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礼仪生活 / 主日证道

爱终必获胜——丙四旬期第四主日讲道(路15:1—3,11—32)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3-05 10:45:48 浏览次数:


15:1 众税吏及罪人们都来接近耶稣,为听他讲道。
15:2 法利塞人及经师们窃窃私议说:「这个人交接罪人,又同他们吃饭。」
15:3 耶稣遂对他们设了这个比喻说: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15:12 那小的向父亲说:父亲,请把我应得的一份家产给我罢!父亲遂把产业给他们分开了。
15:13 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来,就往远方去了。他在那里荒淫度日,耗费他的资财。
15:14 当他把所有的都挥霍尽了以后,那地方正遇着大荒年,他便开始穷困起来。
15:15 他去投靠一个当地的居民;那人打发他到自己的庄田上去放猪。
15:16 他恨不能拿猪吃的豆荚来果腹,可是没有人给他。
15:17 他反躬自问:我父亲有多少佣工,都口粮丰盛,我在这里反要饿死!
15:18 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并且要给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15:19 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你的一个佣工罢!
15:20 他便起身到他父亲那里去了。他离得还远的时候,他父亲就看见了他,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扑到他的脖子上,热情地亲吻他。
15:21 儿子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了!
15:22 父亲却吩咐自己的仆人说:你们快拿出上等的袍子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给他脚上穿上鞋,
15:23 再把那只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应吃喝欢宴,
15:24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了;他们就欢宴起来,
15:25 那时,他的长子正在田地里,当他回来快到家的时候,听见有奏乐及歌舞的欢声,
15:26 遂叫一个仆人过来,问他这是什么事。
15:27 仆人向他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因为见他无恙归来,便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
15:28 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遂出来劝解他。
15:29 他回答父亲说:你看,这些年来我服事你,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
15:30 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
15:31 父亲给他说: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
15:32 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

前言:对于这段福音中最动人的表达天主无限仁慈的故事,我们今天试着从另一角度来诠释——爱终必获胜。因为并不是他的两个孩子从始至终就能体会到慈父宽广的胸怀,反而觉得与这位老迈、古板、吝啬、不近人情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是一件让人压抑的事。所以,年幼的小儿子索性卷走一切,远离父亲。长子虽生活在父亲身边也满是怨言。不过,这一切都要过去,因为父亲无限的爱终必获胜,使孩子终能体会他的慈肠,从而回归到父子情深的幸福之中。同样当我们的爱倍受拒绝与挫败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注目真爱的源泉——耶稣基督,从而导向最终的胜利。

一、 无限的爱使浪子终于归家
经上说:“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4—5)。正因为这位慈父完全地活出爱的真谛,所以,不管浪子曾怎样的伤害他,在他未死之前,就提出要分家产;在得到家产之后,又狠心地离开他,卷走一切,不留下一件物品让父亲可以睹物思人;远离父家之后,又不告之自己的去处,长年在外没有一封书信,让年迈的慈父日夜牵挂。可父亲没有因爱生恨,从此断绝与儿子的关系。正因为这位慈父完全地活出爱的真谛,不管浪子将世人认为至宝的家产挥霍一空,在父亲眼中,儿子远远胜过一切财富。不管浪子的恶行丑闻,怎样败坏了门风,怎样使父亲的名誉扫地。可是,爱子之情使他不顾自己的一切损失。特别在杳无音讯,日夜担心的日子里,爱的真谛使父亲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或者听到儿子在外的种种劣迹时,真爱使他凡事包容。父亲的无限真爱终于使浪子有勇气回归。

古人云:“恨不消恨,端赖爱止。”只有真正的大爱才能跨越损失、绕过小我、胜出伤害。
在教会的日课诵读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将耶稣无限量的大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或许你们加给我巨大痛苦,使你们感到羞愧。你们不要害怕,这十字架不能致我于死,却能致死死亡。这些钉子深入,不使我感到痛苦,反而感到对你们更深的爱情。这些创伤不会使我发出呻吟,反而使你们更深入我心。我的身体被撕裂,使我向你们伸出双臂,并不加增我的酷刑。我和血对我而说,并没有丧失,却是为了作你们的赎价而流出。
所以,你们来吧,回到我身边,并认出来我是父亲。你们看到他如何以善报恶,以慈爱报答凌辱,以偌大的爱德报答如此众多的创伤!”
正因为主耶稣有无限的慈爱,终于使万民归向他,尤其是那些伤害他、钉死他的人。诚如经上说的:“为此,我把大众赐与他作报酬,他获得了无数的人作为猎物;因为他为了承担大众的罪过,作罪犯的中保,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至于死亡,被列于罪犯之中”(依53:12)。

