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祈祷迈向真正的合一——丙复活期第七主日讲道(若17:20—26)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5-07 13:35:55 浏览次数:次
17:20 「我不但为他们祈求,而且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祈求。
17:21 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17:22 我将你赐给我的光荣赐给了他们,为叫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为一体一样。
17:23 我在他们内,你在我内,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并且你爱了他们,如爱了我一样。
17:24 父啊!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愿我在那里,他们也同我在一起,使他们享见你所赐给我的光荣,因为你在创世之前,就爱了我。
17:25 公义的父啊!世界没有认识你,我却认识了你,这些人也知道是你派遣了我。
17:26 我已将你的名宣示给他们了,我还要宣示,好使你爱我的爱,在他们内,我也在他们内。」
前言:反复品读这段耶稣向天父的恳求,深深地体会到基督徒的合一何等重要。它不仅牵涉到我们是否圆满地拥有圣子的光荣,存在天主的爱内,且关于基督徒的大使命,关于人灵的得救大事。短短的几句祈祷文中,耶稣先后两次提到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使我们想到:“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若17:3)。耶稣渴望通过基督徒的合一来向全世界传福音。可是,教会内仍存在着严重的分裂。面对基督奥体的撕裂,面对合一的艰巨工程,小小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祈祷,这是耶稣在福音中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导。
一、 众志成城,坚城可摧
越爱天主和主的教会的人,越能感受到教会的分裂之痛。有什么方法,能够促进修和与共融呢?所有的方法,如积极的对话、投身共同的福传使命、在资源上共享、组织上靠拢等、都是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与步骤。不过,让人觉得疑惑的是,尽管合一的事,如此重要,耶稣为什么在福音中单单以恳求解决呢?在他的恳求之中,又传达了哪些信息呢?
对耶稣而言,没有一事是不能办的,只要一命就成,根本不需要苦苦哀求。他的全能只有在人的自由面前,才会显得“无能”。因为他要充分尊重人的自由,不能以自己的全能来剥夺人的自由。教会为什么难以合一,实在是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妄用自由、骄傲自大、抗拒圣神,使耶稣的全能“束手无策”,所以他只能以恳求来感化我们。看着耶稣的恳求,我们要做出的第一个回应就是祈求天主指明我们的罪,改变我们的心硬和执拗。
他的恳求也表明合一之路是蜿蜒曲折的,凭个人之力,凭团队之力,是很难达成的。我们要全盘地投靠天主,以他的力量使双方转向、靠近、交谈、达于合一共融。
更重要的是,面对合一的大难题,耶稣在深情祈求之时,流露出一份迫切的邀请。他邀请所有的人与他一起祈祷。耶稣在山园祈祷时,汗如血珠般滴在地上,心灵忧闷的要死。他之所以那么痛苦,其中就有一部分是由基督徒的分裂造成的。在耶稣深深地痛苦时,要求门徒醒悟一个时辰,与他一起祈祷。同样,在教会仍然分裂的今天,他在痛苦中仍不断地邀请,急切地渴望我们与他一起祈祷。
当教会的上下级,每一位成员与基督一起祈祷时,再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多么盼望教会的每一位,能切身体会到耶稣的焦渴,组织与发动教友,同心合意,众志成城,为合一献上迫切的祈祷。经上说,你们的信德若有芥籽那么大,就可移山,就可倒海。我们真的到了要以祈祷来发挥信德的威力的时候了。不要怕,只管信!
