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礼仪生活 / 主日证道

彼此相爱的命令——丙复活期第五主日讲道(若13:31—33a,34—35)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4-22 23:48:44 浏览次数:


13:31 犹达斯出去以后,耶稣就说:「现在人子受到了光荣,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荣。
13:32 天主既然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荣,天主也要在自己内使人子得到光荣,并且立时就要光荣他。
13:33 孩子们!我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不多了; 
13:34 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
13:35 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

前言:俗语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最后晚餐中,耶稣离世归天家的时刻越来越逼近,他对宗徒,对所有的信众,对世人有万千的不舍。他临别赠言中的每一句话,都流露着对我们至深至诚的爱与期盼。他知道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爱中生活。尤其对于信从他,跟随他,将来要承接他福传使命的门徒,首先要在爱中度日。故此离别之际,他特别以命令的方式要他们不讲理由、不带条件、不能违背、不能拖延,不作更改地去彼此相爱。

    他也深知人性的软弱与限度,知道我们可能会知难而退,故让我们思想他怎样的先爱了我们,使我们有力量,有方法去彼此相爱。所以,尽管人有自私的一面,生命中有难以拔除的罪性,但我们仍可以去爱人,甚至会创造出爱的奇迹,让爱充满人间。

一、 生命的流露
圣经启示:“天主是爱”(若一4:16)。我们是天主的肖像,爱与被爱是我们生命的幸福基因。人若不会爱与被爱,不能建立爱的关系,则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爱与被爱是我们生命的本能,本能受到压抑与抹杀,生命就会扭曲变形,哪有幸福可言?故此,每一次触发我们去爱,或接受爱的机会,都是生命最基本能力的流露,是对幸福最朴素的追求。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他人落难、面临危险、贫病交加或遭受重创,都会动同情怜悯之心。因为我们是天主的肖像。

天主也一直对我们人类有深深的同情,怜悯,记念我们不过是灰尘。福音上,耶稣多次动了怜悯心肠,不由自主地给人治病,驱逐魔鬼,复活死人。一个人越有同情心,怜悯心,就越像天主,活得会越喜乐。当我们享受到助人为快乐之本时,说明天主乐于跟我们在一起。英国作家沃尔顿说:“天主有两个住处,一处是天国,一处是充满爱与感谢的心”。经上说:“凡有的还要给他”(玛13:12),天主也赐给我们更大的喜乐,让我们充满幸福,更能去爱。 

有这么一篇短文,让人深为感动:
某一天洗衣店里来了一名妇女,她扛着包袱,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似乎是位障碍者。我误以为那袋包袱是送洗衣物,于是伸手想要接过她身上的包袱,妇人却说:
“老板娘,我不是客人,我是来卖袜子的,真的很抱歉。”
“你看,我这边还有一大箱没卖完的袜子。”我边说顺手指了一下方向。
当下她频频道歉,正转身要离开时,我看到她流着汗水脖子上粘着一根头发。瞬间引起我的恻隐之心。
“大热天的喝杯凉水再走吧!”
她说:“好的!老板娘,我正好口渴了。”说真的我未曾见过如此灿烂的笑容。我将她带进开着冷气的屋里,送上一瓶养乐多。
“我六点出门到现在,肚子真的很饿。我叫旻敬,我喝饱了,恢复力气了!”喝完养乐多时,她向我道别。
“那样是吃不饱的,拿去买点东西来吃吧。”我塞了张一万元韩币的纸钞在她手里。
我目送她离去时的背影,她像蜗牛般拖着一条腿走路,真后悔没有买下她的祙子,或者我应该将店里那箱祙子送给她。
从那时起,我调整了赚钱的目的,决定将辛苦赚来的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期盼着旻敬随时光临我的洗衣店,好好休息片刻。

按着生命的本能去爱,对所有人来说,并不难。有时仅仅只要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次举手之劳就足够了。对于基督徒,我们还可以轻松地做的更多,更好。圣神常在我们身上,提醒我们,敏锐发现别人的需要,催促我们及时去做。时时行方便,处处献爱心。

有一件很好做的事,务必要提醒大家,对于刚入教堂的新朋友,不管是教会的负责人,还是一般的教友,务必要亲切,要热情。否则,在听神父讲道之前,或者参与祈祷之前,他们已经下意识做出了下次是否要来的决定。如果我们不亲切,热情,他们会问自己,我在这里受欢迎吗?若感受不到受欢迎的话,他们就会关闭心门,封起耳朵,停止对教会的关心,失去对信仰的兴趣。亲切,热情是相当重要的。按旧约的传统,为人洗脚是亲切好客的表达方式。所以,耶稣替门徒洗脚,也让他们彼此洗脚,为了营造彼此关爱的大氛围。“春风满面是好心肠的凭据”(德13:32),会感染人的。我们对新来朋友的亲切与热情,其实很简单。引领他们入座,陪伴他们参与礼仪,然后送他们出离教堂,并邀请他们再来。简言之:引、陪、送、邀,并不费力,很好实行。

