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可以起死回生——丙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路19:1—10)
作者:五饼二鱼神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1-01 00:08:40 浏览次数:次
19:1 耶稣进了耶里哥,正经过的时候,
19:2 有一个人,名叫匝凯,他原是税吏长,是个富有的人。
19:3 他想要看看耶稣是什么人;但由于人多,不能看见,因为他身材短小。
19:4 于是他往前奔跑,攀上了一棵野桑树,要看看耶稣,因为耶稣就要从那里经过。
19:5 耶稣来到那地方,抬头一看,对他说:「匝凯,你快下来!因为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
19:6 他便赶快下来,喜悦地款留耶稣。
19:7 众人见了,都窃窃私议说:「他竟到有罪的人那里投宿。」
19:8 匝凯站起来对主说:「主,你看,我把我财物的一半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以四倍赔偿。」
19:9 耶稣对他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
19:10 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前言:今天我们特别来思想关爱,因为决定匝凯生命翻转的关键性一步,就是耶稣抬头看他时流露着的真诚的关爱。因着主关爱的眼神,他就赶快下来,喜悦地款留耶稣,拉开了与主相遇,及生命改变的序幕。关爱是何等的重要,主的关爱常常不经意流露出来,通过眼神、一举一动、言语,使万物起死回生。
一、 耶稣的关爱
让我们来看新约。耶稣的门徒与法利赛人的差异点在哪?当然耶稣门徒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门徒日夜关心的是“谁高人一等”或“要吃什么”。然而,在耶稣所到之处,他所关心的却是灵魂。若望福音九章一节说:“耶稣前行时,看见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耶稣不是随便看看,而是认真地观察及关心,并且行使医治的大能。各位是否曾用心关怀过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事、物?所谓信耶稣,就是要如此。
在路上我们时而会看到有人触摸他人衣角的情景。有谁会在乎这种事情呢?然而,耶稣却付出真心的关怀,向凭着信心触摸他衣角的妇人(见玛9:18—26)伸出援手,因此,妇人的血漏病得以痊愈,这乃是耶稣的心。
耶稣坐在银库前,看众人怎么投钱,有位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到银库。然而,耶稣真正关心的却是仅能投入两个小钱的寡妇,因为这是她的所有(见谷12:41—44)。
“他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玛9:36—38)。
“天主是爱”(若一4:16)。“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身为天主的,他给我们详述了”(若1:18)。
二、关爱的重要
这是不言而喻的!关怀是促使成长的原动力。据说,新生儿需要关怀的眼神,方能长大。当我们笑脸望着婴儿时,他也会跟着笑。当我们对着他哭泣时,他也会哭泣。我们在注视婴儿时,他们会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从中产生自我肯定感。因此,在养小孩时,必须要常常看着他们,在大人关怀的眼神及笑容中,婴儿学会与人的互动,在这段过程中逐步成长。
青少年在成长时,也要经历这过程,青少年在成长期间,会尝试一些好奇的事情,他们对别人的反应有所期待,当有人赞许他们的作为时,就会继续下去。反之,当有人讨厌他们时,则会抑制这样的行为。因此,青少年时刻需要关爱的眼神。这样,才能成为健康的人。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关怀与回应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因素。
关爱是和谐关系的顺滑剂。生活中常有这样情况:一对夫妻坐在餐桌前,先生埋头阅读他的报纸,妻子在一旁唠叨。当妻子唠叨了一阵子以后,突然大声了起来:“你有在听我讲话吗?”此刻,先生的答复是“我有在听啊!我还可以重复好几遍呢!”男人为了证明,开始重复着妻子说的话。然而,女人会因为丈夫重复的话而感到满足吗?不会!女人期待的乃是全然的关心。女人盼望丈夫放下报纸,双眼凝视着她,专注地聆听。然而,这对男人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女人却期盼他发生,这种事会不断在生活中重复上演。
在教会里,尤其在讲道时,关爱可以使效果更好。对讲道者而言,他也需要回应和关怀的眼神,在台上讲道时,若台下的教友频频点头回应,他的讲道会变得更加有力。反之,当台下的教友不专心或是聊天时,因着现场散漫的气氛,讲道就会变得非常吃力。许多讲道者都有过如此感受。的确,人类需要回应,我们不也曾听说,有位讲道员若没有听到台下“阿们”声音时,就无法继续讲道呢?因为,回应会带来鼓动的作用。现在常常讲“磁场”,若大家专门听讲,及时回应,听道的会场会产生共振,天主的信息会充分地传讲出来。
