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礼仪生活 / 主日证道

富人真的难进天国吗?——丙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路16:19—31)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9-23 17:02:21 浏览次数:


16:19 「有一个富家人,身穿紫红袍及细麻衣,天天奢华地宴乐。
16:20 另有一个乞丐,名叫拉匝禄,满身疮痍,躺卧在他的大门前。
16:21 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饥,但只有狗来舐他的疮痍。
16:22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亚巴郎的怀抱里。那个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16:23 他在阴间,在痛苦中举目一望,远远看见亚巴郎及他怀抱中的拉匝禄,
16:24 便喊叫说:父亲亚巴郎!可怜我罢!请打发拉匝禄用他的指头尖,蘸点水来凉润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中极甚惨苦。
16:25 亚巴郎说:孩子,你应记得你活着的时候,已享尽了你的福,而拉匝禄同样也受尽了苦。现在,他在这里受安慰,而你应受苦了。
16:26 除此之外,在我们与你们之间,隔着一个巨大的深渊,致使人即便愿意,从这边到你们那边去也不能,从那边到我们这边来也不能。
16:27 那人说:父亲!那么就请你打发拉匝禄到我父家去,
16:28 因为我有五个兄弟,叫他警告他们,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16:29 亚巴郎说:他们自有梅瑟及先知,听从他们好了。
16:30 他说:不,父亲亚巴郎!倘若有人从死者中到了他们那里,他们必会悔改。
16:31 亚巴郎给他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及先知,纵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了,他们也必不信服。

前言:每次读到这段福音时,一方面为富人的永远丧亡而深深惋惜,另一方面又困惑难道富人真的难以进天国吗?即便许多成功的人士坐拥金山,享尽荣华富贵,但是,对于天主来说,他们仍然算是乞丐一个,仍然是罪人,仍然需要拯救。难道天主就不愿意救他们吗?不是的,圣经告诉我们:“他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弟前2:4),不愿意有一个人丧亡。既然如此,他的圣子耶稣来到世界,“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1:21)。救主耶稣又是怎样对所有的人,特别是富人施行拯救的呢?

一、 他千方百计地与富人结缘
耶稣要拯救所有的人,故此,他会针对不同的机缘,让人听从他,相似他,接受他。这么多的机缘中最主要的是爱。因为天主是爱,我们是他的肖像。爱与被爱是我们生命的本能。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是他的肖像,本来就有同情心,怜悯心,本来就是善的。不管穷人富人,都是天主的肖像;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也都是天主的肖像。凡是人,都是天主的肖像,都会爱与被爱。

对于认识耶稣,接受信仰可以有先后,可以有自由。但我们都是人,都要去爱,也需要被爱。每一次去实践爱时,就是听从天主的声音,就是与天主同心。玛窦福音第二十五章将得救,进天堂的最后标准告诉我们:“我父所祝福的,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玛25:34—36)。那时耶稣君王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为了让所有的人最终得救,进入天国这个充满爱的地方。他就赋予我们爱的本能,让我们尽量去爱。并提供各样爱的机会,让我们去实践与学习爱。“爱是出于天主;凡有爱的,都是生于天主,也认识天主;那不爱的,也不认识天主,因为天主是爱。”(若一4:7—8)。

对于一总的富人,天主总会千万百计的通过爱德的机会与他结缘,使他得救。今天的拉匝禄听说这个富人,天天奢华的宴乐,他想到了他的家门前,肯定不会挨饿的,绝对不会饿死病死的。这是天主赐给富人行善的机会,可是,富人却认不出来,错失了一次次的机会。其实,一总的富人,不管你拥有许多的财富也好,或者是身居高位,或者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总比一总的穷人,卑贱的人,没有文化的人,有更多的时间、能力、金钱、资源,去帮助人。这些资源如不利用,过期就会作废的。

俗话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因为我们比别富有,就会有许多人来靠近我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每一次助人的机会,都是天主要跟我们结缘。主说:“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每一次的爱德,都要被天主永远记念,并作为你进入天国,享受天国的资本。故此,每一回有人求助时,千万别说,真是麻烦!或者说,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实是大有关系,这关系到你是否得救的大事。既然与得救相关,即使麻烦也要心甘情愿去爱。当你帮助穷人时,天主就收到了你的献礼。所以,如果你在金钱上比别人富裕、才能超出常人、地位高人一等,更要记住,处处行方便,时时发善心,好让自己更圆满的地活在天主的爱中,完全杜绝下地狱的一丝可能。

