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礼仪生活 / 主日证道

正视自己多结善果——丙四旬期第三主日讲道(路13:1—9)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2-26 23:28:12 浏览次数:


13:1 正在那时,来了几个人把有关加里肋亚人的事,即比拉多把他们的血,与他们的祭品搀和在一起的事,报告给耶稣。
13:2 他回答说:「你们以为这些加里肋亚人,比其他所有的加里肋亚人更有罪,才遭此祸害吗?
13:3 不是的。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悔改,你们都要同样丧亡。
13:4 或如史罗亚塔倒下,而压死的那十八个人,你们以为他们比耶路撒冷的其他一切居民罪债更大吗?
13:5 不是的。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悔改,你们都要同样丧亡。」
13:6 他讲了这个比喻说:「有一个人曾将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自己的葡萄园内。他来在树上找果子,但没有找到,
13:7 便对园丁说:你看,我三年来在这棵无花果树上找果子,但没有找到,你砍掉它罢,为什么让它荒废土地?
13:8 园丁回答说:主人,再容它这一年罢!待我在它周围掘土,加上粪;
13:9 将来若结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砍了。」

前言:人往往有个通病,喜欢故作高明地传报与评论一些事件,而很少思考这些事到底与自己有何种的关系?其实,人类的一体性与世界普遍联系的规律决定了,人根本不是孤岛,大到宇宙间,小到最小的分子,原子间发生的碰撞都与我们有断不了的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科学所说的“蝴蝶效应”正说明了这点。古代的圣贤孟子也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矣”,意思是,求知识做学问,就是让我们放逸在外的心回归内室,专心契合于天道。同样,面对犹太人喜欢传报八卦新闻,主也一语中的地指出:如果你们不悔改,你们都要同样丧亡。他们今日的丧亡,就是你们明天的命运。
因此,在进入四旬期的第三个主日,我们要深切明白教会与主的心意,不要如同当日的犹太人一样,对福音的启示,对主的提醒置若罔闻,更要正视自己多结善果。所以,今天我们特意列出下列的标准,对照自己是否真的满结各样善果了。

一、 嘴唇的佳果:
教会是洋溢着得救喜乐的地方,教友是被耶稣拯救的人。因此,圣经要求我们“应借着耶稣,时常给天主奉献赞颂的祭献,就是献上我们嘴唇的佳果,颂扬衪的圣名”(希13:15)。所谓嘴唇的佳果,就是指我们是否首先在言语上有好表现,是否常说感恩的话、祝福的话、鼓励的话、积极的话、包容的话。经上又要求我们:“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且要以温和、以敬畏之心答复”(伯前3:15—16)。总而言之,自从我们得着救恩之后,我们的言语习惯改善了吗?常说建设性的,正面的,充满关爱的语话了吗?主需要我们在言语上结出佳果。因为言语的力量非常惊人。
正如天主以他的话创造了天地,同样,作为他肖像的我们,我们的言语也带有强大的威力。犹太圣典《塔木德》(Talmud)介绍话语的威力时说:“言语虽然没有手,却能做手所做的事。不只能杀人,甚至超越杀人的限制,因为手只能杀死周围的人,言语却能杀死远方的人。言语又如同箭一样,但是却比箭更厉害,因为箭还可以用手来挡,言语所发的骇人想像,却是无处可藏。”
因此,言语可以使人死,也可以使人活。这好比一滴香水能将整个房间的气氛改变,几句话不但能改变自己,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或环境。因着言语,四周可以充满香气,或者恶臭扑鼻。箴言十八章21节告诉我们,言语具有左右我们人生的强大威力:“死亡和生命,全在乎唇舌;放纵唇舌的,必自食其果。”

现代科学也证明语言的力量,当大脑接受到积极肯定的信号时,会分泌出心情好或感觉舒适时才会分泌的好荷尔蒙。所以,不管外在环境如何,我们的身体会按照积极肯定的心理暗示(或言语),维持最好的状态。反之,纵使环境再好,只要有消极否定的思想,身体就会受影响。换言之,环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或以何种言语来定义现实。