现代的人心灵饥渴,渴望天主的爱。再也找不出比“天主关心人类”更能令我们感动的事了!因此,圣经中不断出现“天主的面”“渴慕天主的面”、“天主向人仰脸”,这些话以为为何?就是天主关心看顾我们。我们会引用格林多后书13章的经文:“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宠,和天主的爱情,以及圣神的相通,常与你们众人相偕。”来彼此问安。旧约里的问安,就是今日主题经文中户籍纪六章24—26节这乃是大司祭的祝祷:“愿上主祝福你,保护你;愿上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上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
圣经作者恐惧什么呢?他深怕天主隐藏祂的面,不愿向他露脸,以及天主不再关心他。然而,我们要在敬拜中遇见天主,这样我们才能在主里面成长。敬拜主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再次确认天主的爱及关怀、天主的赐福与安慰。倘若敬拜中无法经历这些时,我们会陷入不安与失望中。因此,我们要天天来到天主的面前敬拜他,在敬拜中确认我们的关心以及祝福。就如同植物需要阳光,而我们的灵魂,则需要天主的光照。让我们在敬拜中经历天主的荣光,并借着天主的大能来恢复我们的爱心,“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弗4:24)。
判断人最终是否可以得救,就看有没有爱。在最后审判时,主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这些人要进入永罚,而那些义人却要进入永生”(玛25:45—46)。
三、 关爱在哪里?
我们时常会说“要效仿耶稣”、“要学习耶稣的祈祷”、“效仿耶稣的爱”没错!我们的确需要如此效法耶稣。但是,我们真正缺乏的,乃是“耶稣关怀的眼神和行动”。我们要看耶稣所看的、想耶稣所想的。盼望各位都能以耶稣的眼神和行动关怀他人。因相爱使人认出我们是基督徒。天主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我们爱的行为,才能让人感受到。给人关心、信心、希望就是爱。圣经说:“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若一3:17)。”
1、 关爱的眼神
据说:有个百万富翁花巨款安了一只假眼睛。这只假眼安得惟妙惟肖,简直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百万富翁自然十分得意,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他的那只假眼。有一次,他碰到马克?吐温,便照例问:“先生,你能猜得出来吗,我的哪只眼睛是假的?”马克?吐温一本正经地端详了半天,终于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百万富翁万分惊异地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这只假眼可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来的呀。”马克?吐温装着温和的样子笑了笑,回答说:“也不太难看出来,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慈悲,因此断定它是假的。”从马克?吐温讽刺幽默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百万富翁是一个怎样冷酷无情的人。假眼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慈悲,真眼里就没有一丁点了。
眼晴是心灵的窗户,有时通过眼神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为人,内心状况,是否有爱心。经上说:“目光慈祥的,必蒙受降福,因他将食粮,施舍给狂人”(箴22:9)。
“注意”的英文为“pay attention to”。“pay”是付钱之意,也就是以金钱来获取人们的注意力。因此,从“pay attention to”之中,我们发现人类有被关注的需要。我们要常常以关爱的眼神,细心留意周围的一切,特别是那些心情低落的、自卑的人。
有一个教会曾举办家庭唱歌比赛。比赛进行中,有一位金弟兄唱走音,听众都笑了。他觉得很丢脸,回到座位一直低头不敢看人。接着一位传教先生全家唱到一半,他们也唱走音而引着大家哄堂大笑。唱歌比赛结束不久后,传教先生离世归天家了。
办完追思后,大家整理他的遗物时,翻开他的日记本。日记的内容如下:7月14日,教会举办唱歌比赛。比赛当中,金因为唱走音而感到非常羞愧,所以我就故意唱错使大家大笑,我看到金弟兄感到安慰。感谢主!透过我所做的如此小事,能带给人安慰和鼓励。得知日记的内容之后,大家都大声痛哭。
2、行动的跟进
经上说:“孩子们,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若一3:18)。耶稣真诚的注视匝凯还不算,还提出要必须住在他家。不仅住入他家,还愿意接受他的款待。有时我们对人家付出比较容易,接收人家的服事却有点难。爱比被爱容易多了。被爱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矮人一截,觉得需要别人似的。其实,顺其自然地接爱被爱也是一种爱。
不管是爱或被爱,都需要行动的。耶稣传天国喜讯时,不仅宣讲,也医治,也主动地寻找亡羊。真正有爱,就会跟进。行动往往就是爱的尺度。越有爱,越会有好表现,好行为。爱是永不止息,会不断地跨越自我,将爱洒向人间。
《读者》中有一个“爱的磁石”的故事:
“云儿,云儿,像朵花,开在天上笑哈哈;云儿,云儿,像妈妈,一朵一朵爱心大……”
这是年轻的巴西妈妈苏珊写给女儿露菲的儿歌。
每当母女俩独处时,她们都会唱起这首歌。可就在距露菲3岁生日还有17天的时候,歌声戛然而止——因为保姆的失职,露菲在外出的途中被人抱走了!