二、白白地投资
   

    在爱与被爱的实践中,有一类容易让我们气馁和放弃的事,就是“白白地投资”。我们为着一件事的转机,为了一个人的好转,已经付出很多,甚至做到仁至义尽,可是,对方却一点改变的迹象也没有。所以,我们爱的好辛苦。

    有时接受人家的爱,或者说被爱也很辛苦。多次为了迁就他人,迎合他人,尊重他人,我们只能放下自己,不断耐心地聆听他们,接受他们自认为最好的方式爱我们。其实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极有可能正是我们最讨厌的方式。我们期望自己的接纳和迎合会感动他们,会改变他们,可是,他们仍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甚至连一点察觉也没有。这种“屈己迎人”的接受被爱的方式,也算一种白白地投资。这类用心良苦,一厢情愿的爱,永远难以进入良好的互动,怎样可能再继续下去呢?可以的,主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

其实耶稣爱我们时,经历过这样的事,或者正在经历,甚至还要经历,他一厢情愿,而我们毫无反应、毫不领情、毫无改变的痛苦等待时期。福音上那棵种植在园子里三年却没有结果的无花果树,很多时候就指我们。我们相信主已多年,回想一下,实在惭愧。恶习、坏脾气到底改变了多少?与他人的关系修和多少?对世界的贪求,对罪恶的留恋到底减少到什么程度?传福音的事,已经开始做了吗?在热心神工上还可能比刚入教时更退步?如果,我们真能好好回应主的召唤,善用他的恩典,我们的家庭、事业、教会,我们信心、智慧、勇毅、爱德,决不会依然贫穷,仍然可怜。

我们信主多年,但是身边的很多朋友、亲戚、同事,却连天主的名都没有听说过,是与我们没有好见证,不愿去传福音是分不开的。光为了这一点,我们就欠着福音的债。

尽管,我们在信仰的许多方面,依然故我,没有长进,可是,天主还是照样给我们各种恩宠,让我们享受平安、幸福、健康,仍然通过教会与传福音的人,向我们传讲他得救的信息。因为,天主不仅对我们含忍,也大大地看好我们,知道我们是大有前途与希望的。圣保禄经历天主不离不弃的爱之后,就见证说:“我感谢那赐予我能力的我们的主基督耶稣,因为衪认为我忠信,就派定了我服役。原先我是个亵渎者、迫害者和施暴者;但是我蒙受了怜悯,因为我当时是在不信之中,出于无知而做了那些事。然而我们主的恩宠对我格外丰厚,使我在耶稣基督内有了信和爱。这话是确实的,值得完全接纳:就是基督耶稣到世界上来,是为拯救罪人;而我就是其中的魁首。但是我所以蒙受了怜悯,是为使基督耶稣在我这个魁首身上,显示他的完全坚忍,为给将来信靠他而获永生的人一个榜样”(弟前1:12—16)。
为什么圣保禄能够从原来的亵渎者、迫害者和施暴者转变过来?为什么这位罪中的魁首能成为忠信的使徒?因为主不仅对他完全坚忍,也知道他转变之后的惊人表现。故此,他说:“因天主的恩宠,我成为今日的我”(格前15:10)。天主的恩宠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真正的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这种真爱,大爱终必获胜。
虽然目前,我们信仰与生命的状况仍然衰弱、稚嫩、我们也要相信天主在我们身上有美好的计划,更要体会主的焦急,回到主前,接受栽培,为主结果,为主发光。不再让光阴在疏忽、懈怠、懒惰与无意义中虚过了。

1994年韩国发生了震惊社会的“至尊派杀人事件”。至尊派是由七位反社会的年轻人所组成的帮派,自1993年7月至1994年5月连续杀害五个人。他们将受害者的尸体埋葬或焚烧,甚至吃过遗体的肉,杀人手法冷血残酷。凶手来自破碎家庭,他们憎恶社会,憎恶有钱人,竟然凶狠杀人。

假若提早将福音传给他们,他们不致铸成大错。一位叫李在明的弟兄看见,至尊派的新闻,动笔写了六封长达十多页的书信,寄给他们,他深信只有福音能救他们脱离罪和绝望。被捕的六名年轻人,虽被关进监狱,仍不懂悔改,性情凶暴根本没有人愿意靠近他们,李弟兄却开始写信给他们,一封两封持续寄信给这六个人。他在信上说明耶稣是谁,耶稣为何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信耶稣必能得救。並且告诉他们,人死后不是一了百了,乃是必有审判,有人进天国,有人下地狱。无论犯了再大的罪,只要信耶稣,求宽恕,耶稣仍会赦免。他们读了信,陆续开始相信耶稣,直到1994年圣诞节,李弟兄总共寄了三十二封信,这六个人在监狱里开始活出新的生命。虽然被判死刑,但他们在执行以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在狱中传福音给三百人信耶稣,最后平安地接受死刑。至尊派这六人虽以凶恶的姿态入狱,死前却变得如同羊一般温顺,仰望天国,坦然面对死刑。若能早点听见福音,也许他们不致犯如此重罪,话说回来,能在死前接受耶稣,得以进入天国。这个奇迹般的转化,就在于李弟兄的前三十一次的白白地投资。

