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礼仪生活 / 主日证道

小耶稣的渴望——丙年圣诞子夜讲道(路2:1—14)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2-20 23:20:01 浏览次数:


2:1 那时,凯撒奥古斯都出了一道上谕,叫天下的人都要登记:
2:2 这是在季黎诺作叙利亚总督时,初次行的登记。
2:3 于是,众人各去本城登记。
2:4 若瑟因为是达味家族的人,也从加里肋亚纳匝肋城,上犹大名叫白冷的达味城去,
2:5 好同自己已怀孕的聘妻玛利亚去登记。
2:6 他们在那里的时候,她分娩的日期满了,
2:7 便生了她的头胎男儿,用襁褓裹起,放在马槽里,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
2:8 在那地区有些牧人露宿,守夜看守羊群。
2:9 有上主的一个天使站在他们身边,上主的光耀环照着他们,他们便非常害怕。
2:10 天使向他们说:「不要害怕!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
2:11 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
2:12 这是给你们的记号:你们将要看见一个婴儿,裹着襁褓,躺在马槽里。」
2:13 忽有一大队天军,同那天使一起赞颂天主说:
2:14 「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

前言:亲爱的教外来宾朋友,亲爱的主内弟兄姊妹:在此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圣诞佳节,我诚挚祝福你们,圣诞快乐,主内平安!
大家来到圣堂,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躺卧在马槽中的小耶稣。现在,我邀请各位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位被基督徒称为救主的婴孩,这位影响改变人类历史的新生婴儿,为什么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诞生在荒郊野外的山洞中?他要藉着贫穷可怜的出生,告诉我们什么?婴孩耶稣对我们的渴望又是什么?

一、渴望我们献出爱心
几年前,几位外教的老婆婆晨练回来,经过圣堂,看到摆放在马槽里的小耶稣(塑像),很是心疼地感叹: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信主的人竟忍心把这么小的孩子放在山洞里挨冻?真是罪过,罪过啊!她们因为不知道耶稣诞生的经过,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不过,她们直观地感叹,却是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天地的君王,不诞生在富丽堂皇的王宫里,而出生荒凉寒冷的山洞中?难道不是为了激发人天生的怜悯之情吗?那样弱小的身躯,以干草为褥,以马槽为床,无论是谁见到,都会产生同情与怜悯的。的确,耶稣来到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与恢复人天生就有的同情与怜悯之心,使世界充满爱。这种同情怜悯之心,是无私的,是真诚的,也是与生俱来就有的。

中国大圣贤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可惜,越步入社会,受世俗污染越深,人就会越自私,越会伪装,越冷漠。这就是耶稣为什么要如此凄凉地诞生,竟把自己变为弱小,可怜的婴孩的原因,为使所有见到他的人,都萌发爱心。世界的科技、经济、文明越来越发展,可是,爱却越来越少。尤其忘我无私的真爱,在这个时代越来越稀少。以致,一首社会上的歌曲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世代的人,贫穷可怜到连一点爱也难以奉献出来。
今天,所有来到教堂的朋友,看着马槽里的耶稣,想着越来越冷漠的社会,展望危机四伏的世界,至少让我们都献出一点点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和谐。

这个世界需要爱,所有的人都需要爱与被爱,今天,躺卧在马槽中的小耶稣,说出了所有人的渴望。活在压力和挑战重重的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伤痛、难以言明的孤独、或者黯然神伤的无助。只有爱才能挽救,医治我们的痛苦、忧伤、焦虑。每一位弱小者的渴望,都是耶稣的渴望。他们渴望被欣赏、被尊重、被理解、被呵护、被鼓励、被关爱、被帮助。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健康、渴望进步、渴望幸福。这一切,只有在爱中才能圆满的找到出路,而其他的一切,如社会的繁荣、财富的增加、知识的丰富、只能起到部分、暂时、表面的效果。
圣经上说:“现今存在的,有信、望、爱这三样,但其中最大的是爱”(格前13:13)。经上又说:“我若能说人间的语言,和能说天使的语言;但我若没有爱,我就成了个发声的锣,或发响的钹。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奥秘和各种知识;我若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我什么也不算。我若把我所有的财产全施舍了,我若舍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没有爱,为我毫无益处”(格前13:1—3)。基督宗教,实在是一个爱的宗教,无私的博爱,是我们的核心特征。基督教会从小小的群体,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就是由于博爱征服了世界。
各位来宾,不管你是信什么宗教的,不管你的人生观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开始以爱行走在人间。当我们以真诚、以无私、以牺牲的行动说话时,你会发现梦寐以求的幸福,就会悄然而至。

