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礼仪生活 / 主日证道

如何看见暗中的父?——甲圣灰礼仪讲道(玛6:1—6,16—18)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3-01 12:07:34 浏览次数:


6:1 你们应当心,不要在人前行你们的仁义,为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你们在天父之前,就没有赏报了。
6:2 所以,当你施舍时,不可在你们前面吹号,如同假善人在会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样,为受人们的称赞;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
6:3 当你施舍时,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
6:4 好使你的施舍隐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6:5 当你祈祷时,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样,爱在会堂及十字街头立着祈祷,为显示给人;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
6:6 至于你,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6:16 几时你们禁食,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样,面带愁容;因为他们苦丧着脸,是为叫人看出他们禁食来。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
6:17 至于你,当你禁食时,要用油抹你的头,洗你的脸,
6:18 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来,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见;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前言:每年的圣灰礼仪,我们都会听到这段福音,也很熟悉我们不仅要在罪恶的事上完全悔改,且在施舍、祈祷、禁食等一总的善事上越发的精纯,只为主做,不需人知。可是,人的限度决定了我们常常目标转移,只在乎人,而不在乎主了。原因是一旦多次的善功,或灵修工夫,心灵得不到属神的喜乐,生活中也见不到天主明显的恩典,我们就会把目光转向有形可见的人、地、事物以求取满足。我们也明白当视线从主身上偏离时会给我们的事奉带来很大的亏损,可是,我们该怎样重新看见暗中的父,使自己事事合乎主的心意,与他完全合拍呢?

一、要为罪而悔改
多次我们渴望见到主,可是,经上说:“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玛26:41)。软弱的肉体常常让我们犯罪,跌倒。常常犯罪,包括冷淡、懈怠、懒惰等等会弄瞎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主。罪越笼罩着我们,我们越不能看到主。当看不到主时,我们首先要反省并忏悔我们的罪和缺点。经上说:“为洁净人一切都是洁净的,但为败坏的人和无信仰的人,没有一样是洁净的,就连他们的理性和良心都是污秽的”(铎1:15)。

先知们传讲天主的信息时,大多先让以色列人从事悔改。为迎接主,若翰在民众中发起了大规模的悔改运动。耶稣传福音的开始就说: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

我们除了为罪而悔改外,也要为各种偏情,负面消极的思想而悔改,甚至在善事也要悔改。否则,纵使天主永远不离开我们,就近在咫尺,我们还是很难见到他。

圣保禄宗徒一心为主传福音,充满火热,不算不好。可他也有看不见主的时候。宗徒大事录第十六章记载,他本想去亚细亚讲道,然而主的神却阻止他。在他看不见主的旨意时,圣经说他在夜间看见一个异象。夜间,按圣经通常的解释,是指心灵黑暗,看不到主的光景。保禄在看不到主时,就投入祈祷,反省自己的行动是否合乎主的心意,如果与主的相反,他就改正。怀着忏悔和谦卑的心态,主就给他异象,让他往马其顿去。

在善事上,尚且要深度的警醒,谦卑与忏悔,何况那些明显的罪,缺点和偏情呢?我们更要努力地进行悔改。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就能看到天主奇妙的工作。路加福音十八章的税吏,虽然一度在悔改的路上,事与愿违,越陷越深。可是,他仍努力挣扎,不灰心、不丧志,即使被人讥讽鄙视,即使身处角落,仍不断地求天主可怜。终于,时期满了,主就赐下极大的怜悯使他完全翻转。作任何事,要想成功,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功亏一篑,岂不可惜。
耶稣也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所有陷于罪中,不能自拔的人,完全摆脱困境。若望福音第四章四节说,他必须途经撒玛黎雅,因为在这地有一位妇女,特别牵动他的心。这位妇女一直在罪中生活,想悔改却不能,多次求告却越发堕落,不断地改换婚姻。对于这位天天哀叹,呼求的妇女,耶稣就决定必须前往。这一句圣经也对所有在悔改路上不断跌倒又绝不心甘的人说的。让我们不要绝望,主一定会来的。

魔鬼对这些绝不甘心的人常常说悄悄话,算了吧,放弃吧!是你在抓住耶稣,这样有多累,迟早你会觉得疲倦,再也无法抓住,你会放开耶稣的。一有机会就向我们说负面话语,带给我们不安、恐惧和绝望。这时请记住耶稣的话,他说:“我赐与他们永生,他们永远不会丧亡;谁也不能从我手中把他们夺去。我那赐给我羊群的父,超越一切,为此,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将他们夺去”(若10:28—29)。魔鬼一再向我们窃窃私语,也不能从天父和耶稣的手里把我们夺去。即使跌倒十次,主在第十一次仍会扶起我们。所以,我们不会被遗弃。耶稣和天父一直扶着我们。总要坚信主永不放弃我们。我们就要常常认罪,悔改,终有一天胜利会属于我们。

