们要悔改。如果我们在为人处世的事上没有亏欠,那么在人生的追求一定有偏差,或是对天主的信、望、爱上也不够成全。事实上,我们的许多难受就是在这三类事上出现状况而导致的,我们就更需要真实的悔改了。
悔改的困难与无力,使我们常常回避这些问题。因此,主刺痛,警示的工作一直在持续,直到我们的生活和信仰有实质上和整体上的翻转。特别是我们之中的不少人,已经蒙受了主的救赎大恩却依然留恋世俗,沉缅于罪恶,在悔改的事上常常一步三摇,或裹足不前,心灵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心硬。“在他们身上正应验了这句恰当的俗语:「狗呕吐的,它又回来再吃;」又「母猪洗净了,又到污泥里打滚”(伯后2:22)。对于这类的人,主挽救的工作还是没有停止。
面对犹太民族的多次背逆,主还是切望他们的回归。他感叹:“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残杀先知,用石头砸死那些派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鸡把自己的幼雏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却不愿意”(玛23:37)。尽管,犹太民族一再背逆,但耶稣仍痴心不改,在被他们钉死之时,仍为他们求情,“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
对于今天心硬的基督徒,主难道不是这样吗?他不断地敲我们的心门,迫切进入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真正悔改,过喜乐充满,平安洋溢的生活。在我们每一次良心发现,内心痛苦时,就是主再一次呼唤我们。或许下面的故事,能够让加深我们明了他寻找亡羊的苦心。
一个姑娘,在美国芝加哥的下层社会中堕落了。起先,她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后来,除了痛苦,一无所有。她跟朋友寻欢作乐,但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思念家乡的念头。
这些年,她母亲天天等候着她女儿的回来,她想:“女儿上哪里去了?我到何处去找她呢?”她想写封信叫女儿回家,但不知地点,无从寄出。几年来,她想尽办法也找不到她。一天,她把自己忧愁苍老的脸,拍成照片,洗印了许多,将这些照片一一贴在纸上,下面写上几个字:“回家!妈等着你!”
她请人把这些贴有自己的照片的寻人启事,贴在芝加哥的每个客栈、旅馆,饭店、酒楼、商场……
一天,一个酒吧间的乐队,正奏着恶心的黄色小调,一个心灵空虚、生活堕落的女青年,从这魔窟里穿过,突然看见了她妈妈的这张照片和下面很大的一行字:“回家!妈等着你!”她像挨了一棒,扑倒在相片前的地上,泣不成声的说:“妈!女儿愿回家。”哭罢,她便回家了。
我们读了这故事,不知作何感想,若是我们沉醉于世俗,留恋于罪恶,而常感到内心的不安,圣言的刺痛时,就如这位堕落的青年所受到的心灵棒击,切要知道这是主声声的呼号,悔改吧,皈依吧!
二、催迫我们度信靠得力的生命
生活中的痛苦,除了由在上文中提到的三类亏欠造成之外,我们基督徒许多的负担,是我们的无知与盲目造成。换言之,是信仰长期没有进步的后果。经上明明的说:“义人因信德而生活。”(罗1:17)成为基督徒之后,信德的力量要成为我们生活、事业、信仰、事奉的基本动力,使一切“源于信德,又归于信德”(罗1:17)。
可是,许许多多的人,虽承认了主,却不从信靠主中得力,还是靠着自己属世的才能、知识、经验来应对人生。故此,常常捉襟见肘,后继乏力。对于主的邀请,凡劳苦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的话语,置若罔闻。对主的应许,凡信从我的永远不会饥饿,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渴,没有信心。我们的行事为人,应付各种困难,问题,总是在自我之中打转。这样的缘木求鱼的行径,只能让我们宝山空回。
今天,我们在信心上务要悔改,凡事不依靠自己,总要在第一时间,投入祈祷,相信天主,因着信德经历奇迹。为了增加和活泼我们的信德,主也巧妙地,用心良苦地把我们放在各种试探中。圣经说:“为此,你们要欢跃,虽然如今你们暂时还该在各种试探中受苦,这是为使你们的信德,得以精炼,比经过火炼而仍易消失的黄金,更有价值,好在耶稣基督显现时,堪受称赞、光荣和尊敬”(伯前1:6—7)。雅各伯宗徒也说:“我的弟兄们,几时你们落在各种试探里,要认为是大喜乐,因为你们应知道:你们的信德受过考验,才能生出坚忍”(雅1:2—3)。的确,主常常匠心独运,就为了我们牢固真实的获得世人所没有的神奇动力。有了这神奇的动力,我们就可以战胜世界,成为巨人。经上有言:“因为凡是由天主所生的,必得胜世界;得胜世界的胜利武器,就是我们的信德。谁是得胜世界的呢?不是那信耶稣为天主子的人吗”(若一5:4—5)。