据说,建造圣殿的基地,曾经是耶步斯人敖尔难的打禾场,事情是这样的。原来敖尔难早年死了父亲,他有个年幼的弟弟,全由他抚养成人,他们兄弟两人非常相爱。当弟弟成年了,他们要分家产。有一块地彼此推让,让来让去,谁都不肯接受。可是当耕种收割的时候,大家抢着去种,大家抢着去收。他俩的目的,是要将收割下来的谷物,送到对方家里。
有一年庄稼熟了,弟弟带着镰刀,悄悄地到田里去收割。不料在田的另一角,发现一个人也在那里收割。弟弟连忙暗暗地轻轻地过去,把那人一把抱住,仔细一看,原来是他的哥哥。两人心中明白对方是为什么来的,弟兄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
从此,他们约定将这块地献给天主。后来,达味得到了这块地,吩咐撒罗满在这块地上建造圣殿。圣经中第一所圣殿,就是建在这块弟兄相爱的基地上的。“看,兄弟们同居共处,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咏133:1)!

二、渴望我们获得新生
当决意改变自己,走出自己去爱人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爱的无能与限度。当我们愿意去接纳,宽恕时,曾经的受伤却在回忆中一次次再伤害我们,使我们恨上加恨。回想我们一路走来,多少的事与愿违,多少的失败跌倒。
我们渴望爱与被爱,有时却发现,即便在一个屋檐下,也难以实行出来,难以得到满足,何况是整个的社会呢?
有一幅漫画实在形象,画的是:做丈夫的回家了,开门前,怕太太跟他唠叨,就在胸前挂个牌子,上面写着——“别问我”。太太一看到先生胸前的牌子,立刻怒气发作,转身拿了一个牌子挂在背后,上面写着——“别惹我”。丈夫进门,到了客厅,看到儿子趴在地上看电视,头上顶着一面牌子——“别揍我”。再走几步,又看到家里的管家持着牌子,上面写着——“别叫我”。
都说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可是,好多的家庭终日乌云密布,战争不休,根本见不到一点爱的影子。为什么在一个小小家庭中渴望爱却得不到爱?为什么想去爱却爱不出来?

我们都知道“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4—7),为什么知道了却行不出呢?

这是由于每个人都有难以破除的自我中心,难以抑制的贪欲。当自我高举,欲望膨胀时,就会产生不睦、纷争、战斗和各样的罪恶。为着这些生命的重担,我们付出了沉重昂贵的代价。我们不是没有努力过,不是没有决志过,可是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生命不断地滑向痛苦、沉沦、丧亡的深渊。那我们的希望与出路在哪里呢?

当我们看到新生的婴儿呱呱坠地时,总会在他身上展开许多美好的梦想。按心理学的角度讲,寄托在婴孩身上的梦想,都与自己的梦想有关。许多给婴孩的寄望,其实就是我们不能实现的梦想。梦想到极致时,我们也想自己是刚出生的婴孩,一切从头开始,有多好!今天,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被千千万万人经历过的,印证过的,被认出是天主子的小耶稣。在他身上,为人不可能的事,为他都可能。天使为什么在深夜就迫不及待把这样一位贫穷,弱小的新生婴孩,传报给万民?实在,只有这位小婴儿会使人实现重生的渴望。

耶稣伟大的弟子,圣保禄曾经被自己的自私、贪欲、罪恶捆绑,被它们深深的搅扰。常常在奉献与索取中争斗、在爱与恨中交战、在善与恶中徘徊。后来,他找到了出路,生命获得自由。他说:“我发现这条规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总有邪恶依附着我。因为照我的内心,我是喜悦天主的法律;可是,我发觉在我的肢体内,另有一条法律,与我理智所赞同的法律交战,并把我掳去,叫我隶属于那在我肢体内的罪恶的法律。我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感谢天主,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罗7:21—25)。
显然,圣保禄不是重入母腹而重生,也不是靠自己的不断反思,追求修养,从而脱胎换骨,焕然一新,而是耶稣使他脱离困境,获得爱与行善的自由。过去他被罪性污染,控制的生命,成为自由的新生命。
让我们不要停留在“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的哀叹中,要抓住这个真实美好的机会,把改写人生历史,获得新生命的渴望寄托在他身上。真的,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后5:17)。