若苏厄书第六章记载攻克耶里哥城的事,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启发。耶里哥城是以色列人出旷野,进福地的必经之地。如果不攻克与消灭耶里哥城的异民,他们就进不了福地。可是面对城池坚固,防守严密的耶里哥人,出身于游牧民族,没有攻占城池经验的以色列人,怎样攻下这座城呢?这时,天主给他们一个办法。“你们所有的战士要围绕这城转一遭,这样转六天。七位司祭要带着七个羊角号,在约柜前面行走;但第七天,要围绕城转七遭,并且司祭要吹号角。当羊号角吹起长声时,你们听见了号角的响声时,众百姓应当高声喊叫;那时城墙必要坍塌,百姓个个要往前直冲”(苏6:3—5)。这方法之中,天主没有提到火炮、坦克、架梯等系列有用的攻城设备,只说抬着约柜,按规定的时间、次数、程序去做就可以了,这是闻所未闻的攻城战术。很明显,这个方法就是让他们全心信靠天主,从首领到民众同心合意以信心来征战。圣经后来告诉我们,若苏厄就用这个方法,不费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炮,取得攻占的大捷。
若苏厄是耶稣的预表,只要所有的人跟随耶稣一起祈祷,合一就会实现。今天在分裂的双方之间也有一堵看不见却非常牢固的城墙,任何人要想拆毁它,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回应耶稣的渴望,实实在在地组织更多的人投入祈祷,坚城必会坍塌,双方的靠拢就不再是奢望了,而是快速地挺进了。
二、恳求整合、铸就根基
分裂双方之间那道看不见却牢固非常的墙到底是什么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误会、也不是形式与传统的相异、也不是缺乏沟通与接触的机会,更不是什么真正的原则问题,而是罪。圣经把发生分裂的根本原因告诉我们:
“你们中间的战争是从那里来的?争端是从那里来的?岂不是从你们肢体中战斗的私欲来的吗?你们贪恋,若得不到,于是便要凶杀;你们嫉妒,若不能获得,于是就要争斗,起来交战。你们得不到,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而不得,是因为你们求的不当,想要浪费在你们的淫乐中”(雅4:1—3)。
因着罪性与贪欲,使许多的人,对教会的原则、爱德的精神、基督的心愿产生了错误的解读。经上不是说:“为洁净人一切都是洁净的,但为败坏的人和无信仰的人,没有一样是洁净的,就连他们的理性和良心都是污秽的。这样的人自称认识天主,但在行为上却否认天主,他们是可憎恶的,悖逆的,在一切善事上是无用的”(铎1:15—16)。罪与贪欲,被魔鬼利用之后,造成了教会的分裂,使耶稣的圣心被撕裂。
不仅如此,罪性和贪欲也使每一个人的内心发生分裂。圣保禄那一段著名的感叹式告白,道尽了人内心交战的痛苦和纠结。他说:“我发现这条规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总有邪恶依附着我。因为照我的内心,我是喜悦天主的法律;可是,我发觉在我的肢体内,另有一条法律,与我理智所赞同的法律交战,并把我掳去,叫我隶属于那在我肢体内的罪恶的法律”(罗7:22—23)。每一次面对他所喜悦的天主的法律,却不能好好地遵守与实践,只能眼睁睁地被罪恶的法律掳去。多么无奈,多么不幸,多么失望啊!
如果教会内充满着被罪性和贪欲束缚,心灵分裂的人,怎么谈得上共融合一?内心呈分裂状态的人,又如何担当合一的重任?除非他们体验到基督的大能、怜悯、拯救、平安和喜乐。否则,即便在他自己所处的家庭,单位或团队中都极有可能自相纷争,分党分派,桌上吃饭桌子底下踢脚。只有心灵获得整合,拥有基督的平安的人,方能完成合一的伟业。
要想教会分裂的大局面有实际性的改观,除了众人发起祈祷外,我们个人也要致力于心灵合一的工作,建立教会合一的真实基础。如果不在这个基础上起步,许多的努力皆属徒劳。那我们靠什么达到心灵的整合呢?饱经心灵分裂之痛的圣保禄最终胜出来了,他告诉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靠着主耶稣。这靠的工夫,需要在不断的祈祷中夯实与成就的。
他说:“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感谢天主,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罗7:25—26)。通过不断的哀求,通过对主的信靠,他得胜了,他的心灵合一了。
有许多圣经章节,如若望一书第一章第九节,若望一书第二章第一到第二节、罗马书第八章第一到第四节等。这些章节显示,通过祈祷我们获得罪赦,领受主的平安,得到圣神内的自由,也就是心灵的整合,内在的和谐。由于篇幅的限制,上述章节还是请大家自己去品读与领受吧!此外,我们似乎也可以以中国文化中蕴藏着的天主的启示加以佐证。