一位笃信民间佛教的老太太,多年来从事佛事的管理与操办。可是,在晚年时得了癌症,非常痛苦,过去的佛友因为怕粘上晦气,引病上身,不仅没有来探望她,反而疏远她,连她原先留在庙里的东西,在她未死之前就清理出户了。这使她痛苦上加痛苦。因为她家就住在天主堂的对面,一些教友得知她的病情与可怜时,主动地关心她、问候她、照顾她,很快不可能的事发生了:远近闻名的这位拜佛老太太,就信从了主。是什么原因,使她这么容易,没有多少困难地归依了主呢?后来,从他儿子的叙述中,我们就找到知道了原因。他说他妈妈是一位极有爱心,古道心肠的人,凡是困难的人,有求于她的人,她总会想方设法的帮助人。尽管她自己也不算富裕,住的房子也不大,可是,甚至有一回将一个生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乞丐收留在家中,一直服伺到乞丐病愈为止。因着这事,她被称为好人好事,而登在地区报上。救主是绝对不会忘记这些施行大爱德的人的。

二、他推动我们发出呼求
人类自从犯罪开始,就越来越远离天主。天主天天在呼喊,亚当你在哪里?许多人对天父的寻找认不出,也听不到。特别是衣食无忧的富人,他们常常凡事顺遂,心想事成,他们好像不需要天主。所以,天主只能良苦用心,将他们放在困境中,让他们认出自己的无能,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从而转向主,投奔主。

的确,许多的富人在表面上过得风光,其实,他们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如,感情的纠葛、儿女的悖逆、事业的风险、处世的危机、病痛的缠绕。在这个时候,他们的金钱也会失色,他们的才能也不能奏效,他们的资源也不能于事有补,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呼天叫地。
司马迁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澹,未尝不呼父母也。”人在困境中呼天,是圣神在推动我们向主发出呼求,也是人的本能。圣经也说:“圣神也扶助我们的软弱,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祈求才对,而圣神却亲自以无可言喻的叹息,代我们转求。”(罗8:26)。

对这些未认识主的富人来说,在这些困境中,进退两难,举步维艰,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这时,圣神就会作工,代他们转求。随着他们开始呼求时,特别是当他们能够清楚的向天主,向耶稣发出呼求时,就有奇妙伟大的事发生。

1、 主真实的同在
经上说:“除非受圣神感动,也没有一个能说:‘耶稣是主’的”(格前12:3)。每一次的呼求主,都是圣神的作工。哪怕在绝境中,我们跟主说,主啊,我快要死了,我完蛋了。就这么一声,主啊,仍表明圣神与我们同在。经上又说:“谁若没有基督的圣神,谁就不属于基督”(罗8:9)。既然我们身上有圣神,我们就必属于基督,基督就必与我们同在。有了主的同在就没有什么好担忧,好害怕的。尽管有时他好像不理不睬,好像睡着了,或者事态越来越糟糕。但千万别忘了,任何事对他都没有难处的。他可以在瞬间成就一切,也可以先输得一切,全线崩溃,然后置死地后生。他是输得起,又赢得起的主。他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若11:25)。只要祈祷,只要相信,只要呼求,最终的胜局是属于我们的。有他的同在,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吩咐宗徒们向普天下传福音中,知道他们将面临众多如山的困难、试炼,他没有给他们巨资作为资本,没有培育他们成为博士后,没有建立军队,只是说,看看我天天与你们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终结。有主的同在,比任何事都好,都牢靠。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耶稣真正好。

2、成为天父的儿女:

经上说:“你们所领受的圣神,并非使你们作奴隶,以致仍旧恐惧;而是使你们作义子。因此,我们呼号:‘阿爸,父呀!’圣神亲自和我们的心神一同作证:我们是天主的子女”(罗8:15—16)。随着这一声声的呼求,我们的身份一下子提升到最高,成为至高天主的儿女。就好比我们叫自己的父亲为爸爸时,说明我们就是他的儿女。同样,我们呼求天主时,就是他的王子,是他的公主。黄土变成金。沙石变珍珠。随着这声声呼求,他就会永远记着我们,牵挂我们。不管落在什么困境,哪怕是罪恶之中,他也会来拯救我们。
落入困境中的人,好比价值连城的珍珠落入了粪坑,没有人会弃之不顾的,一定要把它捞出来的。因此,经上说:“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将来的事物,是有权能者,是崇高或深远的势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相隔绝,即是与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之内的爱相隔绝”(罗8:38—39)。

3、获得拯救:

说到这里,真得不能与基督的爱相隔绝吗?实在许多次,我们反复的跌倒,犯罪,这样的我,还会救吗?还值得救吗?不是说,要得天主的救恩,首先要自己要做好,否则,他怎会救我们呢?是的,要想得救恩,一般而言,要先做的好。可是,对耶稣来说,他深知人的软弱,人的限度,有时候,我们做不好,甚至是故意的犯罪,他也怜悯我们,他仍要放下绳子,拉我们上来。尤其是富人,虽被许多痛苦缠绕,可是,他们还是有许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一些与信仰不符的应酬,来往他们仍要继续;许多的工作事务,不可能让他们完全脱身好好敬拜主;罪性的贪欲也不时地控制他们,使他们不能手洁心清地到主前。这样一再地滑落,呼求有效果吗?