三、渴望我们找到真福
看着这位无处收留,马槽为床的婴儿,我们的第三个自然反应是贫穷不好,这样的事千万不要临到我们身上,特别是我们的孩子身上。所以,我要努力工作,兴盛事业,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因此,贫穷的小耶稣,激发我们向往丰衣足食,幸福安康的生活。
可是,随着物质的丰富、交通的便利、教育的普及、资讯的发达、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为什么我们仍觉得贫穷?真正的幸福在哪里?这是困扰在许多人心头的迷思。
现在医学上有一种被称为存在性焦虑的病,往往得这种病的人,都是衣食无虞、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的人。本来,这些人被称为成功的人士,可以吃得好、睡得香,好好享受人生。可是,他们偏偏心理忧郁、睡觉失眠、被一种莫名的焦虑缠绕,没有幸福可言,日日困坐愁城。为什么会这样呢?
耶稣指出了病根所在,“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4:4)。人活着不单靠外在的物质财富,也要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圣经在介绍人时说,人有三层的结构,从外到里依次是,肉身、灵魂和神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身、心、灵。这三层结构有自己特定的需求,身体需要衣食的供应;心需要知识的光照;灵需要天主圣言的滋养。如果,一个层面缺少供应,生命就会有缺,就不会感到完全的幸福。存在性的焦虑,就是指灵里方面,没有天主圣言的灌溉,所以,有一种莫名的饥渴。这种饥渴之中,有对来世的迷茫和恐惧、有良心的不安与谴责、有对人生似浮萍的不踏实感。既然这些人,在灵里没有光,就不可能真正的安身立命,他们过的是一个无根的人生。所以,他们常常落在这种存在性的焦虑之中。
今天,既然耶稣激发了我们对真福的思考和寻找,他一定会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他不会无缘无故地抛给我们一个大问题,而不再予以理睬,因为,他不是一位不负责的主。相反,他要把真福赐给所有寻找它的人。“找的,必找到”(玛7:8)。他说,我来“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10:10)。他要赐给我们身、心、灵所需要的种种恩惠。他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神,就是生命”(若6:63)。

除了这些在灵里找不到幸福的人,现实中的你我,大多数人挑着各种重担,辛苦地活着,幸福对我们而言,有时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是,今天是一个蒙福的大好机会。耶稣说:“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11:28)。他是怜悯人的主、是医治人的主、是光照生命的主、是使人重新得力的主,是拯救人类的主。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行的每一个奇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满足我们的身、心、灵的各种需要,都在施行他拯救的工作。“耶稣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远,常是一样”(希13:8)。真正的幸福,只有在他内找到。“在衪内蕴藏着智慧和知识的一切宝藏”(哥2:3)。我们离了他,什么也不能做(参若15:5)。

一位女生向来悲观,因为她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过着艰苦的生活。有时,夜里醒来,还看见母亲还在赶手工。许多的经历,使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大二时,女孩被朋友带去,参加了教堂里的学生冬令营。一位教授的讲道,深深感动了她,她就相信主。信主之后,她常常祈祷。大学校园的生活,充满学业与竞争的压力,使她常常失眠。可是,她牢牢地抓住耶稣,恒心祈祷,坚信耶稣。她的成绩越来越好,脱颖而出。在那个大学生城里,有数万学生,每年只有几个到美国做交换生的名额。想不到,她竟然也被选中。到了美国后,远在异国他乡,只身一人,每逢遇见困难时,特别在迷路或者放假时,总有不认识的好心人送她回校,或者邀请她去他们的家里度假。真的是疾病中医治、痛苦中帮助、孤单时陪伴,困境中拯救,使这位可怜的女生,生命大为翻转,成为祝福满满的人。失去了地上的父亲,换来的却是耶稣为慈父。她常在分享时说,有主真好!

总结: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小耶稣的渴望肯定不是让我们来只感受一下圣诞的热闹气氛,也不是体会教会的热情,他的诞生就是为了你。他渴望你能给这个冷漠黑暗的世界献出爱心,渴望我们获得新生,渴望我们找到真福。这一切,就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位看似贫穷,可怜的小耶稣。只要愿意把他接在心里、带到生活中,我们的人生就好戏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