中国古代的人特别注重仁义道德,讲究修身养性。他们知道唯有成义之后,才会心安理得,方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为达到义,达成心灵的整合是很不容易的,故此他们常常告诫人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提醒自己,“举头三尺有神明”,必须要慎独,要不欺暗室。可是,结果又怎样呢?他们发现凭自己的努力,仍很难摆脱罪性的控制,他们不由得不感叹:“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这与经上:“我所愿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罗7:15),多么相似。那中国人就找不到成义的路吗?可以的,天主通过中国的奇妙的文字,指给了我们出路。“義”字的结构充分表明了这点。“義”字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我”字。这个“我”字由“干”与“戈”组成,表示了我们的心灵常常在争战。要想这个争得你死我活的自己获得整合和平安,除非投靠与顺服在“羊”字下面。投靠和顺服,就是祈祷的基本心态,同时也是皈依与谦卑,是灵里的呼号与呐喊,是随着圣神而叹息与祈求,是接受耶稣的救恩。“義”字的上半部分的“羊”字,使我们想起出埃及时的门框上涂着的羔羊的血,更使我们想起耶稣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人要想得到真正的心灵合一,内心的和谐,除非接受耶稣为救主,否则,就别无出路。
三、 祈祷领悟,爱中共融
今天耶稣的祈祷中也反复提到了爱。如:你爱了他们,如爱了我一样。好使你爱我的爱,在他们内。双方分裂这么多年,相互间有过不少的伤害,要靠拢时,要发现对方的优点,相互产生好感,并包容对方的缺失与难处,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除非经验到主的大爱。因为,从现实出发去寻找足以弥合分裂的创口,达成真正的共融的“粘合剂”,也是难上加难。除非是主的大爱真正灌溉下来。这种大爱的领受,只有在祈祷之中才得领悟到。
古圣若瑟,无论在什么境遇中,天主都与他同在。这份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信仰与祈祷中领悟到的,否则,任凭谁都没有办法想通,根本不可能胜过一次次无端的试炼。好心去探望兄弟,却被他们卖掉,远离故土。坚决不犯罪,却含冤入狱,不知何日出头。为人解了梦,却被那人遗忘多时。父亲雅各伯死后,兄弟们为自己曾经的过错担心时,圣经上说:“若瑟对他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替代天主?你们原有意对我作的恶事,天主却有意使之变成好事,造成了今日的结果:挽救了许多人民的性命。所以,你们不必害怕,有我维持你们和你们的孩子。’」他这样抚慰他们,使他们安心”(创50:19—21)。他如果没有在祈祷与信仰中领受到主的大爱,是很难宽恕他的弟兄们的。
我们在祈祷中也领受到主的宽恕,我们比头发还要多的过恶一一被主赦免。每天的日用粮,身体所需的、精神所需的、灵性所需的、成长所需的、安全所需的,都是他白白地赐给我们。
我们接受并感受到主的爱时,才能爱主,也能真正爱人。当我们越接受主的爱,就会越爱主,并且为了爱主而活,过讨主喜悦的生活。从天主而来的爱成为我们合一与共融的动力。爱不是出于头脑,乃是发自内心。我们要在耶稣基督里渴慕圣神,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敬拜,服事天主,此时,神就会被我们深深感动。
经上记载:“上主说:‘因为他依恋我,我必拯救他,他承认我的名,我必保护他。他若呼求我,我必应允他,他若有困苦,我必偕同他,我必拯救他,也必光荣他。我必要使他得享长寿,必让他看到我的救赎’”(咏91:14—16)。当我们依恋、宣告、呼求天主的圣名时,他能以爱的奇妙大能来与我们同在,并且帮助我们。
中古时期有位圣人劳伦斯,他在认识主以后,对主非常感恩,希望成为奉献一生的修士,单单爱主。但他无法以平民身份进入贵族才能进入的修道院,他也缺乏知识,又因为身上有残疾而无法成为修士,但他成为了修道院厨房中做菜的厨师。劳伦斯每当做菜时便思想主,他在撒盐时就祈祷:“主,求你使我成为像这盐一般的人来荣耀你。”当他尝味道时就祈求:“求主让我有基督的味道,能够荣耀你。”他在打扫时也祷告:“求主清洁我的心,能够荣耀你。”他生活的全部就是祈祷并且尽心服事每位修士。时间越久,他的脸像天使般发亮,总是面带笑容,因为他拥有主爱的喜乐,修士们每天来到餐厅,看到他的脸就会受到感动。人们看到他,就能明白耶稣的心。最后所有的修士都推举他为院长,原本无法成为修士的劳伦斯却成为修道院的院长。