除了对身体的影响外,言语可以说是命运的方向盘。尤其在年幼时,和“说什么话”的人相处会决定你的一生。教育学理论中有所谓的“毕马龙效应”,指的是一群平凡的学生,每当他们发挥潜能时,都毫不吝啬地得到导师的称赞与鼓励。一年后,这些孩子的成绩都有显著进步,且在人际关系与学习态度上也有惊人的改变。称赞带有改变人的力量,但是,一般人却认为要改变对方,必须靠犀利的批评或指责。然而,事实恰好相反,批评只会让对方采取更具攻击性或更为防御性的态度。若称赞对方的好行为,并引导他持续专注在好行为上,最终会改变别人的心态,产生扭转人生的力量。随时谨记,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改变他人一生的力量,所以,要努力以称赞和鼓励的言语来代替批评和指责,好引导人走向正确的方向。一句话,能让人脱离绝望的深渊,奔向充满盼望的境界;反之,一句话也能将人从充满盼望的境界,推向绝望的深渊。

据说南斯拉夫残忍无道的独裁者——约瑟夫?布鲁兹?狄托(Josip Broz Tito)从小也是信天主的。可是在他小时候担任辅祭时,一次不小心将葡萄酒杯掉在地上,当场被人甩了巴掌,并对他大发雷霆。这位不知所措的少年从此认为教堂与天主是没有慈爱而且是可怕的,不久就离开了天主。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另一个不小心的少年身上,可是,他却没有受到怒骂,反而受到安慰与鼓励,这人长大后成为知名的大主教——富尔顿?施恩(Fulton J.Sheen)。

因此,主说:“因为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善人从善库里,取出善来;恶人从恶库里,取出恶来。但我告诉你们:人所说的每句废话,在审判之日,都要交账,因为凭你的话,要定你为义人;也凭你的话,要定你为罪人”(玛12:34—37)。
往往成为基督徒之后,我们注重的是行为的改变,对于言语却少有留意。甚至因着对“身教胜过言教”,或者对“不是叫我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偏面理解,使我们对言语的结果缺乏认知和重视。因此,今天我们在一切的事上都要结果时,也要在言语结出好果子。经上说:“一切坏话都不可出於你们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说造就人的话,叫听众获得益处”(弗4:29)。

二、 行为的果实:
成为基督徒,蒙了救恩之后,我们在行为上到底结了多少果实呢?经上指出了圣神的九个果实。“圣神的效果却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迦5:22—23)。
除了此处所提到的圣神的果实外,我们还可以用罗马书的经文来概括行为的果实。即:
“但我切愿你们对善事要明智,对于恶事要纯洁无瑕”(罗16:19)。对于一总的善事,我们是否都按天主的旨意好好分辨并实行了。对于一总的恶事,我们已远离断决了。如果真能做到如古人所说的,诸善奉行,诸恶莫做了。我们的行为就会成为响亮的见证。

不过事实上,虽然我们已经信主得救了,可是,由于罪性的影响,三仇地不断攻扰,我们也会有圣保禄一样的感叹:“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所以我发现这条规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总有邪恶依附着我。因为照我的内心,我是喜悦天主的法律;可是,我发觉在我的肢体内,另有一条法律,与我理智所赞同的法律交战,并把我掳去,叫我隶属于那在我肢体内的罪恶的法律。我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罗7:19,21—24)。
感谢天主,圣保禄在感慨的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了出路,他说:“感谢天主,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罗7:25)。确实,唯有投靠他,我们才能圆满得胜,因为,他来到世人就是“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1:21)。圣保禄在另一处圣经中再次证明了,要满结义德的果实,除非靠着耶稣基督。他说:“我所祈求的是:愿你们的爱德日渐增长,满渥真知识和各种识见,使你们能辨别卓绝之事,为叫你们直到基督的日子,常是洁净无瑕的,赖耶稣基督满结义德的果实,为光荣赞美天主”(斐1:9—11)。
由此可见,不管现在我们仍受着这样或那样的捆绑,但要想得胜,总不能离开一个大前提,大原则,就是完全信靠主。一旦信靠了主,我们就无所不能了,就能起死回生了,经历奇迹了。许多事为人不可能,但为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经上说:“谁是得胜世界的呢?不是那信耶稣为天主子的人吗”(若一5:5)。