此后,失女心痛的苏珊疯狂地寻找女儿,贴寻人启事、登报、找电视台……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了,但依然毫无线索。
家人劝苏珊趁年轻再生一个,她却坚决不愿意。“如果我有了第二个孩子,便会慢慢淡忘露菲,那样她就更可怜了。我相信露菲跟我一样,也一定在寻找妈妈。”
第二年、第三年过去了,依然没有露菲的消息。苏珊因为不停寻找女儿而失业在家,丈夫被公司解聘,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一天,在里约一个嘈杂的地下道里,苏珊忽然发现地上蹲着一个小乞丐,这孩子穿着一件破旧的粗布开衫,流着鼻涕,正在拨弄一条小虫。孩子一边玩一边唱道:“云儿,云儿,像朵花,开在天上笑哈哈……”
瞬间,苏珊激动得几乎要窒息了——难道她就是我的宝贝露菲?但这兴奋很快便消失了,苏珊发现眼前的乞丐是个男孩。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和这首歌的来历吗?”苏珊努力控制着情绪。“叫我麦基卡吧,我们乞帮的孩子都会唱,我也不知道是谁先开始唱的。”男孩漫不经心地答道。“你能带我去你的乞帮看看吗?”苏珊绝不能放弃这个重要的线索。“不行,我们可不敢带陌生人回去,否则就会被罚站,甚至挨饿、挨打一整天!”苏珊没有继续勉强麦基卡,她知道这孩子说的是真话。乞帮在里约有很多,控制乞帮的老板都相当凶。
苏珊决定暗地里跟着他。晚上9点,在麦基卡的引领下,苏珊来到了一处贫民窟。麦基卡所说的乞帮一共有7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其中有3个是女孩。苏珊等到屋内的灯光都熄灭了,悄悄潜入屋内,偷偷地在每个女孩头上,剪下了一小绺发丝。很快,3个女孩头发的DNA鉴定结果出来了——没有一个和苏珊的吻合!
苏珊依旧不死心,几天后,她重新潜入贫民窟。这一次,她惊喜地发现一个叫米隆尔的女孩长得像极了记忆中的女儿。趁她睡熟之际,苏珊悄悄剪了几根米隆尔的头发。之后,她简直不敢独自去取鉴定报告单。
鉴定结果出来了,米隆尔跟苏珊DNA的相似程度达99.99%——她正是苏珊走失已久的女儿!之后,苏珊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妈妈,我终于找到您了!”得救后的露菲扑进苏珊怀中,母女俩泪如雨下。
事实上,人是自私的。只有关心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别的就漠不关心。在看照片的时候,也只会盯着照片里的自己陶醉不已。若我们将眼睛转向照片中的其他的人,并给予赞美时,相信自己身边的人都会因此有所改变。
特别当我们受到爱的鼓励与感动时,就要马上采取行动,将爱传出去。或者给自己规定好,无论如何总要日行一善。我们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过多的财物,没有人会穷的连爱也不会。在天主面前,爱说了算。
总结:一首属神的歌曲《你是否听到呼唤声》唱道:“耶稣的爱在天地间流动,等你的心回归主生命。难舍这世俗,难舍我的梦。耶稣看到多么心痛!十架上耶稣拯救我们罪恶中,耶稣心里早把我们深种。呼唤着你,呼唤着我。你是否听到呼唤声?”让我们聆听耶稣的呼唤,接受他的爱,成为爱的使者,将主的爱撒洒满人间!
