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礼仪生活 / 主日证道

在主内的相通共融——丙降临期第四主日讲道(路1:39—45)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2-18 21:05:41 浏览次数:


1:39 玛利亚就在那几日起身,急速往山区去,到了犹大的一座城。
1:40 她进了匝加利亚的家,就给依撒伯尔请安。
1:41 依撒伯尔一听到玛利亚请安,胎儿就在她的腹中欢跃。依撒伯尔遂充满了圣神,
1:42 大声呼喊说:「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儿也是蒙祝福的。
1:43 吾主的母亲驾临我这里,这是我那里得来的呢?
1:44 看,你请安的声音一入我耳,胎儿就在我腹中欢喜踊跃。
1:45 那信了由上主传于她的话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前言:自从原祖犯罪后,人类从原本一体的关系,变成相互仇恨,彼此分裂的状态。充满着伤害、嫉妒、纷争、冷漠的人际关系,是许多人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担。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实在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耶稣是和平的君王,在他的圣诞来临之前,至圣教会特意选用了这段福音,似乎要迫不急待地告诉世人:这位在圣母胎中的救主,也已开始了他救世的工作。他要拆除人与人之间的阻隔,把“那四散的天主的儿女都聚集归一”(若11:52),在他内享受相通共融的美好。让我们从本日的福音中来观看他的工作吧!

一、 促进相互的靠近
默想路加福音的第一章,我们可以推断,圣母与圣妇依撒伯尔一家是少有来往的。如果常有往来的话,匝加利亚在圣殿经历的奇事,荒胎的表姐怀孕的好消息,她就早已得知了。我们知道圣母是在这些事发生六个月后,由天使的传报时才获悉此事的。
为什么她们之间少有来往?或许是因为她们之间年龄差距很大,各自居住的地方也很远,或者家庭的背景又有差别。因为匝加利亚是司祭,圣母一家是平民百姓。尽管双方的来往上存在许多的不便与距离,可是,当圣母得知这好消息后,就急忙赶往表姐家看望。难道只是为了表示爱心,前去照顾年高怀孕的表姐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圣母应该照顾依撒伯尔直到她生了若翰,做了月子之后,才算完成任务。可是,圣母只在表姐家住了三个月。而且,匝加利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司祭,家中一定有婢女服侍,这项照料孕妇的工作,其实不太需要圣母来负责的。所以,圣母的急忙奔赴,一定另有用意。
所谓的母子连心,当圣母怀了圣子之后,她的生命就更加地亲近主了。有主在心中的人,一定常忠实地承行主的旨意。她生活已不是她生活,而是基督在她内生活。虽然在母胎中的耶稣,肉身尚未成形,但他的灵性却是与圣母息息相通的。他的渴望,他的推动,圣母也一定能感受到,捕捉到。那他的渴望是什么呢?他的渴望有两个层次。

根据教会的圣传,当圣母向依撒伯尔请安时,耶稣就赦了若翰的原罪。那时,在胎中的若翰就欢欣踊跃,这项圣传实在正确又合乎情理。若翰作为耶稣的前驱,身上仍带着原罪,怎么能够相称于他的身份与使命呢?耶稣对于自己这位开路先锋,一定先救他脱离原罪的束缚,拆除罪的阻隔,预先更加接近他,使他在母胎中就充满圣神,使他有同样的救灵心火。

其次,一位属灵伟人的陶成,需要良好的家教,所以,圣子耶稣通过圣母的访亲,让圣母跨越人际来往上的差距,使圣妇依撒伯尔更明确他儿子的使命,对天主的话更加忠信,顺服。我们相信两位母亲一起生活的三个月里,随着属灵交流的深入,将来一定会更有资本与共识教养好自己的儿子。

主的工作就是如此奇妙,他通过圣母的访亲,扫除了与若翰之间的拦阻,也促进了两位伟大母亲之间的靠近。不仅如此,主也常常通过他的使者,通过那些有主在心中的人,作和平的工具。圣方济?亚西西的《和平祷词》中说:“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种仁爱;在有残害的地方,让我播种宽恕;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播种信任。我不企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我不企求他人的爱护,只求爱护他人;我不企求他人的谅解,只求谅解他人”。如果,我们的人际关系方面有重担,让我们求主进入我们的心中,进入这些复杂痛苦的关系中,他必会作工。经上说:“基督是我们的和平,他使双方合而为一;他以自己的肉身,拆毁了中间阻隔的墙壁,就是双方的仇恨,并废除了由规条命令所组成的法律,为把双方在自己身上造成一个新人,而成就和平”(弗2:14—15)。

