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扬牧笛

当前位置:

首页 / 芬芳岁月 / 轻扬牧笛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

作者:田晓庭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10-10 11:27:32 浏览次数:


 

      很久以前,山上有个庙。一天,庙里来了个小和尚。因为山上无水,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回来后诵经念佛,生活的很自在。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喝完缸里的水就等着小和尚给挑。小和尚当然不干了,于是两个人为了公平起见,就下山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这下可麻烦了:谁下山挑水也嫌吃亏,两个一起下山抬水吧,还有一个占便宜的。本来是人多力量大的事,反倒没水喝了……

      三个和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中道理不言而喻:都怕吃亏,都想吃大锅饭占点便宜,结果最后都吃了亏。不过,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呢?如果是一家三口的话,会有这样的故事吗?我们不妨改编一下故事情节:

      很久以前,山上有个庙,因为离水源较远,和尚们不知哪里去了(当然是三个和尚留下的庙了)。有一天,来了一个小伙子。见寺庙虽旧,却是一个安身的好地方。于是每天上山砍柴下山卖,下山挑水上山住。日子过得悠然自得。一天,有一个姑娘在山上迷路了,见此处有一容身之所,自然喜出望外。进庙之后,小伙子自然盛情招待。为什么感谢小伙子的接待,姑娘就在小伙子打柴之际四处打扫得干干净净。此后两人渐生感情,天地为证也就成了一家。不久之后,喜添一子。

       故事的结局就不用说啦,一家三口至少不会像三个和尚一样没有水喝吧。

    看来三个人没有水喝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三个和尚身上,不可能发生在一家三口的家庭里。为什么我如此说呢?因为三个和尚身份平等,互不相欠。凭什么让一个人服务两个人,或两个人侍候一个人啊?大概没有水喝的时候都在心里各自嘀咕:你们还是和尚呢!白修行这么多年了!一点佛主的精神也没有!外表上看,好像大家都在一心修行,顾不得俗务:挑水耽误诵经啊!实际上,都是在暗自较劲:看谁能坐得住,想让我一个人挑水,你俩喝现成的!

     但一家三口人就不一样啦!男子汉大丈夫的,当然有责任养活自己的妻儿;做母亲的当然觉得自己应该把家务做好,好让自己的丈夫在外好好干活,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开开心心。而做儿女的,看到自己的父母如此关爱自己,自然会奋发图强,报效父母之恩。

     说了一大堆有些多余的话,其实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天主教会老是不发展呢?因为我们都是和尚。没有家庭的那份责任心,没有那份家人的爱心。教友以为神父、修女才应该去传教呢。他们过得那么自在,一个人无忧无虑的。还白白受人供养,受人尊敬。他们不传教谁传教呢?而神父修女们认为:我们这一辈子都奉献出来了,不就是为你们教友服务的吗?我们舍家撇业的,连青春都搭上了,我们容易啊!你们这么多教友,深入社会各个角落。我们能有多大精力啊?再说有的人、场合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接触的嘛!梵二不是说:教友才是福传阵地的最前沿吗?教友都有传教的责任啊!

       看!三个和尚吵上了吧!精力都耗在自相埋怨、指责上了。如果我们能像一家人一样,是真正的一家人一样:都能够彼此理解担待,肯吃点“亏”,团结一致去发展教会,就像发展我们共同的一个大家庭一样,教会还会没有水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