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扬牧笛

当前位置:

首页 / 芬芳岁月 / 轻扬牧笛

爱的谎言

作者:上海神父 来源:博文 发布时间:2011-11-18 23:29:49 浏览次数:


一个故事:
儿时,小男孩家里很穷,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
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美。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把鱼骨头剔出来,然后自己吃鱼骨头上仅有的一点点的肉渣。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肉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肉夹回男孩的碗里。
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工分钱,贴补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
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场门口,为参加考试的男孩助阵。时逢酷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炎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
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无论大事小事,都自动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
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计。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
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来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当地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去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家回绝了。
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胃癌,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手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母亲老了,弱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对母亲的感情,潸然泪下。
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第八个谎。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久久无语。能说什么呢?在母爱面前,一切都显得苍白。
中国文化讲孝道的,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接到方神父短消息,说他的母亲去世了,圣名德肋撒。我突然有一种伤感,为他母亲的去世,也为世上所有失去母亲的悲伤的孩子。我知道将来在天堂上母子还会再相聚,只是,人不只凭理性生活的,还有很多很多感性的东西,比如恩情,比如孺慕,比如回忆……
父母健在时,常回家看望看望他们,或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或是写封书信讲讲自己的生活……很多事情可以当机立断,马上就做的。
不要等到他们不在了,想念起来,一个人默默伤心,独自垂泪,暗自责备自己,怎么当初这么傻,没有“识破”母爱的谎言,即使到了如今,怎么还没有觉悟过来,怎么就觉悟不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