劳伦斯有经历什么伟大的事来领受并彰显主的爱吗?没有!他只在平凡的生活中,煮饭时就祷告:“主啊,让我成为可以招待你的美味食物。”烧柴时也祷告:“求主让我以熊熊燃烧的心来爱你。”我们也可以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为祈祷,就能如圣劳伦斯一样成为众人看到基督,投奔基督的标记。
常常祈祷能使我们全方位的经历到主的大爱,并自然而然地成为天主分施爱的管道,成为和平的酵母,合一的工具。试想一个常常领悟到主无条件宽恕、怜悯、恩待的人,怎可能不爱人,不去接纳,担待其他的人呢?否则,当他听到“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路10:27)时,会怎样感想?当他读到“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谎的;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我们从他蒙受了这命令:那爱天主的,也该爱自己的弟兄”(若一4:20—21)时,内心会有怎样的刺痛和挣扎?越经历到主的爱,我们就越能被他的爱卷走,曾经的伤害、隔阂、拦阻,都不能阻挡这道爱的洪流。经上说:“洪流不能熄灭爱情,江河不能将它冲去”(歌6:7)。
结语:分裂是基督心中永远的痛,合一共融是他迫切又念念不忘的渴望。走向合一与共融有许多的方法,但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莫过于祈祷。祈祷是信心强有力的表达,是充满圣神的标记。经上说:从信者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这江河就是指我们领受的圣神。无论是个人或团体,越投入祈祷,圣神的水流会越来越大,成为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江河。圣神的河流既能够浇灌与医治我们的心田,又能摧腐拉朽,冲垮一切,使教会迎来真正的共融合一。让我们随同基督为教会的合一献上真诚迫切的祈祷吧!
17:21 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17:22 我将你赐给我的光荣赐给了他们,为叫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为一体一样。
17:23 我在他们内,你在我内,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并且你爱了他们,如爱了我一样。
17:24 父啊!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愿我在那里,他们也同我在一起,使他们享见你所赐给我的光荣,因为你在创世之前,就爱了我。
17:25 公义的父啊!世界没有认识你,我却认识了你,这些人也知道是你派遣了我。
17:26 我已将你的名宣示给他们了,我还要宣示,好使你爱我的爱,在他们内,我也在他们内。」
前言:反复品读这段耶稣向天父的恳求,深深地体会到基督徒的合一何等重要。它不仅牵涉到我们是否圆满地拥有圣子的光荣,存在天主的爱内,且关于基督徒的大使命,关于人灵的得救大事。短短的几句祈祷文中,耶稣先后两次提到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使我们想到:“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若17:3)。耶稣渴望通过基督徒的合一来向全世界传福音。可是,教会内仍存在着严重的分裂。面对基督奥体的撕裂,面对合一的艰巨工程,小小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祈祷,这是耶稣在福音中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导。
一、 众志成城,坚城可摧
越爱天主和主的教会的人,越能感受到教会的分裂之痛。有什么方法,能够促进修和与共融呢?所有的方法,如积极的对话、投身共同的福传使命、在资源上共享、组织上靠拢等、都是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与步骤。不过,让人觉得疑惑的是,尽管合一的事,如此重要,耶稣为什么在福音中单单以恳求解决呢?在他的恳求之中,又传达了哪些信息呢?