二、 宽广慈爱使长子的心灵回归
今天福音中慈父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不仅那位漂流在外的浪子归家了,同时,一直与他有隔阂,对他满腹牢骚,与他貌合神离的长子也心灵回归了。按常理来说,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的长子,应该最能懂得父亲的为人,最能体会到父亲的慈爱。可是,这位长子因着骄傲,因着少不更事,因着怨气而“自闭”,而从未体会到父亲对他的爱。在他眼中只看到自己的辛劳,自己的听话,而认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缺乏感恩之心。也由于可能尚未成家,尚未养育孩子,他误认为父亲心中只有那个悖逆的弟弟,而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殊不知,作长辈的都是这样,哪个孩子越糟糕就越偏向他,记挂他。也由于长子错解了的父亲的用意,因而含怨而不再与父亲沟通了。他以为父亲眼中只有财物,而根本不懂年轻人的心理,需要与朋友通过宴乐加深交往。说实话,从这位父亲对浪子的表现证明他根本不是一位看重钱财的人。其实,长子完全误会了父亲的心意,因为父亲一直认为他很孝顺,很明理。所以,父亲认为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不必要的花费其实可以免去,父亲认为长子一定能懂他的心意的。因为长子一直也很听话,表面上也很尊重父亲的意见。以致父亲一直很自信,长子对他是没有意见与抱怨的。

还好,通过长子对父亲的指责,对父亲无礼的言语,父亲也明白了长子的真实心态。经上是这样描述长子的表现与言语的:“生气不肯进去——你看,这些年来我服事你,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对父亲说话是很不礼貌的,都是直言“你、你、你”,而不是“您”,或者“父亲大人”。说明他早已憋屈了好久,终于瀑发出来了。不过,从他的话语之中,我们仍可看出父亲的宽广慈爱,假如这位父亲严厉有加,家教森严的话,长子哪敢如此放肆?面对长子的心胸狭窄,看着长子的愤恨,父亲的慈爱更加地流露出来。他亲自出来劝解长子,仍亲热地称他为孩子,又对他进行耐心地解释。沟通才可能相能,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后,想必长子的心结也会打开不少,心灵不再远离慈父,反而更靠近他,成为父亲的贴心人。不管怎样,父亲仍坚信长子有一天会完全明白作慈父的心肠的。他不担心,他有的是满满的爱。爱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真爱终必获胜。

三、 当求真爱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
爱终必获胜。人人都寻求爱与被爱,也殷切期盼所爱的人能够改恶迁善,得到天主更多的祝福。福音的事业更是爱的事业。可是,我们亦会发现当我们越付出爱时,有时的回报竟然相反,越爱越被拒绝,越爱越受沦落。往往这时,我们会由爱生恨,甚至会变得冷漠,会绝望。所以,当处在这些阶段时,我们不必太抱怨人心不古,也不必担心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如果要担心和害怕的话,首先要害怕自己的爱是不是终止了,心已经死了。哀莫大于心死,一旦心死了,成功将永远与我们无缘。

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许可以借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来说明在任何困难中绝对不可丧失真爱,丧失盼望,不可让心死去。《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一回中,落迫的刘备心中仍有盼望。但是他为了不让曹操发觉,故意采用韬光养晦的计谋,整天装着已放弃成就大业的样子,一心种菜。其后,当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提到今天下英雄,只有刘备与他时,刘备又假装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来麻痹曹操,从而失去对他的防备与警惕。因为,对曹操而言怕的不是刘备当时的实力,而是怕他仍坚持自己的追求。在《孙子兵法》中也说:“上兵伐谋”,意即攻心为上。一旦对方的斗志,胜利的盼望完全丧失了,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心或者希望永远不可死。在信仰上,在爱的事业上,同样心中仍有真爱,仍“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终有一天就会收获爱的胜利。经上说:“爱情猛如死亡,妒爱顽如阴府:它的焰是火焰,是上主的火焰。洪流不能熄灭爱情,江河不能将它冲去”(歌6:6—7)。