二、 提升交往关注的品位
圣母与圣妇依撒伯尔之间,耶稣与若翰之间,原来是亲戚的关系,属世俗上的血肉亲情关系。可是,今天双方的对谈,圣经章节的显示,她们原先的关系因着主的介入而升级了。从一般的血肉亲情升格为属灵的伙伴。实在,如经上所言的:“他以十字架诛灭了仇恨,也以十字架使双方合成一体,与天主和好。所以他来,向你们远离的人传布了和平的福音,也向那亲近的人传布了和平,因为借著他,我们双方在一个圣神内,才得以进到父面前。所以你们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圣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已被建筑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础上,而基督耶稣自己却是这建筑物的角石,靠著他,整个建筑物结构紧凑,逐渐扩大,在主内成为一座圣殿;并且靠著他,你们也一同被建筑,因著圣神,成为天主的住所”(弗2:16—22)。

人人渴望爱与被爱,这种渴望只有在基督内,在教会里才能找到。虽然,信主的人,身上仍有罪性,仍有自私,但是,有主爱到底的大爱,每一位基督徒都会越来越成全,更有爱心。因着主,所有的信友都成为一体,不分彼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着主,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成为世上最温馨、最牢固、最永久的关系。说它最真诚,因为基督无条件地先爱了我们,所以,基督徒之间的爱最为真诚。说它最温馨,是因为众人都领受了主的大爱,所以,我们就有基督宽广爱人的样式。说它最牢固,是因为基督一次次宽恕了我们,恩待了我们,我们也会包容、谅解、宽恕那些伤害我们的人。说它最永久,因为世人的任何一种关系都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是,在基督内即使死了,仍然活着。在追思礼中我们常唱道:“绝非永别,只是暂别,再会天父膝前;再见教友,我的教友,我们定要再见。”身为教友,无论到哪里,只要遇到自己的教友,都会一见如故,受到热情接待。的确,因相爱使人认出我们是基督徒。基督徒之间的互相关爱、彼此担待、共同建设、是世人所公认与赞叹的。

一位新教友见证说,过去我们说,有困难找警察。可是,自从信了主之后,我们有了更大的靠山:有困难找教会。他说,不久前,他们堂口的一行七人要赶到一个地方,不料,车子在高速上抛锚了。人生地不熟,正当他们着急之时,他们想到了神父。当神父得知这事时,就马上找来靠近出事地点的两位教友,开车去接他们七位。其中一位是热心的传道员,被神父随叫随到,是可以理解的。而其中的一位是很冷淡的教友,一年到头只上教堂二次,还是神父刚认识的。为什么也能一叫就灵呢?因为,就在这事发生前的两个星期,这位教友的母亲生病了,一直想找城里最好的医生看病,所以,就是这位神父,带着他的母亲两次接送进城,预约医生,看病取药的。看着事务繁忙的神父,热心地帮助他母亲,他感受到了教会的爱,所以,他也自然而然地加入爱的互动。

除了在爱德上加强了联系之外,基督徒因着主,有了同一的梦想、同一的心志、同一的步伐,一起投身于属灵的战役,抢救人灵的工程。我们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为主征战。所以,世人认为“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的奢望,在教会里倒不少见。因着属灵的联系,他们之间更加的相知、相契、相爱。他们的配合、互动,都是响亮的爱的见证,使所有靠近他们的人羡慕、折服,甚至皈依了主。

某山区一位贫穷的女青年,突然间患了白血病。住院期间,某圣经班的成员,除了不断为她祈祷,为她募捐爱心资金外,而且还各自分工,配合默契,为着同一的目标,甘之如怡。他们有的照看护理她,有的为她走访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捐助。特别是一位住在医院附近的弟兄,每天为她做营养餐,还为她熬药。那段时间,她吃的中药,气味特别臭。每次煎药时,送药时,都臭气熏天,过往的人纷纷掩鼻。可是,这位弟兄坚持做着这件大显爱心的事。感谢天主,奇迹在她身上发生了,她的病竟然痊愈了。因着这事,女青年所在的山区农村,被圣经班的爱心感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有七户人家信了主。