对耶稣而言,没有一事是不能办的,只要一命就成,根本不需要苦苦哀求。他的全能只有在人的自由面前,才会显得“无能”。因为他要充分尊重人的自由,不能以自己的全能来剥夺人的自由。教会为什么难以合一,实在是因为许许多多的人妄用自由、骄傲自大、抗拒圣神,使耶稣的全能“束手无策”,所以他只能以恳求来感化我们。看着耶稣的恳求,我们要做出的第一个回应就是祈求天主指明我们的罪,改变我们的心硬和执拗。
他的恳求也表明合一之路是蜿蜒曲折的,凭个人之力,凭团队之力,是很难达成的。我们要全盘地投靠天主,以他的力量使双方转向、靠近、交谈、达于合一共融。
更重要的是,面对合一的大难题,耶稣在深情祈求之时,流露出一份迫切的邀请。他邀请所有的人与他一起祈祷。耶稣在山园祈祷时,汗如血珠般滴在地上,心灵忧闷的要死。他之所以那么痛苦,其中就有一部分是由基督徒的分裂造成的。在耶稣深深地痛苦时,要求门徒醒悟一个时辰,与他一起祈祷。同样,在教会仍然分裂的今天,他在痛苦中仍不断地邀请,急切地渴望我们与他一起祈祷。
当教会的上下级,每一位成员与基督一起祈祷时,再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多么盼望教会的每一位,能切身体会到耶稣的焦渴,组织与发动教友,同心合意,众志成城,为合一献上迫切的祈祷。经上说,你们的信德若有芥籽那么大,就可移山,就可倒海。我们真的到了要以祈祷来发挥信德的威力的时候了。不要怕,只管信!
若苏厄书第六章记载攻克耶里哥城的事,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启发。耶里哥城是以色列人出旷野,进福地的必经之地。如果不攻克与消灭耶里哥城的异民,他们就进不了福地。可是面对城池坚固,防守严密的耶里哥人,出身于游牧民族,没有攻占城池经验的以色列人,怎样攻下这座城呢?这时,天主给他们一个办法。“你们所有的战士要围绕这城转一遭,这样转六天。七位司祭要带着七个羊角号,在约柜前面行走;但第七天,要围绕城转七遭,并且司祭要吹号角。当羊号角吹起长声时,你们听见了号角的响声时,众百姓应当高声喊叫;那时城墙必要坍塌,百姓个个要往前直冲”(苏6:3—5)。这方法之中,天主没有提到火炮、坦克、架梯等系列有用的攻城设备,只说抬着约柜,按规定的时间、次数、程序去做就可以了,这是闻所未闻的攻城战术。很明显,这个方法就是让他们全心信靠天主,从首领到民众同心合意以信心来征战。圣经后来告诉我们,若苏厄就用这个方法,不费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炮,取得攻占的大捷。
若苏厄是耶稣的预表,只要所有的人跟随耶稣一起祈祷,合一就会实现。今天在分裂的双方之间也有一堵看不见却非常牢固的城墙,任何人要想拆毁它,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回应耶稣的渴望,实实在在地组织更多的人投入祈祷,坚城必会坍塌,双方的靠拢就不再是奢望了,而是快速地挺进了。
二、恳求整合、铸就根基
分裂双方之间那道看不见却牢固非常的墙到底是什么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误会、也不是形式与传统的相异、也不是缺乏沟通与接触的机会,更不是什么真正的原则问题,而是罪。圣经把发生分裂的根本原因告诉我们:
“你们中间的战争是从那里来的?争端是从那里来的?岂不是从你们肢体中战斗的私欲来的吗?你们贪恋,若得不到,于是便要凶杀;你们嫉妒,若不能获得,于是就要争斗,起来交战。你们得不到,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而不得,是因为你们求的不当,想要浪费在你们的淫乐中”(雅4:1—3)。
因着罪性与贪欲,使许多的人,对教会的原则、爱德的精神、基督的心愿产生了错误的解读。经上不是说:“为洁净人一切都是洁净的,但为败坏的人和无信仰的人,没有一样是洁净的,就连他们的理性和良心都是污秽的。这样的人自称认识天主,但在行为上却否认天主,他们是可憎恶的,悖逆的,在一切善事上是无用的”(铎1:15—16)。罪与贪欲,被魔鬼利用之后,造成了教会的分裂,使耶稣的圣心被撕裂。
不仅如此,罪性和贪欲也使每一个人的内心发生分裂。圣保禄那一段著名的感叹式告白,道尽了人内心交战的痛苦和纠结。他说:“我发现这条规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总有邪恶依附着我。因为照我的内心,我是喜悦天主的法律;可是,我发觉在我的肢体内,另有一条法律,与我理智所赞同的法律交战,并把我掳去,叫我隶属于那在我肢体内的罪恶的法律”(罗7:22—23)。每一次面对他所喜悦的天主的法律,却不能好好地遵守与实践,只能眼睁睁地被罪恶的法律掳去。多么无奈,多么不幸,多么失望啊!