一位传道人出处传福音时,经过崎岖的山道,遇到强盗,衣物被劫,人亦被掳。他只有在牢房以读经与祈祷来投靠主。三天过后,强盗对他的安祥镇定,产生了好奇。特别每次送饭给他时,总看到他专心地读经,于是问他说:“朋友!这是什么书啊?能够让你如此出神的阅读,能否借给我看一看。”传道人就把圣经借给他看了,通过四福音,强盗认识了主耶稣,并惊叹耶稣的为人。他对传道人说:“这样一个无罪的人,倒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了!换了我,就是把全世界的罪人都杀光,还出不尽我心中的恶气呢?”这说明这强盗心中充满了仇恨、苦毒、愤怒、凶杀与恶念。这样的人可以翻转吗?奇妙的事很快就发生了,随着传道人仁慈向他回答说:“天主的器量若是和你一样,这世界早就被他毁灭了。但天主的旨意是要人人悔改,不愿意有一人丧亡。耶稣他是道成人身,他有天主的怜悯心肠,永远的爱是他的本性,他甘愿为罪人流血牺牲,为叫我们得着他的生命。”强盗听到这里,深受感动,生命中的仇恨,捆绑被耶稣治疗了,立即接受耶稣为救主,不再作强盗了。这位传道不仅以信靠使自己获救,还意外的使一名看似无可救药的,铁石心肠的强盗得救了。可见,信靠的力量有多强大。

三、 福传的果实:
成为基督徒的同时,我们就肩负了福传的使命。耶稣在升天前派遣门徒传福音时就说:“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28:19)。门徒的意涵就有使徒,传福音者的意思。

耶稣更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并派你们去结果实,去结常存的果实;如此,你们因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必赐给你们。”(若15:16)“我的弟兄们!你们借着基督的身体已死于法律了,为使你们属于另一位,就是属于由死者中复活的那一位,为叫我们给天主结果实,”(罗7:4)在抢救人灵的世代,在基督的渴望中,没有一个常存的果实,比人灵的得救归依更有价值了。经上又说:“我的弟兄们,你们中谁若迷失了真理,而有人引他回头,该知道,那引罪人从迷途回头的人,必救自己的灵魂免于死亡,并遮盖许多罪过。”(雅5:19—20)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使万民得救。如果,我们不传福音,我们真的有祸了。因为,传福音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

所以金口圣若望说:“没有比一个对他人的得救漠不关心的基督徒更冷酷的了。
在这里,你不能以贫穷作为托辞:因为那投进两个钱的寡妇将要控告你。伯铎也说:“我没有金银。”保禄也同样那么穷,竟至往往挨饿,而且缺乏必需的食物。
你不能以出身卑贱作为托辞:因为使徒们都是默默无闻的人,出身卑贱。你不能借口说你是白丁:因为他们也是不学无术的人。你不能以身体软弱作为托辞,因为弟茂德也是如此,他时常生病。                    
谁愿意尽力而为,就能帮助他人。
你们没有看到不结果的树吗?多么结实,多么美丽粗壮,枝叶茂密,而且高大。可是,如果我们有一座果园,我们宁可要石榴树和结果累累的橄榄树,而不要那些不结果的树:因为这些树是为了赏心悦目,而毫无用处,即使有用,也微不足道。
那些只关心自己的人,就是这样,甚至还要更坏,他们只配被焚烧,而那些不结果子的树,尚可作为建筑房屋或作栅栏之用。这就是比喻中的糊涂童女:虽然贞洁、衣服相称而庄重,但不帮助任何人,因此被焚烧。凡不给基督食物的人,就是这样。
试看他们中间没有人是因个人犯了罪而被控告的:不是因为犯奸淫,不是因为发虚誓,或其他相似的罪,而是因为他未曾帮助他人。这就是那个把元宝埋在地里的人,他的自私生活虽然无暇可指,但从不帮助别人。
我请问:这样的人怎样成为基督徒呢?如果酵母混在面粉里,而不改变整个面团,它真的是酵母吗?再者,如果香液不把芬芳分散到走近的人身上,我们还称之为香液吗?
你不要说:“我不能影响他人。”如果你是基督徒,不可能不如此。因为凡属于本性的事物是不可否认的;我们所说的就是这样:因为这正是属于基督徒本质的一项事实。你不要侮辱天主。如果你说太阳不能发光,你便是侮辱天主;如果你说基督徒不能帮助人,便是侮辱天主,并且说他是说谎者。因为太阳不放热、不发光,比基督徒不发光更为容易;光明成为黑暗,也比基督徒成为黑暗更为容易。
你不要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相反的才是不可能的。你不要侮辱天主。如果我们正确的依正理去生活,便会自然而然影响别人的。基督徒的光不能隐藏;如此明亮的灯就不能被遮掩。”
因此,在福传方面我们重视了吗?付诸行动了吗?作过尝试与努力了吗?让我们成为福传的人吧,与主同心同工吧!
结语:好比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像海绵中的水,如果过力挤,总还是有的。同样,为主结果,如果用心,在言语上、在行为上、在福传上,我们尚有极大的空间与潜能可以挖掘。让我们正视自己,珍惜恩宠,靠着耶稣多结义德的果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