有的,让我们来解读一段圣经。若望福音第四章中撒玛黎雅妇人,虽然不算是一位富有的人。不过因为她无法断绝与他人同居的关系,没有办法改善行为,所以不断地在无人知道的角落发出呼求,期待拯救。最后耶稣竟特地途经那地施行拯救。大家都以为她是一位无可救药,一意孤行,破罐子破摔的人,殊不知她也不断地为自己呼求,也专程前往革黎斤山与耶路撒冷山上为自己的婚姻朝圣。虽然许多次呼求好像落空了,甚至朝圣也没有明显效果,但是,主却听到他的哀号,那天专程在炎热的中午等她,传福音给她,解救她。如果她没有呼求,耶稣怎么亲自,必定要去等候她呢?如果,她没有去这两座山上朝圣过,且见不到效果,她怎么在认出耶稣是一位先知后,就求教耶稣到底在哪座山上可以朝拜天主,遇见天主呢?所以,呼求,坚持祈祷,即使行为一时不能改变,还是会获得拯救的。

三、赐下永生的梦想。
除了将富人们放在困境中,推动他们投奔主,发出呼求外,他也会使这些属地的成功人士,感到世界的空虚,人生的无意义,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快乐。

马尔谷福音第十章中那位急匆匆赶来,向耶稣求教永生问题的富贵少年,内心亦是没有真正自由与快乐的。如果他真的活的很好了,大可不必心急火燎地跑来在大庭广众之下跪在耶稣面前求问了,说明他很不快乐又找不到真正难受的原因。当耶稣得知他灵里的基本状况之后,就明白了,捆绑这位可爱的青年,使他不快乐的真正原因,是他被财物所累。所以,耶稣就向他发出邀请,给下赐下新的梦想,要变卖一切,施舍给穷人然后跟随主。可惜,他放不下舍不得他的家产,与耶稣失之交臂了。经上说:“就面带愁容,忧郁地走了”(谷10:22)。

若望福音第三章中的尼苛德摩可谓是一位成功人士,因着他不断地追求,成为了犹太人的首领。可是,他仍觉得生活在黑暗中,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经上说他是在一个黑夜来请教主的。主就对他说:“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见到天主的国”(若3:3)。

什么是由上而生,对尼苛德摩来说,对这样世人眼中成功的人来说,由上而生是针对他们要有新的属天的梦想。因为他们从小开始就追求世间的成功,可是,一旦成功之后,也觉得不过如此,兴味索然。确实,世界的成功只能满足人身体和感官的需求,却根本不能满足灵里的需求。人除非整个的身心灵遇见天主,才会有安息。因此,主藉着灵里的这些饥渴,使富人们觉得郁闷、焦虑、没有深层的满足感,迫使他们寻求上好的一份,要进入主的丰富生命。

近代知名学者,法学权威吴经熊博士在回顾自己皈依的历程说:三十岁时,我虽然身在家园,却似无家可归;我虽儿女成群,却感到孤苦伶仃;虽然高朋满座,似觉寂寞无聊。外面朝朝宴会,内心痛苦不堪,正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没有天主的宇宙,简直不可思议。恨不得这出滑稽剧早早收场,我和宇宙间的一切同归于尽,天地间既无天主的存在,谁集真善美之大成?人类茫无目的,生命不值一顾。我怀疑天主的存在,一味沉溺于腐朽的事物。我纵情歌舞,及时行乐,只落得满腔苦闷,徒增抑郁。我曾试以情感来取代失去的信仰,结果是画饼充饥,无济于事。精神上的苦痛是那般剧烈绵长,我真的相信地狱也不过如此而已。他又写道,依局外人看来,我那时正度着轰轰烈烈的安富尊荣的生活,其实我厌世的程度已达极点。——后来,因为阅读圣女小德兰的《婴孩耶稣德兰》和《灵心小史》,吴博士折服于这位圣女的高超有力的话语,正式皈依天主教。从此,他个人的生命也从里到外,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

三位贤士为什么离家去国,万里迢迢地寻找新生的犹太王,是因为他们找不到人生真正的意义与生命的希望。当他看到新生的婴孩耶稣后,经上说:“就由另一条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玛2:12)。他们见到耶稣后,就开始新的人生,走上新的道路。

总结:虽然富人比起穷人来,进天国比骆驼进针孔还难,但是,对天主的无限怜悯与仁慈而言,他还是会对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利用种种爱德的机会与他们结缘。有时,他会管教他们,将他们放在各样的困境,迫使他们降服,谦卑,发出呼求,成为他的儿女,享受他的同在,获得他的救恩。对那些一帆风顺,志得意满的成功人士,他更要将属世生活的空虚、生命的黑暗团团笼罩着他们,使他们奋力向上求索,直到找到天主为止。如果,你我现在生活优裕,却常有内外的各种得救的机缘,让我们尽快接住救主向你抛来的得救绳索,走上蒙恩的崭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