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礼仪生活 / 主日证道

从芦苇到磐石——丙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路16:1—13)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9-18 09:12:56 浏览次数:


16:1 耶稣又对门徒们说:「曾有一个富翁,他有一个管家;有人在主人前告发这人挥霍了主人的财物。
16:2 主人便把他叫来,向他说:我怎么听说你有这样的事﹖把你管理家务的账目交出来,因为你不能再作管家了。
16:3 那管家自言自语道:主人要撤去我管家的职务,我可做什么呢﹖掘地罢,我没有气力;讨饭罢,我又害羞。
16:4 我知道我要做什么,好叫人们,在我被撤去管家职务之后,收留我在他们家中。
16:5 于是,他把主人的债户一一叫来,给第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16:6 那人说:一百桶油。管家向他说:拿你的账单,坐下快写作五十。
16:7 随后,又给另一个说:你欠多少﹖那人说:一百石麦子。管家向他说:拿你的账单写作八十。
16:8 主人遂称赞这个不义的管家,办事精明:这些今世之子应付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为精明。
16:9 我告诉你们:要用不义的钱财交结朋友,为在你们匮乏的时候,好叫他们收留你们到永远的帐幕里。
16:10 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义的,在大事上也不义。
16:11 那么,如果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信,谁还把真实的钱财委托给你们呢﹖
16:12 如果你们在别人的财物上不忠信,谁还把属于你们的交给你们呢﹖
16:13 没有一个家仆能事奉两个主人的:他或是要恨这一个而爱那一个,或是要依附这一个而轻忽那一个: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
                           
前言:今天耶稣特意藉不义管家的精明点击我们要在信仰的大事上精明,不要再糊里糊涂下去了。既然要事奉天主,就要紧盯目标,一心一意的过好。可是,在充满诱惑的信仰途上,人性又被罪性与许多残酷的现实捆绑,怎么可能成为精明忠信的基督徒呢?经上说,“在人所不能的,在天主是可能的”(路18:27)。既然他从千万人中召叫了我们,既然我们承认他为救主,他就会负责我们到底,他会通过千万个不同的方法来带领和培育我们。有时看到自己反复软弱,不断跌倒,也不要因此而灰心丧志,反而要将经上的话铭记在心,作为低谷中崛起的力量与保证。

圣经说:“天主偏召选了世上愚妄的,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选了世上懦弱的,为羞辱那坚强的;甚而天主召选了世上卑贱的和受人轻视的,以及那些一无所有的,为消灭那些有的,为使一切有血肉的人,在天主前无所夸耀。你们得以结合于基督耶稣内,全是由于天主,也是由于天主,基督成了我们的智慧、正义、圣化者和救赎者,正如经上所记载的:‘凡要夸耀的,应因主而夸耀’”。今天我们要通过从芦苇到磐石,来看耶稣怎样使我们结合于他,使他真实地成为我们的智慧、正义、圣化者和救赎者。

一、 看重我们的梦想
我们一听到芦苇,心中就会浮现随风飘摇的模样。我们说:“这个人像随风飘摇的芦苇。”是指没有主见,反复无常,变化多端的人。但磐石却不是如此,纵使境遇与事态都在改变,仍然坚定不移,是可靠的人。芦苇能改变成磐石吗?在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主却说可以。安德肋的兄弟西满伯多禄,是住在加里肋亚渔村的像芦苇般的乡下人。然而后来,因为主的恩典,他成为教会的磐石。

不仅是伯多禄,其实大多数的宗徒与凡夫俗子都像芦苇一样。有人说,伯多禄是“像加里肋亚湖一样的人”。加里肋亚一词是“转滚”意思。用这个词来称一个湖,说明这个湖是变化多端的。本来平静的,一旦刮起狂风,就开始波涛汹涌。说伯多禄像加里肋亚湖一样,一点也不过份。如:他率先承认了耶稣为默西亚后,又冲出去拦阻耶稣走向十字架,说这事绝对不能发生在你身上。也是他,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耶稣称为磐石改为责斥成撒殚。最后晚餐中开始他拒绝耶稣给他洗脚,转而又让主连头带脚都要给他洗。不一会儿,他信誓旦旦要与耶稣一起去死,可是,不久就三次否认他。伯多禄喜怒哀乐的情感很丰富,起伏很大。