三、 激发共融的动力
让我们再来品味今天的福音,圣母与圣妇依撒伯尔之间的交谈。在这个美好的时段,空气里弥漫着喜乐、平安、赞美、惊叹、感恩的气息。在这种属神的氛围里,我们很难把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走亲访友联系起来。在属神的交谈里,她们预尝到天国里的美好。因为有主与他的神的临在与做工,她们陶醉于天国的福份里,轻看尘世的一切。
主常藉着天国的美好,吸引众人进入更深地共融。这种美好,实在妙不可言。圣奥斯定回忆与母亲的一段经历说:“母亲离世的日子越来越近时──主,你知道那一天,我们那时却不知道──有一天,我相信由于你神秘的措施,她和我,唯有我们母子二人,凭窗而立,从那里可以看到我们客居的花园:这是在泰伯尔河口的奥斯底亚。当时我们远离了群众,在一个疲劳的长途旅行之后,我们正在恢复体力,准备渡海。我们二人在极温柔的气氛中相对而谈。我们忘记过去,展望未来,在‘真理’之前,就是在你面前,一同探求那‘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永生是怎样的。我们的心贪婪地敞开,渴望畅饮你天上泉源的潮流:这泉源就是在你内的生命之泉。
 这就是我们谈话的内容,虽然方式和词句与我所记述的不尽相同。可是,主,你知道:那一天我们曾这样谈话,世界及其一切欢乐,在我们的谈话中失去了一切价值。”

有这种美好的吸引,我们会更能战胜人性的自私与罪恶,越过人际间的伤害与阻隔,建设更加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使天国的圆满临现在现今的团队中。耶稣复活升天后,宗徒团队人心涣散,被胆怯、迷茫笼罩,为了使他们更有凝聚力、战斗力,耶稣嘱咐他们一起祈祷,等候圣神的充满。当圣神降临时,整个的团体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充满异象、充满火热、充满力量、充满爱心。尤其是伯多禄,曾经因三次的跌倒,失去了在宗徒团队里的权威。可是,当圣神充满众人后,他们很自然地宽恕、接纳了伯多禄,再次推举他为宗徒团队的发言人,带领人。在宗徒大事录的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当团队与初期的教会发生问题,起了争议时,伯多禄以他的权威性的发言,平息争论,统一思想,使团体次序井然。在这些章节中,我们常常读到的是,我们是这事的见证人,我们取得同意后,等等字句,而不是我怎样怎样的字眼。说明这是一个团体的声明,团体的决意,更说明这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

同样,我们作为天主的家人,活在基督伟大的奥迹内,结合在永生天主的教会里,为基督活出真实的爱的见证,必须要从梦想与异象汲取动力。这梦想与异象就是天国的永恒福乐。没有这些福乐作为激励,我们难免不会气馁和停滞。连基督在忧闷,彷徨,无力时,也求父说:“父啊!现在,在你面前光荣我罢!赐给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前所有的光荣罢”(若17:5)。经上劝勉:“卸下各种累赘和纠缠人的罪过,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衪为那摆在衪面前的欢乐,轻视了凌辱,忍受了十字架,而今坐在天主宝座的右边”(希12:1—2)。

当我们注目基督时,会发现主已经为我们预备这一切的美好。在团队聚会中、在读经分享时、在一起福传时,确实,这里有神的同在,这里有神的言语,这里有圣神的恩膏,这里是另一个天地。爱在这里,和平在这里,光明在这里,生命在这里。上主所命定的福,都在这里。

总结:所有在人际方面有困难和重担的人,都到主跟前吧!他必会促进彼此的靠近、提升交往的品位、激发共融的动力,就如经上对他所预言的:“豺狼将与羔羊共处,虎豹将与小山羊同宿;牛犊和幼狮一同饲养,一个幼童即可带领它们。母牛和母熊将一起牧放,它们的幼雏将一同伏卧;狮子将与牛一样吃草。吃奶的婴儿将游戏于蝮蛇的洞口,断奶的幼童将伸手探入毒蛇的窝穴。在我的整个圣山上,再没有谁作恶,也没有谁害人,因为大地充满了对上主的认识,有如海洋满溢海水”(依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