19:2 有一个人,名叫匝凯,他原是税吏长,是个富有的人。
19:3 他想要看看耶稣是什么人;但由于人多,不能看见,因为他身材短小。
19:4 于是他往前奔跑,攀上了一棵野桑树,要看看耶稣,因为耶稣就要从那里经过。
19:5 耶稣来到那地方,抬头一看,对他说:「匝凯,你快下来!因为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
19:6 他便赶快下来,喜悦地款留耶稣。
19:7 众人见了,都窃窃私议说:「他竟到有罪的人那里投宿。」
19:8 匝凯站起来对主说:「主,你看,我把我财物的一半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以四倍赔偿。」
19:9 耶稣对他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
19:10 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前言:今天我们特别来思想关爱,因为决定匝凯生命翻转的关键性一步,就是耶稣抬头看他时流露着的真诚的关爱。因着主关爱的眼神,他就赶快下来,喜悦地款留耶稣,拉开了与主相遇,及生命改变的序幕。关爱是何等的重要,主的关爱常常不经意流露出来,通过眼神、一举一动、言语,使万物起死回生。
一、 耶稣的关爱
让我们来看新约。耶稣的门徒与法利赛人的差异点在哪?当然耶稣门徒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门徒日夜关心的是“谁高人一等”或“要吃什么”。然而,在耶稣所到之处,他所关心的却是灵魂。若望福音九章一节说:“耶稣前行时,看见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耶稣不是随便看看,而是认真地观察及关心,并且行使医治的大能。各位是否曾用心关怀过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事、物?所谓信耶稣,就是要如此。
在路上我们时而会看到有人触摸他人衣角的情景。有谁会在乎这种事情呢?然而,耶稣却付出真心的关怀,向凭着信心触摸他衣角的妇人(见玛9:18—26)伸出援手,因此,妇人的血漏病得以痊愈,这乃是耶稣的心。
耶稣坐在银库前,看众人怎么投钱,有位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到银库。然而,耶稣真正关心的却是仅能投入两个小钱的寡妇,因为这是她的所有(见谷12:41—44)。
“他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玛9:36—38)。
“天主是爱”(若一4:16)。“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身为天主的,他给我们详述了”(若1:18)。
二、关爱的重要
这是不言而喻的!关怀是促使成长的原动力。据说,新生儿需要关怀的眼神,方能长大。当我们笑脸望着婴儿时,他也会跟着笑。当我们对着他哭泣时,他也会哭泣。我们在注视婴儿时,他们会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从中产生自我肯定感。因此,在养小孩时,必须要常常看着他们,在大人关怀的眼神及笑容中,婴儿学会与人的互动,在这段过程中逐步成长。
青少年在成长时,也要经历这过程,青少年在成长期间,会尝试一些好奇的事情,他们对别人的反应有所期待,当有人赞许他们的作为时,就会继续下去。反之,当有人讨厌他们时,则会抑制这样的行为。因此,青少年时刻需要关爱的眼神。这样,才能成为健康的人。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关怀与回应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因素。
关爱是和谐关系的顺滑剂。生活中常有这样情况:一对夫妻坐在餐桌前,先生埋头阅读他的报纸,妻子在一旁唠叨。当妻子唠叨了一阵子以后,突然大声了起来:“你有在听我讲话吗?”此刻,先生的答复是“我有在听啊!我还可以重复好几遍呢!”男人为了证明,开始重复着妻子说的话。然而,女人会因为丈夫重复的话而感到满足吗?不会!女人期待的乃是全然的关心。女人盼望丈夫放下报纸,双眼凝视着她,专注地聆听。然而,这对男人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女人却期盼他发生,这种事会不断在生活中重复上演。
在教会里,尤其在讲道时,关爱可以使效果更好。对讲道者而言,他也需要回应和关怀的眼神,在台上讲道时,若台下的教友频频点头回应,他的讲道会变得更加有力。反之,当台下的教友不专心或是聊天时,因着现场散漫的气氛,讲道就会变得非常吃力。许多讲道者都有过如此感受。的确,人类需要回应,我们不也曾听说,有位讲道员若没有听到台下“阿们”声音时,就无法继续讲道呢?因为,回应会带来鼓动的作用。现在常常讲“磁场”,若大家专门听讲,及时回应,听道的会场会产生共振,天主的信息会充分地传讲出来。
现代的人心灵饥渴,渴望天主的爱。再也找不出比“天主关心人类”更能令我们感动的事了!因此,圣经中不断出现“天主的面”“渴慕天主的面”、“天主向人仰脸”,这些话以为为何?就是天主关心看顾我们。我们会引用格林多后书13章的经文:“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宠,和天主的爱情,以及圣神的相通,常与你们众人相偕。”来彼此问安。旧约里的问安,就是今日主题经文中户籍纪六章24—26节这乃是大司祭的祝祷:“愿上主祝福你,保护你;愿上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上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