耶稣却呼召了这样的人:“西满伯多禄的哥哥安德肋,就是听了若翰的话,而跟随了耶稣的那两人中的一个,先去找到了自己的弟弟西满,并向他说:‘我们找到了默西亚。’──意即基督。遂领他到耶稣跟前,耶稣注视着他说:‘你是若望的儿子西满,你要叫‘刻法’──意即伯多禄”(若1:40—42)。“刻法”翻出来是伯多禄,也就是磐石之意。耶稣知道他原先是芦苇,是个变化无常的人,却预言他将来要成为磐石。因为耶稣知道伯多禄与他的兄长安德肋,以及其他的一些宗徒,虽是小人物却有远大的梦想,在不断地追求梦想,更知道天主在他们身上的美好计划。尽管伯多禄成为磐石的过程甚为曲折,但主掠过这一切,注视他,召叫他,引导他,从未放弃过他。

从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接受耶稣为救主的,特别当我们知道了生命的价值,人生的终向,我们就有了属天的梦想。因着这份超越的梦想,我们投奔在耶稣的翼荫下,成为他的羊,他会保守带领我们到底的。他说:“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随我;我赐与他们永生,他们永远不会丧亡;谁也不能从我手中把他们夺去。我那赐给我羊群的父,超越一切,为此,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将他们夺去”(若10:27—29)。

天主格外垂顾于有梦想的人。不管我们出身如何,他的恩宠首先要赐给有梦想的人。有梦想即代表着有良好的开端,又代表着对天主有深深的渴望。天主的恩宠总是先流向渴望的心灵。

某A县城有一群没有社会地位,却热心敬拜主的教友,多年一直祈求天主赐给他们一所像样的教堂,可是,长时的努力,奔走总是没有结果。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没有灰心,仍然在感恩与信心中度日。后来,他们的总铎区为了另一所B教堂的迁建,去请一位大老板帮忙。这位教友老板,家财万贯,近十年来在自己的家乡就投资了近十个亿。他不仅事业兴盛,社会地位与影响也很大。当他们的神父为了B教堂的迁建之事去拜访他时,言谈之间偶然提及那A县城里的教友的困难与渴望,想不到,这老板当即表示他愿意也有办法解决A县城的事,可是B教堂的事,还需要看机会再说了。原本是因为B教堂的堂产请他帮忙,没想到却为A教堂的建设找到出路。为什么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呢?原因无它,因为天主总是先给渴望他的人,给有梦想的人开门的。天主说:“我是上主,我是你的天主,是我由埃及国将你领出,你张开口,我要使它满足”(咏81:11)。天主在鼓励我们向他大大张口,他看重我们属天的伟大的梦想,必会越过一切,使我们大大满足。

二、知悉我们的渴望
尽管伯多禄从芦苇到磐石的历程是一波三折的,但耶稣仍深深地知道他最深的渴望。尽管他曾严重的三次否认主,但主体谅人的软弱,知道在当时那个充满恐惧的环境中,伯多禄的反应是违心的,是被迫的。福音书上记载了伯多禄的三次跌倒,同时也记载他逃跑及回转继续跟随主的经过,说明了在内心的深处他还是爱着主的。尽管跟随主的过程中的确表现得像随风飘摇的芦苇一样,但是主还是明了伯多禄的用心与初衷。所以,在耶稣复活后三次问伯多禄是否爱他时,伯多禄三次都回答说,主,你知道我爱你。最后一次甚至说:“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晓得我爱你”(若21:17)。

正因为耶稣一切都知道,所以伯多禄觉得深深地被主理解、被主信任、被主珍惜、被主呵护,所以他有力量原谅自己,接纳自己,愿意再次踏上征程。真的是,理解万岁!又真的可称得上“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一个人尽管多次失败和跌倒,如果仍然有人理解他,信任他,重视他,鼓励他,他一定终会东山再起,重振雄风的。理解与信任带来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战国时期,出身贫寒卑贱的管仲为什么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是因为有一位好朋友鲍叔牙一直理解信任他,事事为他着想。

为了照顾贫穷的管仲,鲍叔牙自己出资请管仲与他一起做生意。当赚到钱时,管仲拿得总要比鲍叔牙多。大家都责怪与轻视管仲唯利是图,可是,鲍叔牙却说,管仲贫穷又有老母,多拿一点没有关系。两人一起参战时,管仲怕死总躲在最后面,别人又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又解释说,他不是怕死,而是怕死了无人照看母亲。在齐国的王位之争中,他们分别归于王子纠与王子小白的属下。为了让自己的主人纠顺利登上王位,管仲的箭射偏了,暗算王子小白没有成功。当小白作了齐王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成为战国时的第一个霸主强国。

管仲感慨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成功之原因时,最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鲍之交。尽管管仲取得很大的成功,有很大的才能,可是,人们更加称赞的是鲍叔牙的理解、信任、赏识的美德,没有他,怎么会有管仲的成功呢?