只要相信主的爱,心里就会稳妥有余。所以,即使状况越来越糟糕,我们仍说:“我是蒙主所爱的人,主爱我,耶稣在扶持我,所以最终我会得胜。虽然我在摔跤中被摔到,但最终我会把你摔下去。我会得胜。”基督徒是最后以得胜收场的人。也许有几次会被魔鬼摔倒,但只要我们相信和抓住天主的爱,主会赐给我们能力,使我们必定得胜,重见天日。

二、要进入内室
既然我们在有形的世界,在现实的生活中见不到主,我们就要进入内室。进入内室就可以找到主。马尔谷福音第一章35—37节记载:“清晨,天还很黑,耶稣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西满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寻他,找到了他,就向他说:‘众人都找你呢!’”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众人一直在找耶稣,直到在荒野的地方才找到他。原来耶稣也常在静寂空旷之处等着我们。我们在外面找不到主时,就需要进入内室。进入内室的意思是,离开嘈杂喧嚣的世界,让心灵平静安稳下来,专心聆听主,会晤主。

圣经中的伟人,教会中的有灵修的人,大多是在安静的时候见到主的。梅瑟是在渺无人烟,广阔寂廖的旷野中见到主。伟大的先知厄利亚有一回听到主,经过了好些过程。经上说:“那时,上主正从那里经过,在上主面前,暴风大作,裂山碎石,但是,上主却不在风暴中;暴风以后有地震,但是上主亦不在地震中;地震以后有烈火,但是上主仍不在烈火中;烈火以后,有轻微细弱的风声。厄里亚一听见这声音,即用外衣蒙住脸出来,站在洞口。遂有声音对他说:‘厄里亚,你在这里做什么’”(列上19:11—13)。内外的嗓音太大,往往很难听到上主的声音,只有心灵平静下来,才大有可能听到天主的声音。

天主的声音是如此的宝贵,实在值得花时间进入内室,专心等候。我们信主的人,如果长时听不到主,看不到主,内心圣神的灯昏暗,甚至熄灭。我们与世人有何区别?我们怎样领受主的祝福?怎样活出天主的旨意与荣耀?花时间停留在内室中吧!圣经也说,“你们为什么为那些不能充食的东西花钱,为那些不足果腹的东西浪费薪金呢﹖你们若细心听我,你们就能吃丰美的食物,你们的心灵必因脂膏而喜悦。你们如侧耳,走近我前来听,你们必将获得生命”(依55:2—3)。在宁静中可以清楚地听到主的声音。重归宁静的心灵,也可以如撒慕尔一样对主说,“请上主发言,你的仆人在此静听”(撒上3:9)。

许多的奇迹和翻转都是从内室中听到主的话开始的。好多人在痛苦、失望、无意义,无盼望,单调枯燥,周而复始的生活中,因听到主的话,“要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而获得每天生活下去的动力。也有人在无能、无力中,因不断听到主对他说:“为信的人一切都可能”“相信我吧!”,一次次把一切交给主,从而缷下重担,过着轻松的生活。

在内室中,我们还可以祈祷,叹息,流泪,真诚的祈祷必会上达天庭。在内室中只有你与主,只有心与心的交流,灵与灵的共振,其效果是惊人的。

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史托维尔是一位美国杰出的科学家,不断地科学探索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亲自告诉我们说:我曾认为神不过是人们自己想象出的幻影,我不相信宇宙间有一位爱我的全能的真神。可是,下面的一个实例大大改变了我。

一天,我们在医院做一个大实验,想了解人濒死时,人脑所发生的变化。我们选择了一位罹患脑癌的妇人。她精神十分正常,是基督徒,对人友善。她自己知道,将不久于人世。
我们在她病房里,放了一个有高度感应性的记录器,这个仪器可以显示她死前的一霎那脑子所发生的变化。另外,在她的卧床上,又安置了一个很大的麦克风,她临终前所说的话,我们可以听见。  

妇人最后的时刻到了,忽然通过麦克风,我们听到她在祈祷和赞美神,她恳求神宽恕所有冤枉她的人,然后以充满的信心对神说:“主啊!你是你仆人唯一可信靠的力量。”她接着感谢主在她生前给与力量支持她,并确信她是属于耶稣的。她向主允诺,不管她如何遭受痛苦,对主的爱决不改变或减少。她提到耶稣的血赦免了她的罪。她讲话时显示了令人无法形容的幸福。最后她表示,心里无限喜悦,并期待将与神见面。