耶稣在十字架时,处于最大的黑暗、失败、痛楚、绝望、伤心之中。因为十字架是爱人救人的顶峰,可是,无知心硬的世人却在耶稣全然付出牺牲时,愈发地抗拒耶稣的爱。耶稣的爱越多越深,他们对他的伤害、冒犯也越升级。即便如此,耶稣流露出来的仍是无限怜悯,无限大爱。在他那令人震惊的祈祷,“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之后,他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罪恶深重,铁石心肠,被人视为无可救药的右盗居然认罪悔改与祈求救恩了。这给处于汪洋一般苦海中的耶稣,犹如一滴甘露使他得到安慰,使他看到自己无怨无悔的牺牲带来的希望。

面对耶稣爱的洪炉,仅有一点点小爱,很容易受伤的我们,当极力祈求耶稣大爱的充满。而耶稣也是迫不及待地切望将这份大爱赐给我们。他说:“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路12:49)。他渴望他的爱火点燃所有的人。宗徒时代,那些宗徒与耶稣朝夕相处,看到耶稣所行的种种奇迹,听着耶稣震撼人心的讲道,舍弃一切跟随他,甚至为他舍命,或许可以理解。但后代千千万万的圣人,有的为了他而致命,有的为了他忍辱负重,广传福音,有的为了他而自甘清贫,远离世俗,专务精修。最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被他的大爱所吸引,所征服。就如经上所说的:“因为基督耶稣已夺得了我”(斐3:12),所以,“我将一切都看作损失,因为我只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为了衪,我自愿损失一切,拿一切当废物,为赚得基督”(斐3:8)。耶稣又许诺:“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因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给他开”(玛7:7—8)。有了他永不更改的应许,我们求真爱必会找到。由他而来的真爱必会引领我们越过所有挫败,导向最终的胜利与成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内心保持祈求,那一点点很不起眼的真爱犹如芥子一样,会生长起来,长成大树,以致天上的飞鸟也栖息在它的枝头上。有时,我们的爱似乎完全被扑灭了,这时我们“该卸下各种累赘和纠缠人的罪过,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希12:1—2)。在丧命的危险中,只要船上有耶稣,哪怕是深睡的耶稣,都会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只有注目耶稣,真爱才会复原,才会壮大。实在离了主,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心中有耶稣,必仍会有爱,这爱中带有真实的希望,强健的动力,必会迎向最终的胜利。

有一位优秀又很虔诚的大学生,她是某所重点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有一段时间,她发现她的室友对她常常挑刺,无端发火。她反省再三,觉得自己也没有特别得罪她的地方。她为什么这样呢?她深为不解。后来,她找到了原因,原来她的室友对她这样,是出于心理不平衡。她的室友也是蛮出色的,是她们系的学生会主席。两位主席生活在一起,逊色的一方难免会有这样的表现。所以,这位教友几次主动与她沟通,愿意成为她的朋友,可是,对方都莫名其妙地置之不理。为此,她多次祈祷,寻思耶稣在她这样的处境会怎样去做呢?在默想与注目耶稣时,她想到耶稣竟然也为出卖他的犹达斯洗脚,所以,她也找到一个改善这种不舒服的关系的方法:每天默默地为室友打开水。不久,室友发现个这事,但是,她没有特别的表示,只当自己不知道一样。就这样,过了一学期,终于,室友感动了。她说,你真的很了不起,你不仅在智力上比我优秀,在做人上更优秀。从你这一学期的行动上,我也明白了你的信仰是真实的,是给人真正的祝福的。
为什么这位优秀的大学生能够有如此的谦卑爱人,而不是自命清高,或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呢?原因就在于她注目耶稣,不断地得到永不止息的爱,否则,她就很难做出常人难以做到的举动。

总结:爱终必获胜。真爱不仅使身心完全背离的浪子死而复生,失而归得,也使心灵远离的长子重新靠近。尤其,当真爱受到种种挑战时,失去盼望时,唯一的出路就是注目耶稣,“从他的满盈中,我们都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宠”(若1:16)。如此,“上主这样说:‘要止住痛哭,不再流泪,因为你的辛苦终必有报──上主的断语──他们必会由敌地归来!你们的前途大有希望──上主的断语──你的子孙都要归回自己的疆域’”(耶3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