如果教会内充满着被罪性和贪欲束缚,心灵分裂的人,怎么谈得上共融合一?内心呈分裂状态的人,又如何担当合一的重任?除非他们体验到基督的大能、怜悯、拯救、平安和喜乐。否则,即便在他自己所处的家庭,单位或团队中都极有可能自相纷争,分党分派,桌上吃饭桌子底下踢脚。只有心灵获得整合,拥有基督的平安的人,方能完成合一的伟业。
要想教会分裂的大局面有实际性的改观,除了众人发起祈祷外,我们个人也要致力于心灵合一的工作,建立教会合一的真实基础。如果不在这个基础上起步,许多的努力皆属徒劳。那我们靠什么达到心灵的整合呢?饱经心灵分裂之痛的圣保禄最终胜出来了,他告诉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靠着主耶稣。这靠的工夫,需要在不断的祈祷中夯实与成就的。
他说:“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感谢天主,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罗7:25—26)。通过不断的哀求,通过对主的信靠,他得胜了,他的心灵合一了。
有许多圣经章节,如若望一书第一章第九节,若望一书第二章第一到第二节、罗马书第八章第一到第四节等。这些章节显示,通过祈祷我们获得罪赦,领受主的平安,得到圣神内的自由,也就是心灵的整合,内在的和谐。由于篇幅的限制,上述章节还是请大家自己去品读与领受吧!此外,我们似乎也可以以中国文化中蕴藏着的天主的启示加以佐证。
中国古代的人特别注重仁义道德,讲究修身养性。他们知道唯有成义之后,才会心安理得,方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为达到义,达成心灵的整合是很不容易的,故此他们常常告诫人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提醒自己,“举头三尺有神明”,必须要慎独,要不欺暗室。可是,结果又怎样呢?他们发现凭自己的努力,仍很难摆脱罪性的控制,他们不由得不感叹:“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这与经上:“我所愿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罗7:15),多么相似。那中国人就找不到成义的路吗?可以的,天主通过中国的奇妙的文字,指给了我们出路。“義”字的结构充分表明了这点。“義”字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我”字。这个“我”字由“干”与“戈”组成,表示了我们的心灵常常在争战。要想这个争得你死我活的自己获得整合和平安,除非投靠与顺服在“羊”字下面。投靠和顺服,就是祈祷的基本心态,同时也是皈依与谦卑,是灵里的呼号与呐喊,是随着圣神而叹息与祈求,是接受耶稣的救恩。“義”字的上半部分的“羊”字,使我们想起出埃及时的门框上涂着的羔羊的血,更使我们想起耶稣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人要想得到真正的心灵合一,内心的和谐,除非接受耶稣为救主,否则,就别无出路。
三、 祈祷领悟,爱中共融
今天耶稣的祈祷中也反复提到了爱。如:你爱了他们,如爱了我一样。好使你爱我的爱,在他们内。双方分裂这么多年,相互间有过不少的伤害,要靠拢时,要发现对方的优点,相互产生好感,并包容对方的缺失与难处,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除非经验到主的大爱。因为,从现实出发去寻找足以弥合分裂的创口,达成真正的共融的“粘合剂”,也是难上加难。除非是主的大爱真正灌溉下来。这种大爱的领受,只有在祈祷之中才得领悟到。
古圣若瑟,无论在什么境遇中,天主都与他同在。这份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信仰与祈祷中领悟到的,否则,任凭谁都没有办法想通,根本不可能胜过一次次无端的试炼。好心去探望兄弟,却被他们卖掉,远离故土。坚决不犯罪,却含冤入狱,不知何日出头。为人解了梦,却被那人遗忘多时。父亲雅各伯死后,兄弟们为自己曾经的过错担心时,圣经上说:“若瑟对他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替代天主?你们原有意对我作的恶事,天主却有意使之变成好事,造成了今日的结果:挽救了许多人民的性命。所以,你们不必害怕,有我维持你们和你们的孩子。’」他这样抚慰他们,使他们安心”(创50:19—21)。他如果没有在祈祷与信仰中领受到主的大爱,是很难宽恕他的弟兄们的。