主耶稣是我们最贴心的朋友与救主,不管怎样,他总会知悉我们最深处最真诚的渴望。哪怕这些渴望实现出来时,有时会大大地走样。如经上说的:“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罗7:17)。他还会明了我们的初衷,知道我们的苦心的。确实,“人看外貌,上主却看人心”(撒上16:7)。

路加福音十八章中,那位法利塞人只看人的外在行为,只看税吏的不断堕落,因而轻视他,看他为无可救药的。可是,耶稣却看税吏的内心,看到他最深处的真实的渴望,因而高举他,恩待他,使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渴望在回家时就实现了。主说:“我告诉你们:这人下去,到他家里,成了正义的,而那个人却不然。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18:13)。天主绝“不轻看痛悔和谦卑的赤心”(咏51:19)。

三、 赐下崛起的机会
自从伯多禄三次公开的,严重的跌倒之后,那么爱主的他,内心的悔恨是不言而喻的。在外表上,他也受到众宗徒的轻视,因为他曾唱过高调,可是表现的却使人大跌眼镜。可是,耶稣却没有中断过对伯多禄,这位像加里肋亚湖一样变化无常,像芦苇一样随风飘摇的人的负责到底。在伯多禄豪言壮语地表态自己愿意与耶稣同死,同下监狱时,耶稣已经为他做了祈祷。主说:“西满,西满,看,撒殚求得了许可,要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是我已为你祈求了,为叫你的信德不致丧失,待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兄弟”(路22:31—32)。

三次在耶稣的有言在先下,还是重重的跌倒,这使西满完全感到挫折。他对自己说:“我现在没有资格成为门徒。我应该被遗弃,差劲,很糟糕的人。”他在家里闭关,感到前途一片黑暗。第三天,妇女来到坟墓,发现耶稣的遗体不在那里。伯多禄听到这消息,就起来,尽全力跑到坟墓,发现耶稣的遗体不在那里,发现坟墓果然是空的,看到耶稣的殓布,就低着头回家,更加的伤心、绝望。可是,奇妙的是,耶稣复活以后,第一个拜访的门徒就是伯多禄。路加福音二十四章34节说:“主真复活了,并显现给西满了。”
虽然如此,西满伯多禄遇见耶稣后,心中的痛苦更加重。他宁愿主不要来拜访他。因为主仍然来拜访像他这出尔反尔的人,他就因着罪恶感而挣扎,说:“我去打鱼”(若21:3)。他因着难以承受的罪恶感,到加里肋亚去,回到过去渔夫的生活。他开始捕鱼,打扫尘封的船,出海捕鱼。

伯多禄整夜捕鱼,却没有捕到一条鱼。他心不在焉,因着罪恶感,痛苦不堪。“哎呦!我真命苦。这差劲的人!该死的人!我怎么可以活着呢?该死,该死。”他带着整夜的辛勤撒网,连鱼都看不起他,一条鱼也没有进网。虽然他整夜撒网,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尽管他这样自暴自弃,可是,主却不放弃他。不仅指示他怎样捕鱼,又赏给他大量的鱼;不仅为他们预备好取暖的炭火与早餐,还一次一次地问伯多禄是否爱他,是否比众人更爱他,使他摆脱跌倒的捆绑,恢复与加深跟他之间的爱的关系。同时,也为重新树立他在宗徒团体中的权威,正式地委任他牧养与带领教会的重任。

经上说:“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过。所以我们要怀着依恃之心,走近恩宠的宝座,以获得仁慈,寻到恩宠,作及时的扶助”(希4:15—16)。我们有软弱、有缺点、有罪恶、并不奇怪,也不会因而失去盼望,反而要照经上说的,怀着依恃之心,投到他恩宠的宝座前。他会赐下让我们崛起的机会,会引导我们迈向新的成功。他的爱真的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的。

结语:今天跟各位分享伯多禄的故事,但这不仅是他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我们就是像伯多禄一样的人。在心情好时,像磐石,心情不好时像芦苇。不只像芦苇,甚至像杂草。但我们不要忘记,主不抛弃像我们这样的人,他仍然会负责我们到底。因为他看重我们的梦想,知道我们的渴望,会赐下崛起的机会。让我们继续追随梦想,保持最深最真的渴望,捕捉与善用好每一次崛起的机会,我们必会成为磐石,成为精明忠信的好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