她还在祈祷着,突然从仪器传来了滴答声,只见指针指到了正五百度,并且还要冲过这个最高界限。可见这个妇人祈祷时所放射出的能量,已经超过了仪器上的最高刻度。

这让我得到一个惊人的发现:一位向神祈祷、与神交通的垂死妇人,其脑波放射的能量,竟然超过一家对全世界广播的无线电台输出能量的五十倍。这验证了得过诺贝尔奖的医学博士卡欧尔曾所讲的一句话:“祈祷是产生能量最强的一种形式。”进入内室,专心致意,真诚恳切的祈祷必会感天动地,必会重新见到主。

三、回到加里肋亚
有时我们的悔改之旅,或进入内室的拦阻重重,险象环生,走地异常艰辛,难免会深深失望,甚至彻底绝望。虽然在基督徒的字典中不应有“绝望”一词,但人性的软弱与罪性,及魔鬼不断地欺哄,蒙蔽,信仰会跌入深渊。想从深渊中跳出,主也给了我们特别的一条指示。
因耶稣的惨死而四散,而彻底绝望的宗徒们,即使听到妇女们传主复活的喜讯,仍然心硬,仍然不信。为了让他们能够接受复活的事实与喜讯,为了重新燃起对主的火热与盼望,耶稣让妇女们向宗徒们传报:“你们去,报告我的兄弟,叫他们往加里肋亚去,他们要在那里看见我”(玛28:10)。加里肋亚是他们生命被大大感动,使命被激发,圣召与梦想开始的地方。主让他们回到起初的那份坚定,执着,决然之上,让他们知道这一切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真实的生命碰撞。就如当时一切都是真的、美好的、深受感动的、激情燃烧的,再次见到主时也会更加的美好真实。
我们要多次回到加里肋亚,回到与主最深刻相遇的经历中。要认出这一切决不是骗局,也并非我们的一厢情愿或一时冲动,确实是主召叫了我。我们要坚信,主绝对不是一位不负责的主,绝对不是一位有始无终的主,既然他召叫了我们,必会负责我们到底。“因为天主曾亲自说过:‘我决不离开你,也决不弃舍你。’”(希13:5)。圣经又说:“我深信,在你们内开始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予以完成,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斐1:6)。

在低谷与深渊中,常常记念当初的火热与感动,不仅给我们安慰和信心,更会产生坚毅与美好的盼望。若望福音第四章中的撒玛黎雅妇女,虽然常被痛苦、自卑、孤独、失望、抱怨束缚,但她也常会想起生命中曾有过的大感动。这份感动使她卑贱而有信心地活着。她说:我知道默西亚──意即基督──要来,他一来了,必会告诉我们一切。这句话一定是她哀求时,天主赐给她震憾难忘的感动,是那决不能被黑暗战胜的光。多少次她陷入难以言说的痛苦深渊时,这句话总会熠熠发光,使她抓住了生活下去的理由与盼头。

1989年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了大地震,仅仅四分钟,便有三十万人受到伤害。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学校,他七岁的儿子的教室已是一片废墟。他跪在地上祈祷,号啕大哭,这时他突然想起,他常与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与你同在。”他立刻起来,到教室楼的左后角,动手清理挖掘。现场来了许多绝望的家长,他们哭喊一阵便痛苦地离去了。这个父亲恳请人与他一起动手,但人们都叹息地摇摇头。他挖了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到三十八小时时,突然听到一个声音:“爸爸,是你吗?”“我的儿子,是爸爸”他爸爸听到这声音欣喜若狂,他儿子说,“我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他一定会来救我的。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与我同在。”五十分钟后,孩子们相继获救。儿子与父亲建立的绝对的互信,使彼此战胜绝望,支持他们战胜重重困难。我们与主曾有的深深关系也会使迷茫浓雾中的我们再次看到主。

当看不见暗中的主时,让我们常回到那些与主相遇,被主震憾,被主夺走的经历,回到生命中的加里肋亚,一定会让我们再度得力,怀着盼望,直到东山再起。

结语:信仰与事奉的道路,常常会走入阴森的幽谷,我们会很难看到主。然而,如果我们愿意以悔改,愿意进入内室及回到生命中的加里肋亚,那么就会“看得见的眼睛不再蒙眬”(依32:3),我们定会见到暗中的父而心满意足,重新迈步信仰坦途,过美好的信仰人生,时时享受天主丰厚的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