沿海地区的某个海岛县,有二十万人口,可是,信天主的人却只有二百位左右。本堂神父焦急如焚,一直盼望有个福传的好机会。终于,他们开始策划了一次见证布道会。因为海岛的交通困难和天气多变的原因,他们打算把布道会所需的音响、灯具、舞台等提前运到会场,可是,好心司机教友,在货车发动之前,不小心从车上跌了下来,摔坏了脚。这时,神父不禁纳闷,嗔怪主说,主啊,怎么搞的?不过,还好,主又及时地派了另一位司机过来。后来的事,却更让本堂神父难受。布道会定在周五,周三,周四晴天,偏偏在周五下起大雨,后来周六又晴天。看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的靠近,雨就是没有停的意思,在更衣室的神父,又一次担心,焦虑起来,他想到,这次分出去的四百五十份的邀请书,不知能来的有几位。这时他又问主说,主啊,怎么搞的? 在责怪之余,这位属神的神父,意识到只有迫切祈祷,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他不断地呼求上主。结果,有四百多个位子的圣堂座无虚席。看着这么多的人,神父感恩的泪止不住地涌流。实在,“凡呼号上主名号的人,必然获救”(罗10:13),“凡相信他的人,不至于蒙羞”(罗10:11)。相信这次布道会的经验,对于这位神父又是一次信德的加强。主在吸引人归向他时,也藉着困难来增加牧人们的信德,好能更好地牧放羊群。
当危机,挑战来临时,就是操练信德的大好机会,我们切要认清主的美意,是他在催迫我们强化信德,在信德上有更一步的皈依。
三、吸引我们活得主蒙福的人生
悔改进入到一定深度后,我们就会触及到一个问题。我这样做有什么永恒的意义与价值,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悔改而悔改,或者只为过一个知足常乐的生活,或者将信德当成一种属天的动力,那么,悔改就没有什么重大,深远的价值与意义了。今天,所有人在若翰的带领上,开始了期盼默西亚。为得到主的悔改才是圆满成功的悔改。得到主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确实,主在我们生命中发动悔改的工作,不仅要我们能过一个知足常乐的生活,也不仅让我们获取信德的动力,更要吸引我们将整个的人生目标,锁定在他身上。
现在社会上常讲,要活出自己,要自我实现。的确,天主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大计划,这计划的终点,就是为了得到主,享受主应许的一切的丰盛。基督徒更要明了这一点。要把得到主成为我们生命的主题。这就是人远远高贵于其他动物之处,更是基督徒美好的呼召。我们所有的工作,努力都是为了得到主,这才是完美蒙福的人生。如果没有得到主,即便在世上取得重大成功,在永恒之中都被算为枉度一生。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则墓文。“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这精练的墓文写这位亡者,开始学文,企图走科举中试的道路,可是,三次投考总是名落孙山。后来,又改行学武,可又不是学武的料,武场应考射箭时,竟然远远射偏,射在校场中击鼓的小吏身上,被逐出的考场。无奈之余,开始学医。学了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有所成就了,就自己开了一个良方服下去,不料却被毒死了。这位长眠者的一生,真是失败的人生。他的失败不仅在于他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潜能,盲目地选择职业,更在于在有所选择之后,没有以一贯之,坚持到底。他的人生是没有主题的。
今天,我们基督徒,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服务于不同的岗位,但是,基督徒的身份就是为了得到主。如果最终我们没有得到主,与主失之交臂的话,我们的人生要比这位亡者更悲剧。
主清楚地知道,因着人世的复杂,罪恶的迷惑,我们容易迷失生命的大方向。所以,他也不断地走近我们,敲我们的心门,寻回我们,让我们紧紧地注目他。尤其当我们的生命偏离和迷失时,他总是藉着各种事物提醒我们,领回我们。
当厄玛乌的两位门徒失望离去时,他一路的陪伴、聆听、交谈、开导,使他们的心重新火热起来,又藉着分饼使他们重新认出他。当圣方济·沙勿略醉心于世俗的学问和名利时,他藉圣依纳爵的多次劝导,和他震撼性的圣经话语:“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或者,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玛16:26),使他迷途知返,成为一代大圣人,大使徒。有时,他也藉着一些美好的见证吸引人们全然向他。如:圣女玛大肋纳得到主之后,就紧紧地跟着主,世上的一切对她已经失去的吸引力。所以,当她去耶稣的坟上扫墓时,发现了坟墓空空如也,她的悲伤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她只有不住地哭泣。即使她见到了天使的显现,她的心仍被痛苦笼罩,她不停地问,你们把他放在哪里了,执意要去取回他来。圣保禄说:“我已学会了,在所处的环境中常常知足。我也知道受穷,也知道享受;在各样事上和各种境遇中,或饱饫,或饥饿,或富裕,或贫乏,我都得了秘诀。我赖加强我力量的那位,能应付一切”(斐4:11—13)。这越发表明,得到主之后,即使生命中仍有试炼,重担,他仍然从容淡定,笑看人生。
结语:不管是出于对知足常乐的生活的天然的追求,还是在困乏无力时通过信心得力,或是人生陷入幽谷,迷失和偏离时,主引领我们回转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让我们“卸下各种累赘和纠缠人的罪过,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希12:1—2),将悔改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