圣经作者恐惧什么呢?他深怕天主隐藏祂的面,不愿向他露脸,以及天主不再关心他。然而,我们要在敬拜中遇见天主,这样我们才能在主里面成长。敬拜主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再次确认天主的爱及关怀、天主的赐福与安慰。倘若敬拜中无法经历这些时,我们会陷入不安与失望中。因此,我们要天天来到天主的面前敬拜他,在敬拜中确认我们的关心以及祝福。就如同植物需要阳光,而我们的灵魂,则需要天主的光照。让我们在敬拜中经历天主的荣光,并借着天主的大能来恢复我们的爱心,“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弗4:24)。
判断人最终是否可以得救,就看有没有爱。在最后审判时,主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这些人要进入永罚,而那些义人却要进入永生”(玛25:45—46)。
三、 关爱在哪里?
我们时常会说“要效仿耶稣”、“要学习耶稣的祈祷”、“效仿耶稣的爱”没错!我们的确需要如此效法耶稣。但是,我们真正缺乏的,乃是“耶稣关怀的眼神和行动”。我们要看耶稣所看的、想耶稣所想的。盼望各位都能以耶稣的眼神和行动关怀他人。因相爱使人认出我们是基督徒。天主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我们爱的行为,才能让人感受到。给人关心、信心、希望就是爱。圣经说:“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若一3:17)。”
1、 关爱的眼神
据说:有个百万富翁花巨款安了一只假眼睛。这只假眼安得惟妙惟肖,简直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百万富翁自然十分得意,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他的那只假眼。有一次,他碰到马克?吐温,便照例问:“先生,你能猜得出来吗,我的哪只眼睛是假的?”马克?吐温一本正经地端详了半天,终于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百万富翁万分惊异地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这只假眼可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来的呀。”马克?吐温装着温和的样子笑了笑,回答说:“也不太难看出来,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慈悲,因此断定它是假的。”从马克?吐温讽刺幽默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百万富翁是一个怎样冷酷无情的人。假眼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慈悲,真眼里就没有一丁点了。
眼晴是心灵的窗户,有时通过眼神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为人,内心状况,是否有爱心。经上说:“目光慈祥的,必蒙受降福,因他将食粮,施舍给狂人”(箴22:9)。
“注意”的英文为“pay attention to”。“pay”是付钱之意,也就是以金钱来获取人们的注意力。因此,从“pay attention to”之中,我们发现人类有被关注的需要。我们要常常以关爱的眼神,细心留意周围的一切,特别是那些心情低落的、自卑的人。
有一个教会曾举办家庭唱歌比赛。比赛进行中,有一位金弟兄唱走音,听众都笑了。他觉得很丢脸,回到座位一直低头不敢看人。接着一位传教先生全家唱到一半,他们也唱走音而引着大家哄堂大笑。唱歌比赛结束不久后,传教先生离世归天家了。
办完追思后,大家整理他的遗物时,翻开他的日记本。日记的内容如下:7月14日,教会举办唱歌比赛。比赛当中,金因为唱走音而感到非常羞愧,所以我就故意唱错使大家大笑,我看到金弟兄感到安慰。感谢主!透过我所做的如此小事,能带给人安慰和鼓励。得知日记的内容之后,大家都大声痛哭。
2、行动的跟进
经上说:“孩子们,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若一3:18)。耶稣真诚的注视匝凯还不算,还提出要必须住在他家。不仅住入他家,还愿意接受他的款待。有时我们对人家付出比较容易,接收人家的服事却有点难。爱比被爱容易多了。被爱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矮人一截,觉得需要别人似的。其实,顺其自然地接爱被爱也是一种爱。
不管是爱或被爱,都需要行动的。耶稣传天国喜讯时,不仅宣讲,也医治,也主动地寻找亡羊。真正有爱,就会跟进。行动往往就是爱的尺度。越有爱,越会有好表现,好行为。爱是永不止息,会不断地跨越自我,将爱洒向人间。
《读者》中有一个“爱的磁石”的故事:
“云儿,云儿,像朵花,开在天上笑哈哈;云儿,云儿,像妈妈,一朵一朵爱心大……”
这是年轻的巴西妈妈苏珊写给女儿露菲的儿歌。
每当母女俩独处时,她们都会唱起这首歌。可就在距露菲3岁生日还有17天的时候,歌声戛然而止——因为保姆的失职,露菲在外出的途中被人抱走了!