我们在祈祷中也领受到主的宽恕,我们比头发还要多的过恶一一被主赦免。每天的日用粮,身体所需的、精神所需的、灵性所需的、成长所需的、安全所需的,都是他白白地赐给我们。
我们接受并感受到主的爱时,才能爱主,也能真正爱人。当我们越接受主的爱,就会越爱主,并且为了爱主而活,过讨主喜悦的生活。从天主而来的爱成为我们合一与共融的动力。爱不是出于头脑,乃是发自内心。我们要在耶稣基督里渴慕圣神,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敬拜,服事天主,此时,神就会被我们深深感动。
经上记载:“上主说:‘因为他依恋我,我必拯救他,他承认我的名,我必保护他。他若呼求我,我必应允他,他若有困苦,我必偕同他,我必拯救他,也必光荣他。我必要使他得享长寿,必让他看到我的救赎’”(咏91:14—16)。当我们依恋、宣告、呼求天主的圣名时,他能以爱的奇妙大能来与我们同在,并且帮助我们。
中古时期有位圣人劳伦斯,他在认识主以后,对主非常感恩,希望成为奉献一生的修士,单单爱主。但他无法以平民身份进入贵族才能进入的修道院,他也缺乏知识,又因为身上有残疾而无法成为修士,但他成为了修道院厨房中做菜的厨师。劳伦斯每当做菜时便思想主,他在撒盐时就祈祷:“主,求你使我成为像这盐一般的人来荣耀你。”当他尝味道时就祈求:“求主让我有基督的味道,能够荣耀你。”他在打扫时也祷告:“求主清洁我的心,能够荣耀你。”他生活的全部就是祈祷并且尽心服事每位修士。时间越久,他的脸像天使般发亮,总是面带笑容,因为他拥有主爱的喜乐,修士们每天来到餐厅,看到他的脸就会受到感动。人们看到他,就能明白耶稣的心。最后所有的修士都推举他为院长,原本无法成为修士的劳伦斯却成为修道院的院长。
劳伦斯有经历什么伟大的事来领受并彰显主的爱吗?没有!他只在平凡的生活中,煮饭时就祷告:“主啊,让我成为可以招待你的美味食物。”烧柴时也祷告:“求主让我以熊熊燃烧的心来爱你。”我们也可以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为祈祷,就能如圣劳伦斯一样成为众人看到基督,投奔基督的标记。
常常祈祷能使我们全方位的经历到主的大爱,并自然而然地成为天主分施爱的管道,成为和平的酵母,合一的工具。试想一个常常领悟到主无条件宽恕、怜悯、恩待的人,怎可能不爱人,不去接纳,担待其他的人呢?否则,当他听到“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路10:27)时,会怎样感想?当他读到“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谎的;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我们从他蒙受了这命令:那爱天主的,也该爱自己的弟兄”(若一4:20—21)时,内心会有怎样的刺痛和挣扎?越经历到主的爱,我们就越能被他的爱卷走,曾经的伤害、隔阂、拦阻,都不能阻挡这道爱的洪流。经上说:“洪流不能熄灭爱情,江河不能将它冲去”(歌6:7)。
结语:分裂是基督心中永远的痛,合一共融是他迫切又念念不忘的渴望。走向合一与共融有许多的方法,但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莫过于祈祷。祈祷是信心强有力的表达,是充满圣神的标记。经上说:从信者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这江河就是指我们领受的圣神。无论是个人或团体,越投入祈祷,圣神的水流会越来越大,成为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江河。圣神的河流既能够浇灌与医治我们的心田,又能摧腐拉朽,冲垮一切,使教会迎来真正的共融合一。让我们随同基督为教会的合一献上真诚迫切的祈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