三、宽恕与爱仇

彼此相爱中最难的是爱仇。即使是很有信德的人,要去爱仇,光凭自己的话,非常困难。不过,耶稣给了我们美好的教导,他也是我们学习的最响亮的榜样,是我们爱仇力量的源泉。

尽管是多次聆听国王与那个欠他一万元宝的臣仆的故事,每次听后,总为这位糊涂的老兄惋惜。他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说他聪明,实在是因为他有很大的能力,能够动用那么多的资金。一万元宝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当时相当于三十几个省的一年生产总值。而且他的聪明也表现于,即使欠了那么多的债务,他也有办法利用眼泪,哀求博得国王的豁免。正因为自恃有能力,也就认为国王的极大恩典是理所当然的,是自己应得的,也就没有感恩心。心中只有自己,高抬自己的人,是很难体会他人的困境与难处的。越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其实只是精明了自己,在其他的事却是糊涂的,愚昧的,没有感知力的。所以,当他的同伴向他哀求时,他一点也没有动怜悯的心,甚至大发愤怒把他送到监狱中。因他这样的糊涂,曾经受到豁免的巨债,因巨债而要被监禁的刑罚又重新回到他身上。真是因小失大啊。

耶稣讲这个故事,为不断提醒我们要宽恕,要爱仇,否则,我们欠天主的巨债,会重新回到我们身上。我们的每个重罪,等于把耶稣重钉一回。我们都是杀害耶稣的人。许多人不知把耶稣钉死过多少回了,可是,天主还是一次次宽恕我们,原谅我们。甚至将我们看成无罪的。经上说:“今后为那些在基督耶稣内的人,已无罪可定”(罗8:1)。

天主经上说:“求你宽恕我们,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天主宽恕我们的前提,要看我们是否去宽恕别人。我们每一次的宽恕,爱仇,得到的都是一万元宝的豁免,何乐不为呢?如果,不去宽恕,不爱仇,我们就会走这位糊涂老兄的旧路了,相信我们都不会愿意。

当我们真正愿意去宽恕,去爱时,曾经的伤痛会浮现,会碰到过去的伤疤。那些深沉的痛,让我们举步维艰。此时,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祈祷,父啊,求你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当难以宽恕时,我们先如耶稣一样,为这些人与事祈祷。在祈祷当中相信并宣告,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祝福与恩典。祈祷发出时,也是圣神在释放我们。经上说:“在基督耶稣内赐与生命之神的法律,已使我获得自由,脱离了罪恶与死亡的法律”(罗8:2)。有了基督的圣神的参与和带领,走向仇人,宽恕仇人,爱上仇人会更加的容易。圣神会开我们的眼,让我们看到大家都是可怜的罪人,也会看到对方的好,对方的难处,会谅解对方的。如此,释放别人也释放了自己。

二战期间,两位原先就是好朋友的战士,与部队失散,艰难地跋涉在大森林中。很多天过去了,他们靠着幸运地打死的一头鹿的肉维持生命。剩下的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一天,他们不幸又遇到了敌人,经过激战,两人巧妙的逃脱。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时,忽听到一声枪响,年轻的战士中弹倒地。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来,吓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泪流不止,赶忙替他包扎。

夜深了,受伤的战士已经放弃了获救的任何希望。未受伤的战士两眼直勾勾的,一直叨念着母亲。用来救命的鹿肉谁也没有动,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命不该绝,第二天,他们获救了。这似乎只是一个平常的死里获救的故事。

但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朋友、战友。”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安德森平静地说:“他去年去世了,否则我永远都不会说,如果我死在他前面,我会让这个故事烂在肚子里带走。”“那年在森林里,当他抱住我时,他的枪筒还在发热,我顿时明白了,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因为我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照顾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没有纳粹的存在,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令人难过的是,他的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就撒手去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流着泪请求我原谅他。我拥抱着他,不让他说下去。其实我早就宽恕了他,我的心没有仇恨,异常的平静。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推心置腹的朋友。”

我们不知道,安德森是不是基督徒,但是,真正有爱,就会宽恕,就会释放,圣神也必做工,让人活出天主的样子,无限量的宽恕,谅解和爱心。

结语:耶稣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让我们常常思念耶稣的大爱,不怕困难,跨越障碍,及时去爱,将主的爱传给全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