此后,失女心痛的苏珊疯狂地寻找女儿,贴寻人启事、登报、找电视台……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了,但依然毫无线索。
家人劝苏珊趁年轻再生一个,她却坚决不愿意。“如果我有了第二个孩子,便会慢慢淡忘露菲,那样她就更可怜了。我相信露菲跟我一样,也一定在寻找妈妈。”
第二年、第三年过去了,依然没有露菲的消息。苏珊因为不停寻找女儿而失业在家,丈夫被公司解聘,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一天,在里约一个嘈杂的地下道里,苏珊忽然发现地上蹲着一个小乞丐,这孩子穿着一件破旧的粗布开衫,流着鼻涕,正在拨弄一条小虫。孩子一边玩一边唱道:“云儿,云儿,像朵花,开在天上笑哈哈……”
瞬间,苏珊激动得几乎要窒息了——难道她就是我的宝贝露菲?但这兴奋很快便消失了,苏珊发现眼前的乞丐是个男孩。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和这首歌的来历吗?”苏珊努力控制着情绪。“叫我麦基卡吧,我们乞帮的孩子都会唱,我也不知道是谁先开始唱的。”男孩漫不经心地答道。“你能带我去你的乞帮看看吗?”苏珊绝不能放弃这个重要的线索。“不行,我们可不敢带陌生人回去,否则就会被罚站,甚至挨饿、挨打一整天!”苏珊没有继续勉强麦基卡,她知道这孩子说的是真话。乞帮在里约有很多,控制乞帮的老板都相当凶。
苏珊决定暗地里跟着他。晚上9点,在麦基卡的引领下,苏珊来到了一处贫民窟。麦基卡所说的乞帮一共有7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其中有3个是女孩。苏珊等到屋内的灯光都熄灭了,悄悄潜入屋内,偷偷地在每个女孩头上,剪下了一小绺发丝。很快,3个女孩头发的DNA鉴定结果出来了——没有一个和苏珊的吻合!
苏珊依旧不死心,几天后,她重新潜入贫民窟。这一次,她惊喜地发现一个叫米隆尔的女孩长得像极了记忆中的女儿。趁她睡熟之际,苏珊悄悄剪了几根米隆尔的头发。之后,她简直不敢独自去取鉴定报告单。
鉴定结果出来了,米隆尔跟苏珊DNA的相似程度达99.99%——她正是苏珊走失已久的女儿!之后,苏珊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妈妈,我终于找到您了!”得救后的露菲扑进苏珊怀中,母女俩泪如雨下。
事实上,人是自私的。只有关心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别的就漠不关心。在看照片的时候,也只会盯着照片里的自己陶醉不已。若我们将眼睛转向照片中的其他的人,并给予赞美时,相信自己身边的人都会因此有所改变。
特别当我们受到爱的鼓励与感动时,就要马上采取行动,将爱传出去。或者给自己规定好,无论如何总要日行一善。我们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过多的财物,没有人会穷的连爱也不会。在天主面前,爱说了算。
总结:一首属神的歌曲《你是否听到呼唤声》唱道:“耶稣的爱在天地间流动,等你的心回归主生命。难舍这世俗,难舍我的梦。耶稣看到多么心痛!十架上耶稣拯救我们罪恶中,耶稣心里早把我们深种。呼唤着你,呼唤着我。你是否听到呼唤声?”让我们聆听耶稣的呼唤,接受他的爱,成为爱的使者,将主的爱撒洒满人间!